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深90米,最大深188.4米,面积6.9万亩,蓄水量40亿立方米,为我国深水湖之一。湖周是苍翠的针阔混交林,与辽阔的山间草原连成一片。春天草原上繁花盛开,芳草萋萋。近处云雾似洁白的飘带,缠绕山间。远处皑皑冰峰,层林苍苍,沟壑滴翠。七、八月份,登上海拔2030米高的观鱼亭俯瞰喀纳斯湖光山色,你会为湖面多姿多彩的奇景所惊叹,在蓝天白云下,偌大湖面宛如硕大的调色盘,湖水的颜色一块深、一块浅、一块蓝、一块绿,真是变幻万千,美不胜收,在喀纳斯欣赏“宝光”霓虹美,特具魅力。“宝光”人们俗称“佛光”。它与天下独秀的喀纳斯湖光,与山舞银蛇的冰川,与绿草如茵的草原,与浩瀚无垠的森林,与轻盈飘荡的山间薄雾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让你如临仙境。当旭日东升或夜幕降临时,乘船或站在第四道湾平台上探寻湖心秘密,若有幸,可以看到时隐时现像小船一样的神秘“湖怪”。
天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县南偏东40余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10公里。“天池”一名来自乾降48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天池湖面海拔1900余公尺,南北长3千余米,东西最宽处1500余米,旺水时面积达4.9平方公里,最深处105米,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这是一座在两百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其北岸的天然堤坝,就是一条冰碛垅。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进山开始,天池自然风景区大体分4个自然景观带:低山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亚高山带、冰川积雪带。骑马从天池出发,当日便可抵天山东部最高峰--海拔5445公尺的博格达峰下。博格达山是北天山东段的主要山林。“博格达”,蒙古语意为“神灵”,因为海拔5445公尺的主峰博格达峰,一年四季冰峰雪岭如银甲披挂,古蒙古人敬畏以为“神”,因而得名。博格达峰也是中外登山爱好者开展登山活动的山峰之一。
距市区30公里左右。一进沟谷,见蓝天下群山峻峭,牛羊成群,密林绿野,溪流淙淙。在场上,密林中,可观赏如画的美景或租上一匹哈萨克牧民的骏马驰骋在广的草原,或穿行于密林深处。沟谷最里边有一天然绝壁,其上,一条落差0余米,宽约2米的飞瀑如白练飘舞,急泻而下,跌落处水雾轻飘,彩虹浮,别有韵致。游客如欲一赏草原夜色,可在此留宿。草坡上有南山风景理处开办的毡房招待所,坡下有餐厅,可满足游人食宿需要。山间夜凉,游人须加备御寒衣衫。另外,最好自备手电筒以利外出照明。
高耸于乌鲁木齐市中心的红山,山岩突兀,气势非凡。每当晨昏,岩壁映日,红光熠熠,因而得名。山势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91公尺。因山头状如猛虎,岩色赤,故又称“虎头山”、“红山嘴”。红山与对面不足千米远的雅玛里克山(称妖魔山)相对峙。山下,乌鲁木齐河纵贯南北。红山经多年造林绿化,已辟为“红山公园”,红亭绿树,青塔赤岩,别有风姿。近年又建立起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雕塑像和纪念红山绿化之群雕各一座,更为古老的红山增添青春风采。登临红山顶上的“远眺楼”,边城全貌尽收眼底。红山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象征
一号冰川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位于市西南120余公里处的天格尔山中,海拔3800-4000余公尺,长约2.4公里,平均宽500米,面积1.95平方公里。其周围分布着大小76条现代冰川。由于现代冰川类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所以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这里冰川冲积地貌非常明显,对于进行地质科学考察的客人,可以从这里探察乌鲁木齐河亿万年间发育的过程。
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新疆坎儿井主要分部在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等地,尤以吐番盆地最多,达1100多条,总长约5000多公里。有人认为,新疆的坎儿井与长城、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成因,是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地质条件。吐鲁番干旱酷热,水蒸发量大,风季时风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大量的农田、水渠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却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由坚井、地下渠道、地上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结,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公里,海拔500公尺,最高峰850多公尺。山体主要由红色砂岩构成。夏季气候干热,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宛如熊熊烈焰,故名火焰山。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在当地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天山有恶龙,专吃童男童女。沙托克布喀拉汉特派哈拉和卓降伏恶龙,杀之于七角井。恶龙受伤后,曾沿山旋转,血染山峰,故成红色。
古称“西海”,位于焉耆盆地的博湖境内,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17米,上连开都河,下连孔雀河,分大小湖区。大湖区水域辽阔,烟波浩渺,遥望对岸,水天一色,风起波浪滔滔,宛如苍海。在大湖西侧有许多小湖,湖水相连。夏季可开展丰富多采的水上运动;冬季又是天然的冰上运动场所。博湖是我国四大芦苇产地之一,苇林总面积60万亩,年干苇40万吨,是造纸的优质原料。博湖是新疆的渔业基地之一,盛产鲫、 鲤、青、草、鲢等24种鱼类。到此可品尝鱼餐。
2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水域面积457平方公里,最深处90.5米,蓄水总量21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2073公尺,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大约7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天山山体的这一段陡然陷落,形成了地质学界称为“地堑湖”的赛里木湖。赛里木湖地处丝绸之路北道,湖畔和湖心岛曾建有龙王庙、海寺等,今已无存。历代文人雅士多以诗文颂之。清代诗人洪亮吉曾以“西来之异域,世外之灵壤”极赞其美。
位于喀什市东北约5公里处,系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共72人。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巴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十七世纪著名的伊斯兰教白山派的首领,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阿巴克霍加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便把这座陵墓叫为“阿巴霍加墓”。传说,埋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妃子,由于她身上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香妃死后由于其嫂苏德香将其尸体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巴克霍加墓内。因而人 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据考证,香妃就是乾隆皇帝的容妃,死后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
北倚哈拉阿拉特山,方圆大约30余公里,这里有我国罕见的风蚀地貌,山丘被风吹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有的象杭州钱塘江畔的六和塔,有的象北京的天坛,有的象埃及的金字塔,有的象柬埔寨的吴哥窟,有的象雄鹰展翅……。夜幕降临,则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怪异而凄历的声音更增添了阴森恐怖的气氛。当地蒙古族人称其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人叫它“沙依提克尔西”,意思都一样——“鬼城”。在“魔鬼城”里,色彩斑斓的装饰用卵石,俯拾即是,有时还能捡到晶莹美丽的玛瑙石。
兴许是心理作用真的听到了鬼哭狼嚎,,,,哈哈,朋友们吓胆小的女生的,偶没被吓到。检到几块漂亮的石头到是真的,目前还保存着呢?有人要不?拍卖了。。。。
位于库车和拜城县之间的克孜尔乡千佛洞窟群在克孜尔乡南约7公里处的木扎提河北岸。现已编号的236个洞窟分布在明屋达格山的山麓或峭壁断崖上。目前窟形较完整,壁画保存较完好的有75个洞窟,壁画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克孜尔石窟的开凿年代,约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即东汉时期。公元六、七世纪为盛,相继营造达500多年之久。伊斯兰传入后逐渐废弃。克孜尔千佛洞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反在两个方在面,一是窟瑰丽多彩 的壁画,二是洞窟的建筑。古龟兹艺人在绘制大量佛神故事中,巧妙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爱与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画面上。总之,克孜尔石窟的特殊窟形,壁画题材和艺术风格,多方面反应了龟兹的社会图象,对于龟兹研究社会历史、佛教、文化艺术以及中西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