2009 (134)
2021 (2)
2024 (1)
十字架上的耶稣
在〖圣经〗旧约中预表的拯救人类的弥赛亚到底是不是新约里十字架上的耶稣,实在是一种有待考究的问题。无论对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还是敌基督的任何派别,都可以说是讦难的一种借口。尽管无数的专家和学者都已经裁定了这个结论,尤其是〖圣经〗本身已经 37处指明了十字架上的耶稣是我们人类的救主,他为了完成神的救赎计划来到人世间,在《约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但是那些不相信的人们总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个人受圣灵的感动,有以下几点与众弟兄姐妹分享。
1 神对我们的角色定位
在旧约〖圣经〗第一章开宗铭义的宣告:“起初,神创造天地”。神在六天的创造过程中,最后一天,他创造了“人”去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的活物。乃是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在《创》 1-27:“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在这里神的身份决定了他是一切受造之物的主。所有被造之物是有它的运行规则的。比如:人的角色乃是地球的管理者,并且有神的形象。这种神的形象乃是神赋予人的一种尊严。当人们在周日去教会敬拜上帝,唱赞美神的歌曲,分享神的爱,就是一种被造的角色对于创造者的神的一种恩典的回应。动物没有这个特权,因为神仅仅赋予人一种与神建立关系的特权。我平时最喜欢看(动物世界)的电视节目。我观察到一种现象就是:无论多么凶猛,有攻击性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豹子等可以毫不迟疑的对比本身自己庞大许多的犀牛,长颈鹿发起勇猛的进攻,但它们对于人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当人出现在凶猛动物的视野里时,无论是老虎还是豹子,从来都是观视良久而后离去。所有的情景是:人在围剿老虎,而不是老虎吃人,其实人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棍棒,这些工具对于凶猛而有杀伤力的老虎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老虎却是满地逃跑。再比如:大象这么个又高又重的动物,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好象很顺服的任人骑着,有时侯,几吨重的大象能按人的要求表演节目,脚踩幼童却不伤他,不是人有轻功,而是大象知“举足轻重”。这很难是驯化的结果,我以为动物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人是深不可测的,人是他们的管理者。我一直认为:这与进化无关,这是神在《创世纪》里就定下来的高低贵贱之分。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的规则所限定的。所以说造物主与被造物在这个世界中的关系已经在〖圣经〗中表明。
2 耶稣基督的身份。
《旧约》中,自从亚当夏娃吃了神不允许吃的禁果,人用神所赋予的自由选择的权柄,却选择了违反神的禁令,于是人背叛了上帝,获得了罪。罪的工价就是死。《希伯来书》 9:27“按着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在(四福音书)中有大量关于耶稣基督的身世和走上十字架受难的前因后果。下面仅从《约翰福音》集中摘录些:耶稣身份的表述。
《约翰福音》 1: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约翰福音》 1:32:“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约翰福音》 3:16:神爱世人,甚至将它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耶稣基督集圣父圣子圣灵于一身。为了把人从罪中拯救出来,离开死亡的辖制,进入永生。因此道成肉身,来到世上。
3 为什么耶稣基督来到十字架上
(旧约)无数处预表了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将产生于大卫的子孙,而且为背负人类的罪遭受痛苦。请看:《以赛亚书》 53:4-6:“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法,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表面看来,耶稣基督是因为犹太人的不信,被门徒犹大出卖,其实是他自己甘愿走上十字架。以人的观点看来:耶稣基督亲自走上十字架为人作了赎罪祭,有些不可理解,但是被造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为创造我们的主设定拯救方式。被造的人类也不可能自己救赎自己。这有点像物理学上的现象:人不可能自己抓住自己的头发提升自己一样。那么集圣父圣子圣灵于一身的耶稣基督就必然要完成这个拯救工作。如果人们能在他上十字架前就认识到:拿撒勒的耶稣就是拯救人类的弥赛亚,那谁又敢去钉耶稣基督呢?所以在世人不认识他的情况下,他被出卖、被嘲笑、并被宣称: ‘犹太人的王’而钉上十字架,当他被钉十字架时,他的门徒彼得三次不认主,其他大部分门徒也都四散逃掉,只有约翰与他的母亲马利亚跟到十字架下。但是耶稣复活升天后,赐下圣灵,才从门徒开始,将得救的福音广传天下。我们也才可以借着十字架达到与神和好。
本文刊登在 65期《追求》杂志。2007年
欢迎参看(海外中国人查经网站) www.ocbf.ca
thanks a lots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