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闲谈美国的小学教育(2)

(2007-08-03 14:13:50) 下一个
我女儿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来通知说有一个讲座,题目是“你的孩子不愿意做家庭作业时,该怎么办?”请家长们出席。

与中国比起来,美国中小学的家庭作业少之又少,每天用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做完,有时还不留作业,我从来没为此操过心。想不出来怎么会有问题?不知美国的学校如何给家长排忧解难,出于好奇,便欣然去听了。

学校会议大厅里坐的满满的。一开头,讲的是做家庭作业的必要性。
在中国,老师留家庭作业,天经地义,无须解释,可在这里就有可置疑。不少家长认为在学校已经学了大半天了,回到家还要再花时间,是否符合少年儿童的生活特点?是否会影响他们参与其它活动?是否对他们来说学习负担会太重?这方面需有科学的论证。对这个问题,家长们听的很认真,有的人还做笔记,讲的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接着,讲到了小学生们不愿意做作业的种种理由,比如说“我今天累了,想睡觉”“今天有个好电视节目,我很想看”,或者找借口说“我肚子疼,不想做”等等。那讲演者说,只要孩子不是真的生病了,当家长的应坚持让他先做完作业再干别的事。家长的态度要十分明确,口气十分坚定,如果家长自己不坚定,家庭作业这事就很难完成啦。

关键的部分,是对于种种不想做作业的理由,家长应当如何应答。
答案是,第一,态度明确,第二,用理解的口气与孩子对话。
对话的格式应当是这样的:“是的,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 (Yes, I understand, but )……”。特别要注意的是说话的态度,比如要看着孩子的眼睛,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使他们真正感觉到你是认真而善意的,然后再说上面那句话。

我斜着眼睛瞄了一下坐在旁边的一位白人母亲,和右前方那个白人父亲,他们的笔记本上记着同样的字句:
1, Yes, I understand, but……
2, Eye contact (眼神相对),
3, Hand on shoulder(手放在肩膀上),

讲到这里,老师说咱们排练一下。家长们呼啦一下都站了起来,我也跟着站起来。老师扮作小学生,先说了一个理由“我今天很累,想睡觉了”,家长中有不少人抬起了手,放到邻座人的肩膀上,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齐声说道:“是的,我理解你,但是(你还是要先做完作业再)……”,讲演者又说出另一个理由,家长们齐声重复了上述的格式用语。他一个接一个讲出了所有能想到的理由,家长们一遍一遍重复那个对话,直到熟练。

后面还讲了一些,比如小学生有时会说极端的话,说我恨你。有的家长听了会上火,有的会伤心,还有的会哭,觉得为这点作业伤了父(母)子间感情不值得。请家长一定要透过表面看清实质,无论孩子说什么难听的,他们实际上只是不想做作业,并不是真的恨你,要心中有数,别被他们的话语所困惑。等等。

原来,美国的初级教育是这么手把着手教的。

这对中国人来说,有点天方夜谭。后来我与一些朋友谈到此事,他们都说美国人“弱智”,我一开始也有类似念头。

后来和学校打交道多了,又陆续听了其他一些讲座,我渐渐地开始承认如下的一些道理:如何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会(像动物那样哺育后代的本能不在此列),或天生就能做好的;仅靠从自己长辈那里的模仿也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是一种传承,家教好的人,教育自己子女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好);如何与子女相处,这对每个新生父母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即便他们懂得如何与成人相处,也未必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问题;如果不学习,当父母的很容易把自己的局限性和弱点统统传授给子女。实际上,社会在不断进步,家长更需要学习,这样才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回忆起来,涉及到家长应当如何处理问题,比较典型的原则有这样一些:

1, 自己来做决定吧。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和他们的小伙伴在家里打闹,你可以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几分钟后,如果他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简单两句话,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也让他们明白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也不会被他们看作是蛮横不讲道理的人。

2, 我爱你,但不喜欢你这样做。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的同时告诉他“我们爱你”,因为批评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 你其实是想说什么?有时候,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烈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地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那个瞬间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词。这时候要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或提示,帮他们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 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有时候孩子做的事情并没什么错,只是做的时间不合适,这时你可以换个角度说,好像是你碰到了问题,请他帮你想解决的办法。这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是被尊重的,不把你看做他的对立面。通过你们一起想办法,让他们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小学生们之间爱有攀比“他有什么,所以我也要一个”“她可以,所以我也可以”这是他们最常用来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小林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全班所有的人都需要眼镜;姐姐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美国的初级教育看起来有点笨,有点可笑,它实际上是讲究欲教人先正己,让家长从自己做起,靠言传身教引导儿童学会理解和尊重,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做人的准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到中国,每看到那些对独生子女溺爱或期望值过高的家长,那些在青少年面前无所措手足的家长,就不由得想,也许这种笨办法也不错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summer_rose 回复 悄悄话 老美的教育虚伪的很. I really love to ...But...熟的不再熟的TOFEL听力句式了。I LOVE SOMETHING 后面,从来就没有不BUT过。HAHHA...too funny. Good luck.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