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正文

百年南社(十七)读妈妈的诗及其它

(2009-06-08 05:39:08) 下一个

西方社会在五、六月间都要过母亲节和父亲节。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八日,而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则是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 20 世纪末,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也日益推广开来,在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他的角色,加拿大的父亲节则是每年 6 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今年我的孩子早为我们准备好了礼物。

而我的父母则离我们而去有二十余年了,我应该怎样为他们准备了礼物呢?想了想最好的礼物是写篇文章回顾和纪念他们。本文是我写妈妈的人和诗。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朋友之间相知相助的爱,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爱,恋人之间海誓山盟的爱,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爱。然而,天地间最无私、最博大、最宽容、能以生命付出为代价的爱则是母爱。我的妈妈和世界上所有母亲一样最爱自己的孩子,她为了我们可以付出一切。我出生在八年抗日战争后期的 1943 年,他们盼望着胜利的曙光,为我起名叫恒胜。那是在浙江大学西迁到贵州遵义和湄潭的年代,父亲忙于浙大湄潭分部和农学院事务,完全顾不了家。生活的重担落在母亲的身上,加上贵州的环境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当时生活十分艰难,既要照顾好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又要照顾襁褓中的我,而她没有奶水,当时更没牛奶,我饿急了就哭着咬她的乳头,后来总算搞到羊奶喂我。当我长大后她常笑着对我说,你属羊,是靠喝羊奶水长大的。

妈妈 陈绵祥,字亨利,字馨丽,号希虑,江苏吴江人。 1900 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外祖父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之一陈去病。 作为长女的她在南社成立后不久,十来岁就加入南社,跟随父亲陈去病,追随孙中山先生,走南闯北,鼓吹革命,拥护共和。五四运动后,南社出现分化,柳亚子于 1923 年在上海成立“新南社”,母亲又成为新南社的社员,鼓吹新文化运动。她和南社渊源很深,和南社元老级人物都十分熟悉。秋瑾烈士 1907 年在绍兴遇难后,她的 生前挚友 徐自华女士和我外祖父 等人为实践秋瑾生前“埋骨西冷之约”,几度冒死在杭州择墓地、组秋社、葬烈士, 建秋雨亭 。 徐自华和其妹徐小淑(又名徐蕴华)都是南社早期会员。 外祖母去世 早,母亲尚小,无人照顾,曾过继给徐自华做干女儿。母亲从小在外祖父陈去病、 柳亚子 和徐自华、徐小淑的影响下,爱好诗词并有深厚的文字功底。

妈妈(右)摄于孙文题字的二陈先生之墓前                陈去病(左)、母亲(中)、徐自华 (右)

(二陈先生为陈去病的父亲、叔父)

妈妈自我们出生后,就主持家务,不再出外工作。我们从小就听她吟诗,很动听的。从此我知道诗歌是要唱的,不是像现在那样的朗诵。妈妈能写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这是受益于《灵飞经》和王羲之的字帖的影响。

《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虽为楷书,却又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和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为历代书家所钟爱。在今年母亲节期间,我们将其手稿《秋梦馆诗賸》(注1)扫描分发我们后代学习、保存。以下是部分手稿,多为韵和柳亚子,徐小淑等人的诗词。
 

在《秋梦馆诗賸》里有一首“呈忏慧寄母湖上”是怀念徐自华寄母的,有“重劳慈爱寄新诗,满幅凄凉感可知,弱质此生馀泻泪,襄亲何日触愁。 ...... ”等佳句,怀念对寄母的情意。妈妈从小失母,是寄母带大。她有一首“题秋庭晨课图”,提到无母的苦衷。

醰醰书味忆儿时,一念勤劳泪欲

我亦人间无母者,天涯何处白云思。

春晖难护北堂萱,想象空馀笑语温,

从此秋风庭院里,年年花发有啼痕。

1980 年,我们陪父母回到阔别近三十年的杭州,参加浙江大学校庆。他们第一要去的地方是孤山,看秋社因为那有他们太多的回忆。妈妈写诗一首“过秋社有感”

重来旧地此徘徊,谁向西湖问劫灰,

辛苦半生无遗跡,不堪兴庆有馀哀。

翠柳长堤拂水濱,无边风景正媚春

秋心楼阁今何在?芳草凄迷不觉新。

那时秋瑾墓被平,还未重建。徐自华墓也被平掉。妈妈问道:秋心楼阁今何在?(注2)

 

自右二起秋瑾女儿王灿芝、徐小淑(徐自华之妹)、家父蔡邦华、家母陈绵祥和陈去病俞夫人在秋风亭合影(注3

我见妈妈的诗词,如同又见到妈妈本人。我是学理工出身,文字功力大不如妈妈。但我想尽心尽力收集和整理母亲的诗稿,并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制成电子书籍版以缅怀亲爱的妈妈 。

(注1)《秋梦馆诗賸》“賸”- ""同音异体,留下,(剩下之意。秋梦馆似乎是与秋瑾在刑庭书上的名句“秋雨秋风愁煞人”有关,梦回她幼年时居住的地方- 杭州西泠桥畔的秋社、秋庭、秋祠。最近我已在国外出版《秋梦馆诗賸》,网上可订购:http://www.lulu.com/content/paperback-book/%E7%A7%8B%E5%A4%A2%E9%A4%A8%E8%A9%A9%E8%B3%B8/7284138

(注2)有一篇文章《毛泽东说我是与坟墓为伴的”》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谈到为何平地迁坟,秋瑾墓被迁何止此一次,1949年后这一次做得实在太过分。
(注3)秋瑾女儿王灿芝(1901-1967)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人称秋小侠,矢志继承其母的侠骨英风。她1928年出国留学,先入华盛顿大学,后转纽约大学航空系,1932年回国后,被誉为东方第一女飞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哇,好珍贵! 谢谢分享. 问候中关村人!
江上一郎 回复 悄悄话 去年清明,在杭州秋瑾墓前,三五个青年问:秋瑾为何人?。。。
中关村人 回复 悄悄话 我是与坟墓为伴的:
http://www./big5/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9_5_4_9_7_1_338.html
http://www./big5/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9_5_8_9_21_38_422.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