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关村回顾 (三十一)–华罗庚、陈省身的二位恩师郑桐荪和熊庆来先生

(2008-03-15 14:28:27) 下一个

        在我国,有一位数学家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华罗庚,人们往往把这个名字和“数学家”、“自学成才”和“聪明”等联系在一起。陈省身则是世界知名的数学大师。而他们的起步、成才离不开两位中国数学界的前辈郑桐荪和熊庆来先生。

        有关熊庆来先生 “慧眼识华罗庚”的故事国内有大量文章加以报道,华罗庚先生是19101112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紧邻溧阳,现都属常州市。他和家父算是同乡。1924年他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早年当过小杂货铺伙计。 19岁那年,华罗庚染上伤寒,此后在腿部留下了残疾。在病痛和贫困面前,华罗庚没有失望,而他的中学老师王维克欣赏他的数学才华,鼓励他继续自学。在那个小镇上他利用仅有三本数学书   代数、几何以及一本50页的微积分,把它们读得烂透,并尝试写论文,投寄到《科学》、《学艺》等刊物发表。1929年华罗庚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Sturm氏定理之研究”(《科学》第14卷第4)193012月他又在《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指出,苏家驹的解法中把一个12阶行列式算错了。恰好让当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他认为文章写的很好,推导的正确。对署名——华罗庚,他从没听说过这个人。这件事恰巧被教员唐培经知道了,他是江苏人,跑来告诉熊庆来说,华罗庚是金坛人,只念过初中,后来就失学了。熊庆来听了很有感触,一个只念过初中的事务员,能够写出这样好的数学论文,真是一个人才呀! 决定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破例录用。因华罗庚没有大学文凭,不能上讲台。他先让他当图书助理员,分管整理资料、收发文件。这为他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到一年半的光景,华罗庚旁听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用英文来写数学论文,三篇论文在国外的刊物发表后,引起国内外数学的重视。凭藉他的天赋和雄厚的学力,1933年,经郑桐荪、杨武之、叶企荪等人仗义直言,认为清华大学出了个华罗庚是一件好事,不应该因资格问题而限制人才使用。由此他被破格提升为数学系助教。当时熊庆来已在法国巴黎进行研究工作。不久,华罗庚又被晋升为讲师。一个只有初中文凭乡间来的青年人,居然登上了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我见过几次华先生,都在文革期间陪我父亲。一次在他北太平庄家中,一次在北京医院。当时他的精力放在数学方法在工业上的普及应用方面。而我也曾在大庆油田工作期间推广过他选择的优选法统筹法(简称双法),听过他和他的小分队的报告。但我们没谈这些,他也不知道我做过这事。只是聊天,当时他的工作关系由数学所转到人大常委,心境好的多了。我知道数学所是他的伤心地,较之中国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华罗庚可算是幸运了。像他这样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特别关照和保护的科学家,在文革期间遭到冲击和批判。

在本文中不准备多谈华罗庚,想着重介绍郑桐荪先生。他可算是我的世伯,1963年当他病危期间,我母亲一直在照顾他。虽然他担任过清华大学算学系首位系主任和清华大学教务长,但都是在1949年前,现在只是个退休人员,无权无势,而且孤苦零叮一个人。家母告诉我当时他住在一个八个人的大病房,很吵杂,条件不好。幸好华罗庚先生来探望,一看此情景立刻和院方交涉,调换到一个单间,医疗条件得到改善,但病情终究夺去了他的生命。

郑桐荪(之蕃)先生生于1887年,卒于1963年。江苏吴江县盛泽镇人。1907年考取苏省公费留学美国,1907年至1910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共修18门数学课程,获学士学位。后又赴哈佛大学进修一年。归国后先后在福建马尾海军学校等校教授数学和英文,1920起在清华学校,后改为清华大学教数学,周培源、华罗庚、赵访熊、庄圻泰、王宪钧、段学复可以说都是他学生。他还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陈省身的老丈人。他有三个子女,长女士宁曾就学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39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后和陈省身结婚。两个儿子师拙和师清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先后留学美国,分别获得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的夫人曹纯如是在1940去世的,而在1949年前子女先后被郑老先生送出国后,在当时中美关系的政治形势下,相隔大洋两岸不能三通,再也未能和老父相见,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啊!

50年代时,我常能见到郑老先生,每到周末、假日母亲要帶我到京城北长街柳府。郑老先生也从海淀成府坐公共汽车到他大妹佩宜处,他的妹夫就是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他们都是江苏吴江人。我也常受我母委托,平时送些饭菜、点心到郑老先生家。他家位于北京大学东门外成府路口,是一个四合院。住有几家人。我记得北房住的是他学生,北大数学力学系的闵嗣鹤先生,是他平时经常照料郑老先生的。西房就是郑老先生家,房间里地上堆满了书,没有多少家俱。有一次我上他那儿,谈起数学,他送我两本书,现在只记得有一本是Sherewood(薛尔伍德)和Taylor(泰勒)合著的《微积分》,当时市面上只有苏联数学家斯米尔诺夫的数学教程,看不到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书籍。他告诉我要读这本原著。这的确是一本好的微积分教科书,但当时英文水平不够,只能翻阅。我甚至也不晓得陈省身,妈妈告诉我他的女婿是一名大数学家,学问比华罗庚还好。我一直对不上号是谁,谁能比得上华罗庚先生呢?后来陈省身先生归国,夫人姓郑,我猜十之八、九是郑老先生女儿。但父母都已不在了,而我在国外又和柳家后人失去联系,直至前年到吴江黎里柳亚子记念馆看到柳无忌和陈省身二家人在美国的照片才敢确认。但省身夫妇均已谢世,而他们的女婿是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教授,19871月,他成功地发现了新超导材料,将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超过了液态氮的温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及应用的新纪元。 朱教授是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屡获殊荣,包括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太空总署成就奖、孔士德奖、国际新材料奖及自由基金会国家奖。 1990年,他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推选为美国最优秀的研究员。 2000年,他获白宫邀请参加"二十世纪重大发明的新纪元时间锦囊"计划,又被"世纪动力"选为本世纪在气电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人士之一。他获颁授七个名誉博士学位,又拥有五个荣誉教授的衔头。 如果郑老先生地下有知也该欣慰了,他的女婿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而女婿的女婿则是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提名,与之擦肩而过的超导方面的先驱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