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外交部统一部署的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21日至23日在四川、浙江、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报告会,向党政干部和高校师生介绍国际形势、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的对日政策。与会的许多代表听完报告后表示要“理智爱国”。
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刘晓娟说: “我们应该认清我国正处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不能偏激行事,而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为只有国家真正强大了,我们的声音才能振聋发聩。”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秦文臻说:“听了报告后,使我深化了对中日关系的理解,我们不能让一时的热情和偏激干扰我国正常的外交工作,而应该通过正常与合理的渠道表达我们的观点。”
浙江工业大学校学生会主席、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谢斌说:“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冷静、理智。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安定团结是中国的大方向。我们要把爱国的热情升华为学习的动力,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要靠国力的强盛。”
由于所谓的宣讲内容未见传媒详细披露,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但从各地大学生作恍然大悟状的表态中至少能感觉到他们以前对“国际形势、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的对日政策”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才会做出种种“非理智”的爱国行为。但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们如此闭塞,以致令他们对这些作为国民,早就可以通过以往政府发布的数据、书本上的真实记载等公开渠道理应清楚的常识,竟然不清不楚。那么造成这“非理智”爱国行为的责任何在﹖
再说了,所谓“理智爱国”的做法并非什么新发明,从大学生“我们要把爱国的热情升华为学习的动力”“只有国家真正强大了,我们的声音才能振聋发聩” “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要靠国力的强盛”的认识中,不难看出古人在实力不足时的所取“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卧薪尝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些“理智”哲理的精髓。所以,按中共的说法,在国家没有真正强大前,我们要一切相信政府,“不能让一时的热情和偏激干扰我国正常的外交工作”。更不应该再对国内外的任何损害中华民族的言行作出“自发行动”,而是要“把爱国的热情升华为学习的动力,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至于那个政府能否带领我们的国家真正强大﹖教育产业化后,学校接受你来学习的动力是靠金钱,还是爱国热情﹖人民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所创造的财富,是否大半都流入贪官的囊中,然后去了西方世界﹖这些都要“理智”地看待,也将成为“理智爱国”的一部份内容了。
从而又联想到海峡两岸的分裂及许多仍与邻国存在的边界领土纠纷,这些问题之所以拖延至今未能解决或收回,其实也就是因为中共认为国家尚未真正强大,我们的声音不能振聋发聩!因此也应该以“理智爱国”方式解决,既然目前巳把和俄罗斯、印度、日本、越南等有争议的边界领土统统先签约确认了给对方,那台湾问题不更应如此﹖在我国正处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国力还不能冒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也不能确保战争中不破坏台湾的经济建设、不误伤无辜的同胞前,就是要坚持“理智爱国”的方针,决不能偏激行事!我们既能忍让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越南等外国的无理苛求,难道不能忍让自己的同胞﹖哪怕是先让它宣布独立了,等国力变得强盛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际,到时还怕收不回来﹖这不也是“理智爱国”的一种吗﹖
经过这几十年的折腾,中共终于总结出要“理智爱国”了,这是对它自己从上世纪初发动学生运动、民主运动、直到以暴力革命推翻国民政府的这段历史的否定吗﹖因为以大学生们领悟的宣讲精神来对照,中共在上台前就并不都是通过正常与合理的渠道向政府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不但抗日战争前未能“深化对中日关系的理解”,当抗战胜利后,更不理会国家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安定团结是中国的大方向这个道理。纠缠于多党执政加入政府决策,以致引发内战…
如今,它倒来要人民“理智爱国”,只是它的所谓“理智爱国”是否意味着要人民从此更加俯首帖耳地被它奴役驱使,一切都只能按它的需要去做,除此之外,就是非理智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