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潜水乐悠悠的博客

一个懒人,喜欢胡思乱想,擅长胡言乱语,生平最怕严谨,得过且过就好。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孩子不热爱中餐

(2007-08-29 12:54:23) 下一个

我的孩子不热爱中餐

前几日妹夫来家闲聊时说起吃中餐的问题。成年后来美的同胞们通常都坚持这中餐的习惯:有的碰到适应西餐的难关,只好迎着困难上,把美式材料做成中式料理;有的入乡随俗好无问题,但如有机会或条件,还是不会放弃中餐;成年前移民或在美出生的华裔孩子,十有八九丧失了父母对中餐的热情,尽管也是吃中餐长大。我的孩子是合资产品,因为我在家是“女王”,所以我的孩子成长环境与纯种华裔相差无几,他们的饮食习惯也随ABC之流,并没有标新立异。我们就这个话题乱侃一番,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中餐。
 

一) 大类型选择太多

我们身在多色彩的加州,食物的大类型就不单单是中餐和美式西餐那么简单的划分了。看看餐馆的种类,西餐有分美式,法式,俄式,英式,意大利式,等等;亚太地区的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印度,菲律宾,等等;另外还有希腊,巴西,和欧洲小国的另类食品;更不能漏掉已成美国文化一部分的墨西哥食品。孩子们虽然没有机会品尝每一种风格,但中,美,墨,日,意是常见的。在以中餐为主的家庭生活中,物以稀为贵,非中餐食品成了亮点,更能给他们美好印象。

二) 日常品种不够多

虽然中餐也有许多派系,川,广,沪,浙,京,贵,等等十来个,可是大人的喜好会局限餐馆和菜色的选择范围。特别对于又上班,又管孩子的我,能力,兴趣和时间绝对把食谱限制在某个圈子里。另外一个因素是没季节变化。我们以前在上海的时候,蔬菜海鲜河鲜有季节限制,菜单有年节区分,所以每年只吃一段时间,既不会腻,过后还会有向往。在这里,看起来品种繁多,可天天如此,架不住缺乏变化,(仿佛皇帝吃御膳,天天同样的百来个菜,看也看烦了)。做饭的人对着相同的材料,慢慢把创造力给磨灭了。落实到家里的餐桌上,变成我做我的营养方便中餐,少爷小姐们就是不爱,反而念叨着我不能和不常做的菜色(比如外婆做的美味佳肴)

三 ) 中餐与主流文化脱钩

中国人讲究饮食文化,仔细想来,平时吃菜时,从菜名,口味,材料,很自然地会联想到许多地理人文历史的知识(有时方言都能在脑海中响起),还要加上往事的情景追忆与小说的细节,难怪我们不能把自己与中国饮食分割开来。相对与我丰富沉重的中国文化背景,我没有给我的孩子一个良好的中文环境。 他们的中文差强人意,女儿还每天上一小时的中文课,老大只有暑假才上;家里没有中文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每年回国。当我把中餐所有的附加值去掉,把单纯的食物成品放在他们面前,中餐就要以它基本原型和主流社会的快餐文化连同它们的精美包装(广告,玩具)竞争,输的概率能小吗? 

物质条件的优越宠坏了我的孩子。吃在美国是最便宜的,为了健康和身材,连我们大人对吃的热情也是有减无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味觉的享受占很小的比例,没法和他们的游戏,电脑,同学间的交易相提并论。我也没有把我原生家庭饭桌交流的习惯传承下去,更让用餐变成填饱肚子的简单行为。美式西餐快餐,墨西哥食品作为主流大环境的有机成分,很容易地变成孩子们饮食文化的底色而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的文化,饮食对广大美国人来说,始终停留在“异国情调”中。可惜对我的孩子而言,他们体会不到“异”,因为天天接触到皮毛(有个中国妈,常做中国菜);他们体会不到“情调”,因为中餐馆是噪杂,语言不通,菜单奇怪,饮料没很多他们喜欢的选择的地方。 中餐的精髓他们不能理解;文化即不是他们追求的酷,也体现不出在他们世界里的重要性;连身为少数民族可能有的标新立异,在加州多元文化中消失殆尽。

所以,我的孩子没法热爱中餐,问题不在他们,而在于我这个中国妈,忙于我的人生,失去了对他们的正确引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