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正文

百年南社(十二)朱少屏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 金建陵 张末梅

(2009-05-11 13:12:20) 下一个
        厘定历史人物或社会组织的功过,不但要看他们(它们)当年起到的作用,还要看他们(它们)对后人的影响。

清末民初的南社,讴歌革命,呼唤民主,声讨专制,“于思想言,为革命之前驱,有骤然不可阻挡之气势;于文艺言,开解放之先路,有肆然不受拘束之情形”,为反清、反袁和反军阀的斗争立下汗马功劳。在一千来人的南社社员中,为民主革命捐躯的烈士达23人,占2%强。

根 据金建陵、张末梅的研究,南社的影响,还远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的老师孔昭绶,朱德的老师李根源,张闻天的老师许肇南,叶剑英的老师李煮梦,为周恩来、陈毅、蔡和森、聂荣臻、邓小平、蔡畅、向警予、赵世炎等人留法勤工俭学做“中介”的朱少屏,都是南社社员。首刊中译《共产党宣言》的,是南社社员支持 的报纸,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是南社社员李书城的寓所,……。

南社的文化遗存,也受到当前的中共领导人的关注。1996年,在全国文联和作协的联欢晚会上,江泽民主席和王昆等歌唱家合唱《祖国歌》,这首歌的原作曲者是南社社员李叔同;2003年人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引用了南社社员于右任临终前写的诗,……。

 下面我们向读者推荐金建陵、张末梅的一系列的文章,这是他们在研究“南社与中共”专题中的成果。这是第一篇:

朱少屏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金建陵  张末梅

 

南京中华门外的菊花台公园“驻外使节九烈士墓”,安葬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侵略者枪杀的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领事莫介恩、朱少屏等九烈士的遗骸。烈士墓的东面还有九烈士的史料陈列馆,展示了他们魂系中华,坚守民族气节的史料、图片。笔者前不久查阅朱少屏烈士史料,发现他在包括周恩来、邓希贤(小平)、蔡和森、蔡畅、陈毅、聂荣臻等多名革命家在内的赴法国勤工俭学运动中,也做了许多工作。

朱少屏(18821942),原名葆康,字少屏,后以字行,上海人。朱少屏幼时就读于南洋中学,毕业后即在母校任教,旋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冬,朱少屏在秋瑾、陈天华等的倡导下回国,在上海组织中国公学。嗣因中国公学排斥江苏人,他与高旭另创建健行公学。健行公学实为同盟会江苏分会之外围组织,该分会机关就设在健行公学后面的“夏寓”,朱少屏就是“夏寓”的“坐办”。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朱少屏应孙中山之邀,来南京襄组总统府,任秘书。后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朱少屏才又回到上海,参与创办《太平洋报》,并在《生活日报》、《中华日报》等处任职。1916年起,朱少屏应邀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总干事,主持会务达20余年。1906年创立于上海的寰球中国学生会,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留学生中介机构之一。该会出版《寰球中国学生会会刊》,交流出国留学生信息,介绍海外教育界动态,具体指导出国留学,协助办理各种手续,并提供种种服务。

1915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发起创办以“勤于工作,俭于助学”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1916年,又在法国成立华法教育会,旨在对在法的大批华工进行教育,并号召国内贫苦学生出国留学,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于是国内许多进步青年纷纷赴法勤工俭学,并很快形成了高潮。毛泽东在1919年曾两次赴上海为赴法的学生送行。据《毛泽东年谱》上卷41页载:“1919315在上海参加环球中国学生会召开的赴法留学学生欢送会。十七日,送别湖南青年赴法。二十九日参加又一批赴法留学学生欢送会,三十一日送别。”“12月中旬,从武汉绕道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蔡母(葛健豪)等送行,由于蔡和森等启程时间推迟,不能久待,即离上海去北京。”【1】与毛泽东相关的三次赴法留学学生欢送会,当时的《申报》有所报道:

《申报》1919315《学生会欢送留法学生》:“留法学生会成立业已数载……该会出洋学生办事处即设在静安寺路51号寰球中国学生会,闻此次所派留法学生多至八十九人,兹已陆续到沪,定于17日上午乘“因幡丸”出发,并闻今日下午开一欢送会……” 欢送会的情况第二天的《申报》作如下报道:“寰球中国学生会昨日下午三时开会,欢送赴法留学生。中西来宾者到者。有法国驻沪领事韦耳登君、副领事翰德威君……前参议院议长张继君……华法教育会会计吴永珊君……等三百余人,先由主席朱少屏君报告开会并致欢迎词。次……张继君演说大要有三……乃共摄一影。”该报还刊登了这张欢送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照片。大型画册《毛泽东》104页也载有此照片,照片的文字说明为:“19193月,环球中国学生会在上海送别留法学生合影,后排左一为毛泽东。”【2

《申报》1919331有消息《第二批留法学生出发》:“勤工俭学会第二批留法学生前日(二十九)法总领事及寰球中国学生会情形已志本报。昨日上午十一时,寰球中国学生会又邀该生等在静安寺路51号复开一茶话会,由朱少屏君详述出洋应知之事项,并公举英、日、法翻译及庶务等。午后五时,由勤工俭学会干事彭济群及学生会朱少屏等送至贺茂丸,直至晚九时始返。该船定于今晨八时启碇云。”这是第二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共26名,他们乘日本“贺茂丸”轮取道伦敦,于520到达巴黎。

《申报》1919129《寰球学生会欢送留法学生》:“前日(7日)上午十时,寰球中国学生会开会欢送留法学生,到者有湖南、四川等男女学生一百余人。茶点后,由主席朱少屏君致欢迎词……湖南留法学生汪泽楷君演说,感谢寰球中国学生会开会欢送并扶助指导之详尽。次湖南留法学生向警予女士演说……末由朱少屏君答谢,并摄影而散。此项学生于今日乘‘凤凰号’赴法。”这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就有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蔡母(葛健豪)和聂荣臻等。【3

1919317出发的第一批到192041的第十四批,已有一千余人赴法。到19201215止,还有六批近八百人陆续到法国,他们中有赵世炎、刘伯坚、邓希贤(小平)、周恩来、何坤(长工)等多人,后来成为革命家。后六批出发的人数虽不少,但送行活动已渐冷落,《申报》的报道也日趋简略。邓小平是1920911从上海赴法国的,《申报》1920911《四川赴法勤工俭学会学生今日放洋》云:“四川华法教育会送来赴法勤工俭学会学生八十三名。已于星期一(6日)到沪。由该生领袖吴宥三、袁文庆、王兴智三君,挈同全体,寓名利大旅社。昨由法领事发给护照,于今日上午十一时,由黄浦码头乘“阿特尔兰蓬”邮船赴法。其中有自费生三十余人,均由四川重庆商会长汪云松津贴该生等赴法。外有湖南学生曾镇岳,江苏女生……等,本所并派代表陈为人往送云。”周恩来则是1920117由上海赴法国,《申报》1920117仅有《十五届赴法学生姓名录》云:“华法教育会第十五届赴法学生会179人,将于今日乘法邮船“包剧斯”号起行。兹将此届学生姓名录下:……”

当时,“凡出国勤工俭学者,必先入华法教育会为会员,而同时亦兼为勤工俭学会会员”。“国内之青年学生志在勤工俭学者,在国内之接洽,出国时之引导,出国后之招待,及以后一切生活之关系,殆无一而不与华法教育会发生关系。”【4】华法教育会是一个法国中法学者文化教育学术团体。1916622在巴黎成立。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设立分会。由蔡元培、李煜瀛(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及法国学者欧乐(Aulard)等创建。该会的主要工作是翻译中法文书籍、联络中法学者和学术团体、介绍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并介绍法国人游学中国、组织留法华工教育等。可是,在前几则《申报》的报道中,寰球中国学生会则唱起了“主角”,华法教育会反倒唱起了“配角”。

《时事新报》1919129对同一件事情的报道就很耐人寻味。该报云:“前日(7日)上午十时,寰球中国学生会开会欢送留法学生,到者有湖南、四川等省男女学生一百余人。茶点后,由主席朱少屏君致欢迎词。……次湖南留法学生汪泽楷君演说。略谓:今日蒙寰球中国学生会开会欢送,惟‘欢送’二字实不敢当。兹聆朱、周二先生之言论,引起许多感想。中国之弱,由于教育之不普及。寰球中国学生会实能扶助全国学生之进行,其组织之完善已久为全国所公认,吾人此次赴法,实直接受其利益。苟全国学生均能得到寰球中国学生会之指导及支配,则中国教育必有革新之希望云云。次湖南留法学生向警予女士演说。略谓:中国今日之种种事业,其希望均在学生;而学生中分子不能完全,希望学生界此后渐趋纯粹。寰球中国学生会实指导学生入正轨之绝好机关。所最钦佩者,会内办事君均有真实之诚意,对于吾人之扶助不遗余力,虽琐碎之事莫不详为指导,令人敬慕无已!……

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服务也是“有偿”的。解放初期,陈毅就曾与机要秘书朱青(朱少屏的女儿)谈起朱少屏时开玩笑说:“你父亲还敲了我五块大洋的竹杠!”意即他们当年还给寰球中国学生会交了五块大洋的赴法手续费。【5】但是,向警予称赞该会“办事君均有真实之诚意,对于吾人之扶助不遗余力,虽琐碎之事莫不详为指导”,恰恰说出了许多赴法留学生的真实感受,也正是寰球中国学生会的办事风格。

先说“真实之诚意”。寰球中国学生会的笃实作风与华法教育会的言而无信恰成鲜明的对比。下面几则报道便可窥见一斑。

《民国日报》1920328《欢送留法学生》云:“前各省预备赴法学生,为图同志各种便利起见,组织联合会。兹闻四月一日,有学生四十余人赴法国邮船“保尔加”号启程赴法,该会特订于本月二十八日(星期日)下午,在华法教育会开会欢送。并敦请吴稚晖、汪精卫两先生莅会讲演。届时凡预备赴法学生及欲聆吴、汪两先生讲演者,均可与会云。(另起一段)寰球中国学生会因本届赴法勤工俭学者三十余人,将趁法公司船“宝勒笳”出发。今日(念八日)上午九时开会欢送。并请黄任之、高博爱二先生演说。其秩序自演说后继以茶点摄影。

可是,《申报》1920328则登《改期欢送赴学生》云:“中华民国预备赴法学生联合会,本定于本月二十八日(星期日)午后二时,在华法教育会开会欢送此次赴法同学大会,并敦请吴稚晖、汪精卫讲演(见昨报)。现闻吴、汪两先生今日因事赴松江,明晚方能回沪,因此该会改延会期,须待吴、汪两先生回沪,商定日期后,再行开会欢送此次赴法同学云。”这批学生41就要启程,而吴、汪两人不知何日才归,岂不是在诓人吗?

而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欢送会则如期举行。《民国日报》1920329《欢送留学欧美学生》云:“昨日上午九时,寰球中国学生会开会欢送赴美、法、德各国学生……”

周恩来对“华法教育会办事人之方针”有如是评价:先生创意之善,设备之周,非特吾身处局外者无间言,即身当其境之人,亦仅能如吾之所谓尽善未尽周,固不忍任意挑剔,曰不善不周也。然先生所委托办事之人,所应付之方法,则又不能稍为之曲护,总谓之处置失当。”6

次说“不遗余力”。寰球中国学生会的“不遗余力”不排除带有“争抢生源”的味道。《申报》1919929《寰球中国学生会欢送赴法学生》云:“第五次(实为第七批)赴法勤工学生有已定乘今日晨十时启碇之‘博多斯’船赴法者,寰球中国学生会于昨日新钟(夏时制)十时开联欢会。……首由该会总干事朱少屏君演说。略谓:昨晤高博爱君,始知君有已定明日启行者,故邀君来此一谈。但时间短迫,未及预备,故今日之会,甚为简单。甚望君到法后随时赐教。”显然,这批赴法学生原与该会无缘,朱少屏仅从华法教育会的干事高博爱处得到此信息便即“开联欢会”。虽谦说“甚为简单”,却很能产生影响。该会印有调查表一种,对每一批赴法学生的情况都详细记载,并在报纸上发表,颇有“金榜题名”的味道。此外,每一次欢送会上,该会皆要“摄影一张以志纪念”,有的还刊登在报纸上……诸如此类,皆能留下“不遗余力”的口碑。

再说“虽琐碎之事莫不详为指导”。寰球中国学生会特地印制了《西礼须知》一书,赠送给每一个留学生。每一批赴法学生在旅途之中,该会皆当场“组织同舟代表团,以便在船互相扶助”【7】“以十人为一团,团设代表一,如百五十人,则选举代表十五人为领袖;并可设种种部分,如研究学术、注重卫生等,以谋途中之公众利益。”【8】即便是预订船票之类的琐碎事宜,寰球中国学生会也办得一丝不苟。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华法教育会档案中,还保存着朱少屏先生为留法学生代订舱位,致华法教育会干事沈梁(仲俊)的三封信,内容分别如下:  

(一)仲俊先生大鉴:晨间由电话中承允为周璜君买一赴法之舱位,甚感!兹由君趋谒台端,用特为之备函介绍,请即赐予接洽为幸。

此上,并候

大安

朱少屏启十月十七日

(二)仲俊先生大鉴:兹有浙江学生姚绍虞拟留学法国,关于舱位等种种手续,均先生详为指示,用特介绍,请即赐予接洽为荷。

此请公安

                                                       朱少屏启十月廿八日

(三)仲俊先生执事:兹有杨瑞君曾在洪秉端君主事时入贵会,取有会证。现君欲赴法国勤工俭学,查杨君曾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且曾学过法文,似尚合格,敬乞先生即为之设法购一舱位以便成行。

又有赵仲华君,系浙江诸暨县立中学毕业,能自备费用华币六百元,赴法国补习法文,亦乞代为设法定一舱位为盼。此上敬颂

时祉

                                                 朱少屏谨启十一月廿四日

这三封信用寰球中国学生会公用笺,钢笔书写,弥足珍贵。9正因为寰球中国学生会“办事君均有真实之诚意,对于吾人之扶助不遗余力,虽琐碎之事莫不详为指导”,加上总干事朱少屏“美风姿,濯濯如春日柳,西装革履,精通英文,办事又干练”,【10】自然就容易赢得了赴法勤工俭学生的赞誉。寰球中国学生会的会务也日趋扩大,陆续开办协助国内各著名大学在上海招生、为归国留学生介绍职业等项业务,且形式也日益丰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少屏、刘湛恩、林语堂同组国际友谊社,因该社出版的英语刊物《回声》刊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之报道及照片,触怒了日本军部,刘湛恩遭暗杀,朱少屏寓所也遭掷手榴弹。朱少屏乃出走香港,后受命出任驻菲律宾领事,1942417惨遭日寇杀害。194777,其遗骸运回国内,安葬在南京菊花台。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3月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1月版

3】《聂荣臻年谱》(周均伦主编,人民出版社199910月版)上卷1718页作:“1919127到上海静安寺路15号‘环球中国学生会’,出席该会举办的欢送留法学生大会。听取了会长朱少屏,学生代表汪泽楷、向警予的讲演。”该书的“静安寺路15号”应为“51号”,笔者注。

46周恩来《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编《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1)》910页,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5】【9】中国革命博物馆周永珍《留法学子谁人不识君》,《朱少屏烈士纪念集》125-128页。

7】《民国日报》19191028《留法学生欢送会记》

8】《时事新报》1919129《寰球中国学生会欢送留法学生》

10】郑逸梅《南社丛谈》1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