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飞飞 轻风阵阵

涨跌总是难舍难分你又何必在意那一点点利润......
正文

才子佳人的包办婚姻——zt

(2010-05-01 23:10:04) 下一个
乱红集 婚姻篇

古代正经人家的孩子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男孩女孩都是. 婚姻幸福的概率估计跟现在自由恋爱的也差不多, 只不过从前的惊险是在新婚之夜, 现在的惊险是在七年之痒.

还是在那个华丽雍容才子子辈出的大唐, 有个诗人叫张又新, 也好喝两口茶, 恨生陆羽之后. 这个人德行不好, 专门拍喜欢宰相马屁, 还淫荡好色. 曾经和朋友说:"我少年擅美名, 并不是为了当官, 只要能娶个漂亮老婆, 这辈子就满足了." 他有个朋友, 就是宰相的女婿, 一听他这话, 说:"行了, 这事你交给我吧, 保准你满意." 然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

张又新同志没经验, 没有搞调查研究, 一听朋友拍胸脯, 就信了. 其实他这朋友的老婆, 也就是宰相的女儿, 是个"有德无容"的, 夫妻感情虽未受影响, 但除非指望基因突变, 否则生出美女来的机会几乎没有. 张又新要是知道这点可能就不会想入非非了, 结果新婚之夜见了意想不到的丑老婆之后无比郁闷, 转天就跑去跟老丈人埋怨:"我信任你才跟你说的, 你怎么这么害我." 老丈人不急不恼, 跟他唠磕:"你看咱两个人, 我觉得经历各方面都特别象." "嗯." "那我也娶了个丑老婆, 你怎么没听我发过牢骚呢?" 张又新这才回过味儿来, 心里也有点平衡了, 问:"你老婆也丑?" 老丈人说:"比你老婆难看多了!" 二人哈哈大笑.

张又新曾经这样描写自己没娶到美女的遗憾:

牡丹一朵直千金
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阑开似雪
一生辜负看花心

这首诗格调不高, 气场不好, 我每次读它都觉得胸口气闷.

魏晋时期也有一对儿相似的. 有个叫许允的人, 娶的是阮德如的妹妹. 阮德如史料不详, 只知道跟嵇康那几个人关系好, 有往来赠诗. 还有个传说, 说他曾经嘲笑鬼模样寒碜, 把鬼羞跑了. 由此可见他本人长得应该还可以, 可惜他妹妹奇丑. 许允婚礼上大概被新娘的样子刺激得不轻, 婚礼结束以后就再也不肯进新房了, 一连好几天. 大家都愁, 这可怎么办. 新娘当然也愁.

就在这时, 来人串门了, 新娘赶紧让小丫头去打听是谁, 小丫头说, 是桓范. 阮妹妹一听, 说, 好了, 都别着急了, 桓范肯定会把新郎劝进来. 桓范这人大约是很正派, 果然, 一会儿许允就被劝进屋了. 一进屋抬头看见新娘, 一哆嗦又要往外走, 新娘这还能让他走吗, 这一走就再没人能把他劝进来了. 于是上去就抓住许允的袖子不放. 许允也急了, 说:"妇有四德, 卿有其几?" 谁想这女子可不是一般的女人, 辩论? 这咱强项啊! 立马接口:"四德里面我缺的只有容, 然士有百行, 你占几条?" 许允乖乖往陷阱里跳:"我全有." 女子说:"百行以德为首, 你好色不好德, 还敢说全有?" 许允毕竟是知识份子, 辩输了还逃那就是耍无赖了, 那事他还做不出来. 这第一天留下以后, 时间长了, 夫妻嘛, 好看难看的最后反正都归零. 更何况, 这女子有大智慧.

其实从新婚这件事能看出个大概, 这个阮妹妹不是那等庸脂俗粉. 首先, 她对朝廷里这些官员的性情很了解. 她父亲是卫尉, 就相当于当年汪东兴那职位吧? 朝廷里的事自己门儿清, 回家以后大概又都跟丑丫头当故事说了, 所以闺女对这些官场的人事品格也都心里门儿清; 其次, 有辩才, 脑子够快, 说话能说到点儿上. 这些品质后来多次显露, 眼光永远比她老公多看一步: 老公被双规了, 吓得要死, 她说不怕, 马上就能放出来, 果然, 很快就没事回家了; 老公升迁, 乐得P颠P颠的, 她说: 美什么, 只怕祸就要从这儿起. 她的这些判断还都不是依靠着唯物主义辩证法或者道家的福兮祸兮哲学思想, 她的判断就象对桓范一样, 纯粹是基于对政坛人物性格的了解和对世事的洞察. 最后许允被景王诛, 派钟会去看看许家俩儿子, 说如果才智跟他们父亲一样, 那就杀! 俩孩子吓坏了, 问母亲怎么办. 阮氏说:"你们俩虽然都挺聪明的, 但是才气不行. 放心吧, 有什么说什么. 只是记着别太为父亲的事显露悲哀, 钟会说什么你们就应着, 他不提了, 你们也别再提. 另外别问朝中政事." 俩儿子照着做了, 保下两条命.

话说魏晋时期是有点阴阳颠倒, 男人俊美的多, 女人聪明的多. 最有名的应该数谢道韫. 她那些做诗善辩的佚事就不提了, 单说说她的婚姻.

当时最显赫的两家贵族就是王家和谢家 -- "旧时王谢堂前燕". 王家最有名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谢家最有名的是谢安谢玄叔侄. 谢安是很喜欢谢道韫这个侄女的, 所以做媒, 把她嫁给了王家老二王凝之. 按理讲, 这是很般配的一段婚姻, 门第相当, 王凝之虽然不如几个弟弟伶俐但也是个才子. 但是谢道韫婚后归省, 满脸的不乐意, 跟叔叔抱怨. 谢安说:"王郎也是才俊少年一枚, 怎么还不合你的意?" 谢道韫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 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道韫的父亲谢奕也是个大官, 安西将军, 谢安就不用说了权倾一时, 谢安的弟弟谢万就是"中郎", 他们这一辈还有个堂兄谢尚, 更牛, 夺回过御玺, 便是"阿大". "封胡羯末"是谢家小一辈的四个堂兄弟的小名, 谢家的"芝兰玉树", 其中羯就是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 有经国才略, 淝水之战的主帅. 就是这样的哥哥, 谢道韫还挤兑他:"你学问怎么不行啊, 是俗事分心, 还是天份有限?" 这样的绝代才女, 在满院子玉树环境下长大, 一旦看见个稍微温吞一点的中等才子, 竟然就高呼"怎么天下还有这样的男人"了:D

其实再一细看, 就发现谢安选侄女婿还是有道理的. 当时王家三儿子徽之有才名, 但是"雅性放诞,好声色", 肯定不是当丈夫的好人选. 小姑娘们可能喜欢风流潇洒的, 但是长辈还是希望孩子找个老实的, 风平浪静过一生. 其实王家的七个儿子里, 谢安一直最喜欢的是最小的王献之, 少年稳重, 才气过人. 没把谢道韫许给他大概是因为年龄差别比较大, 谢道韫出嫁的时候不知道王献之生没生出来, 未考.

大才子王献之的婚姻, 唉, 说来让人唏嘘. 本来他的婚姻比上面几个人都幸运些, 老婆是自己相中的, 从小就在一起玩的表姐, 有了感情了, 到了适婚年龄献之就让父亲去提亲. 娶过来以后两人性格爱好都相投, 好得不得了. 结果就因为他太帅太有才, 被新安公主看中了, 非逼着王献之离婚再娶她. 当时朝廷里也是两派在斗争, 新安公主这一边占上风. 所以王谢两家也都愿意王献之娶公主. 献之的表姐元配是他舅舅的女儿, 叫郗道茂, 那时候郗家的势力已经不行了, 王家本来就有点看不上郗家. 所以王献之扭不过皇上和家庭的压力, 只好一纸休书把老婆撵回娘家了. 可怜郗道茂那时候父亲已故, 只好回叔叔家, 寄人篱下, 又是被休回来的, 日子比史湘云还要凄惨, 最后一个人抑郁而终.

王献之休妻以后, 还想方设法不娶公主, 用艾草把自己的双脚给熏烂了, 没法走路. 可是公主也是个痴情的, 说, 瘸了我也嫁. 看来往往都是物以类聚, 薄情的扎堆儿是你负我我负你, 痴情的凑一块儿也尽是人间悲剧. 而且这时更不妙的是, 朝中势力斗争尘埃落定, 以公主一方胜利而结束. 王献之实在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不娶公主了.

再婚之后, 王献之一路升官, 可是也很年轻的时候就病故了. 临终时家里请了道士, 来问有什么要忏悔的心里放不下的, 王献之说:"不觉有余事, 唯忆与郗家离婚."

关于王献之之死还有一件事, 虽跟婚姻无关, 也顺便在这说了吧. 王献之病重的时候, 三哥徽之也病重, 曾跟术士说:"我才气不如弟弟, 把我的余生匀给弟弟吧." 术士说:"你的命数也尽了, 拿什么匀啊." 没多久献之下世, 徽之不哭, 直接坐上灵堂, 把献之常弹的琴拿过来抚. 弹了半天始终不能成调, 于是长叹:"呜呼子敬(王献之的字), 人与琴俱亡." 没几天徽之也下世. 说王徽之好声色, 时人钦其才而秽其行, 可是他对兄弟的感情那真是没说的.

说着说着就悲了. 说点高兴的吧, 男人怕老婆的.

唐中宗怕韦后有名, 有优伶在内宴唱<<回波词>>:

回波尔时栲栳
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
内里无过李老

回波词就是一种歌调, 歌词开头都是"回波尔时XX", XX两个字是用来定韵的, 没有实际意义, 后面三句才是内容. 当时大臣里有个御史大夫叫裴谈, 是臣子里有名怕老婆的, 大内之中那就是中宗李老了. 歌唱完了韦后很高兴, 赏! 中宗也在旁边陪笑.

那裴谈也好玩, 怕老婆有一套理论, 说:

"妻有可畏者三: 少妙之时, 视之如生菩萨, 安有人不畏生菩萨? 及男女满前, 视之如九子魔母, 安有人不畏九子魔母耶? 及五十六十, 薄施妆粉或黑, 视之如鸠盘荼, 安有人不畏鸠盘荼?"

上面说的王家也出过这么一位跟裴谈有一拼的. 丞相王导, 东晋的开国元勋, 王羲之的叔叔. 惧内, 大老婆小老婆都惧. 有一雷姓宠妾, 老跟着参政, 时人戏称"雷尚书". 再想想前面提过的杨素, 难道娶个悍妇做老婆真是男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后以唐代才女李季兰的诗收篇吧. 顺便想起千帆曾说过:"对婚姻看得这么透的女人, 大概只能终老道观了." --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