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关村回顾 (八) - 赵忠尧伯伯的成就,不公正的待遇和遗憾

(2007-04-04 19:31:34) 下一个

        由于父辈的关係,赵忠尧,童第周和家父被有些人称为三隻老虎,因为他们三人都是1902年生,属虎。赵伯伯住在贝时璋的楼下一层,而童伯伯住在贝时璋的楼上三层。赵伯伯,童伯伯是家父生前十分亲近的朋友。文革中赵伯伯的太太去世之后,他几乎天天来我家抒发他心中的苦闷。他和后来的夫人胡医生交往的初期,也常找我父母当参谋。这让我能近距离的从另一个侧面来观察他,了解他。

中关村属虎的三家

中关村属虎的三家同游北京动物园, 从左到右:蔡邦华夫妇、赵忠尧夫妇和童第周夫妇。

         赵伯伯是浙江诸暨人,他讲的乡音我全能听懂。他戴一付白框眼镜,中等身材,自幼身体孱弱,五十多岁时,才开始学游泳、滑冰。他还经常骑车,我记得赵伯伯到了七十多岁时还在骑车,头发乌黑。到了老年他的身体反而逐渐好起来了。从这里可看出当他迫切感到有锻炼身体的需要时,他有着惊人的决心和毅力。赵伯母和赵伯伯则显得有极大反差,她几乎有她先生一倍半的体形,但慈祥可亲,大家叫她胖太太。他们育有二女一男,后来全部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从事高能物理。赵伯伯为人正直、忠厚,平时总保持低调,从不谈论自己,一生只知兢兢业业地工作,很多著名物理学家都是他的学生。赵忠尧与他的老师叶企孙一起,培养了一批后来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例如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唐孝威……等。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都曾经受业于赵忠尧。他一直是那样孜孜不倦而又默默无闻,从不张扬表现自己,舆论也从未宣传他,以至今天的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却并不了解他。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赵伯伯192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密立根教授。赵忠尧是第一个观测到正反物质湮灭的人,也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反物质的物理学家,这个发现足以使赵忠尧应该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在193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却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1932年在云雾室中观测到正电子径迹的安德逊,而不是1930年首先发现了正负电子湮灭的赵忠尧。安德逊也承认,当他的同学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他正在赵忠尧的隔壁办公室,当时他就意识到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已经表明存在着一种人们尚未知道的新物质,他的研究是受赵忠尧的启发才做的。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在1997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坦诚地写道:"书中有一处令人不安的遗漏,在谈到有关在重靶上高能(2.65 兆伏)伽马射线的反常吸收和辐射这个研究成果时,书中没有提到中国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尽管他是最早发现硬伽马射线反常吸收者之一。1931年,赵忠尧学成回国后到清华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开设了我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的《硬伽马射线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著名物理学家E.卢瑟福在论文前加了按语,说这一实验结果提供了正-负电子对产生的又一证据。 1946年,赵忠尧作为中国代表观看美国原子弹爆炸,而后趁旁观原子弹爆炸的机会回到了母校,他利用一切条件,对加速器的操作台和零部件进行了深入研究,迅速掌握了加速器的设计和制造细节。他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定制了加速器部件与核物理实验器材,冲破重重阻挠运回祖国。赵伯伯就用带回的器材和零件,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1958年又主持研制成功25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这两项研究的成功,对我国的核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革"中,赵因为在三星铅笔厂有股份,被定为资本家,又由于有滞留美国的经历,被戴上“特务嫌疑”的帽子,关进了牛棚。竺可桢在他日记里敍述说一次赵太太过访,一进门就呜咽不能仰视。七二年任之恭、王浩等美籍华人学者访华,细心的竺可桢考虑他们大部是清华出身,学物理,多数与赵忠尧极熟,遂建议陪客名单上一定要加上赵忠尧,不然,任之恭等一定会问赵之下落,由于竺的过问和作证,赵忠尧才得以解脱。

         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赵忠尧恢复工作,担任副所长并主管实验物理部的工作。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赵忠尧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积极参加了高能实验基地的建设以及有关的学术会议,并带出了一批青年俊。1998528日,当赵忠尧以96岁高龄辞别人世时,遗体告别仪式极其简单,媒体也并无太多报道。当今社会影星,歌星和体育名星的知名度高,追娱乐明星可以给传媒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科学家发明家不被传媒重视,实际上表明了社会的一种缺失。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遗憾。但是头衔和名誉并不能全面公正反映一个人的才华和贡献,它们对生者可能有意义,而对逝去的科学家则只有以他的工作来面对世界。赵伯伯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他所得到的荣誉和地位与他的成就极不相称。但他的同行对他作出极高评价,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从大洋彼岸发来情真意切的唁电。李政道的唁电说,赵老师发现正电子的工作,是与安德逊的实验同样具有划时代重要性。他的逝世是全世界科学界的极大损失!杨振宁的唁电称,赵老师所作的关于正负电子对之产生及湮灭的工作是世界一流的,他的诚朴的处世态度是我们的榜样!

         刚读到2007112日浙江日报“李政道八十论治学”,李先生谈到成功时说“成功包括获得崇高奖项、学位,取得荣誉、地位和经济收益,这种成功除了靠天才和勤奋创造杰出成就,确实还有个机遇问题,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赵忠尧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美国留学时,通过多项开创性实验,率先发现了正电子。这项伟大的发现,理应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后来诺贝尔奖评委会发布对正电子发现这个科学成果的授奖名单时,却没有赵忠尧的名字,而在赵忠尧做出这个重要试验后才进行实验的另一个美国物理学者却得了这项诺贝尔奖。这件事当时在物理学界议论纷纷,特别是海外的中国物理学家更为赵忠尧先生鸣不平。事过五十年,我曾向参加此次评选的一位科学家询问过为什么未给赵忠尧授奖?他说因为他是中国人,当时西方对中国人是歧视的,认为中国不可能有杰出科学家;二是后来两个美国物理学者用赵忠尧的方法重复做实验,取得的数据同赵忠尧的不一致,实际上是这两位学者做实验时出现了错误导致数据有异。事实证明,赵忠尧的研究成果是开创性的,结果是经得住验证的,应该得奖的是他,只因当时评委中的偏见和误会使赵忠尧失去获奖的机会。 ” 特此补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京城曼城一线牵 回复 悄悄话 读了您关于中关村的文章,我似乎又回到了中关村.曾几何时,我经常看见贝老先生,拄着拐杖,身体笔直的在中关村的街道上缓缓地坚定地走着,偶而有个年轻人搀扶并肩.尽管生物物理所已经迁到了北沙滩,但在高能所的旧楼人们仍给贝老先生留着一间办公室.赵九章先生参与创建的地球物理研究所,从文革中迁至西安,几经挣扎,也从京郊小牛房迁如中关村,并终于在城铁旁盖起自己的家属宿舍.也读到过赵老先生上吊前寻找联系周总理的故事,也许找到就好了.
中关村啊中关村,你是我们的熟悉的地方,有多少值得怀念的故事啊.但中关村也绝不是中国大地上的世外桃源,欣喜中有辛酸,我们苦恋着它.
中关村有"狼圈"我是第一次听说.但我知道中关村有"鸡窝"中关村人先生,您知道在哪吗?
tangdachengg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人到老了就爱回忆从前的事。
馄饨侯 回复 悄悄话 他所得到的荣誉和地位与他的成就极不相称。
说得太对了。就是文革结束后,他也没得到应得的荣誉。相比之下,童第周后来的境遇就好一些,不知是否沾了美籍华人牛满江的光了。我看还是在于我们自己不识货。不懂得尊重科学和人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