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关村回顾 (十六) 一生常耻为身谋的柳大纲先生

(2007-11-03 10:51:33) 下一个

            柳大纲先生一家曾住在中关村十五楼, 是中间门三楼西侧的313号。柳伯伯中等身材,戴付深度眼鏡,为人正直,和蔼可亲。他担任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达30年。是著名的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家,我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他把陆游的“一生常耻为身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下面转载柳怀祖 朱敏慧在2004年柳大纲百年诞辰时“忆父亲”一文:

                                                                               忆  父  亲
                                                                           柳怀祖 朱敏慧
            父亲离开我们已13年了,但他谦和、慈祥的面容,时时在我们脑中闪现。父亲出生在江苏仪征一个前清秀才的家中,从小受孔孟之道教育影响很深。这使他具备了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优良品格。他把陆游的“一生常耻为身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以此教育我们。解放前夕,谢绝了美国朋友们的挽留,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迎接新中国的到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表现了他对祖国一片忠诚,他对新中国充满了希望。解放初,他服从国家的需要,毅然和很多同事一起从条件优越的上海到了到处是战争创伤、气候寒冷的东北长春,并放下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方向,着手搞荧光料、土壤加固等国民经济紧迫需要急需的科研课题。50年代中期后直到文化大革命,他除了化学所的领导工作外,又投身到祖国大西北的盐湖资源的调查研究上,每年都有好几个月到条件极为艰苦的西北戈壁滩去,为祖国大西北盐湖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做了大量工作。他还从事了祖国十分急需的原子能化学的一些工作,并最早参与我国的环保工作。临终前,在病床上还念不忘祖国大西北的盐湖,关心着在西北的青年科学的作者。

          想起文革中一系列往事,历历在目,令人肃然起敬,他在“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始终坚信党,不畏逼供,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说假话,在老一辈科学家中受到了普遍的赞扬。更难能可贵的是,遭受了那样大的迫害,而对党没有怨言,仍是那么忠诚。对文革中那些被迫讲假话加害他的人,又是那么宽容,不但不记恨还十分热情地关心和帮助,使那些人深为感动。

         他为人忠厚、正派、诚恳、平易近人,从不争名争利。对年轻人尤为关心和帮助,甘当人梯,是很多年轻科学家的良师益友。他做了很多工作,却总是让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出文章,因此,在年轻的科学家中有很高的威信。他对下一辈亲属教育关爱倍加,但决不无原则宠爱,鼓励他们忠于职守,在艰苦环境中为国作贡献,从不帮助说情走后门。文化大革命后,经过了拨乱反正,他完全拥护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思想,深感应由年轻的同志出任第一线的领导,因此,主动提出从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位退居二线的所长。在出国十分热门时,他多次提出让年轻同志出去见世面,对国家的科学事业更有好处,因而一次次推让,在当时外事部门中传为佳话。

         父亲一生简朴,不喜欢豪华,既不抽烟,也不喝酒,除了看书和散步,别无爱好,高兴时也随口吟几句唐诗。他最爱的是书,从小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从美国回来时,除了十几箱书以外只有一个十分简陋的收音机。平时工资中,他每月的花费也是买书.直到他去世,我们家一直用那些装书的旧木箱贮存物品,而没有象样的家具.他自己很俭朴,但周围的同事有困难,或者年轻人结婚,他却总是很慷慨。他对公家的东西更是非常爱护,记得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隔离,家被抄乱,经济上也很困难,一位亲戚去插队时,穿走了他在青海穿的老羊皮工作服和老头皮鞋。他回到家,知道了,就让另买衣服,把老羊皮工作服和大头鞋换回来弄干净收起来。他说,这是他在青海的工作服和鞋,是公家的.不能随便穿,只能他去盐湖时穿。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常耻为身谋”是他一生的写照,他身上汇集的很多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优秀的品格,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一生常耻为身谋”也将是我们人生的准则。

(柳怀祖 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朱敏慧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原所长 研究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