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飞飞 轻风阵阵

涨跌总是难舍难分你又何必在意那一点点利润......
正文

复制成功的赢利模式! 十大股神教你炒股之巴菲特

(2008-01-19 19:45:18) 下一个

复制成功的赢利模式!十大股神教你炒股之巴菲特()
有一位著名股神这样说:关键在于大把赢钱,直到赢钱已不再是关键。
  赚钱之道,上算是钱生钱,中算靠知识赚钱,下算靠体力赚钱。
  钱永远不知疲倦,关键在于你能否驾驭它。很多人都知道以钱滚钱,利上加利,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它的威力。别以为钱生钱需要高超的投资技巧和眼光,也别以为所有有钱人都很会这一套,因为就算最不会理财的富翁,其财富累计的速度也远远超过穷人的想象。
  在我国,一个拥有100万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钱以年息5%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5万元。这还只是最不会赚钱的富翁,假如和巴菲特一样,把钱用来投资每年平均报酬率为30%,几乎每隔3年存款就会增加1倍,富者越富。
  巴菲特,年轻时以10.5万美元起家,秉持简单、聚焦的原则,以企业经营者的心态投资股市,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已成为《财富》杂志统计世界一百大富豪的第2名,身价高达429亿美元。巴菲特简单明了的原则、忍耐聚焦的逻辑,给予投资大众一个相当明确及正确的投资观念。
  成功的投资一定有方法,只要方法正确就一定能投资成功。
  然而许多人并不熟悉投资理念。在投资市场上,永远是想投资的人多过已经开始投资的,收益少的多过收益高的,投资失意的多过点石成金的,你我永远多过巴菲特。为什么他们能赚到钱?资本市场创造的神话使平民也能成就梦想。
  我们如何赚到钱?没有人能再次成为巴菲特、索罗斯,就如同无法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一样,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关于获得财富的理念是可以学习的。
  巴菲特认为,学习众多价值投资大师的智慧和经验是投资成功的唯一途径: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正所谓站在巨人肩上,人类的知识都是通过不断积累才有进步的,人们都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着。股市也是这样,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 而不必自己从头去悟。假如一个人不学习现有的股市知识,而自己从头开始,只从自己的操作中去感悟市场,总结知识,哪怕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也不见得能取得很 大的成绩。
  很少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真正成功的骑师,通常都是因为他骑的是最好的马,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于想成功的投资者,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自己埋头苦干,自己学习,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
  第二条路:向已经成功的人学习,复制他们已经验证成功的赢利模式。
  本书中,您将看到沃伦?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彼得?林奇、是川银藏、坦伯顿、江恩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并为您提供近距离接触学习这些股神的机会。
  这里不仅有顶级的长线投资者的布道,也有波段操作高手的妙语,还有短线大师的机智。巴菲特靠价值投资成为大富翁,彼得?林奇作为王牌基金经理成为投资界佳话,索罗斯则靠短线经历过一时的辉煌。只要汲取这些股神的成功经验,就能创造超乎想象的业绩,轻松赚到更多的钱。
   
选择超级明星企业
  巴菲特投资名言:我偏爱的投资期限是永远投资,不仅要买得早,还要卖得早。股市未来短期走势的预测更是有如毒药,应该让其远离投资者。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那些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资很像选择心爱的人,苦思冥想,列出一份你梦中的她需要具备的各种优点。然后找呀找呀,突然碰到了你中意的那个她,于是你们就幸福地结合了。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股票才是巴菲特心目中十全十美的爱人呢?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 经营的大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赢利: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但是这种投资方 ——寻找超级明星,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巴菲特对他的四大持股——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利和富国银行显然非常满意。然而要在市场中再找到类似的,甚至更好的公司却非易事。要成为巴菲特感兴趣的公司或者收购目标,必须满足以下6个条件:
 (1)大型公司(四大公司的市值都在30亿~90亿美元之间)
 (2)有稳定的赢利记录(若只有未来增长或趋势概念,并不能引起巴菲特的兴趣)
 (3)股本回报良好,收益佳,没有负债或负债率低;
 (4)管理层素质好(“我们持续受惠于这些所持股公司的超凡出众的经理人。他们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始终为股东着想,我们投资这些公司所取得的非凡投资回报,恰恰反映了这些经理人非凡的个人品质。
 (5)业务要简单(如果涉及大量与科技有关的项目,巴菲特认为难以明白)
 (6)一个明确的开价如果在交易时,对方开价不明,即使只是早期的磋商,也会浪费时间。
  巴菲特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投资案例,如可口可乐、迪斯尼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巴菲特所谓的特许权,也就是有一定的垄断性,具有消费独占或过桥收费的特质。巴菲特说最好的企业要有定价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抵御通货膨 胀;第二就是没有大的资本支出,通过小的资本支出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入增长。如果发现了这样的企业而且价格低估,一定要坚决买入长期持有。这样的好企业还 出现被低估的情况,概率很小,就如同亲眼目睹哈雷彗星一样。
巴菲特的投资方向是四大产业群:第一是金融服务类,如美国运通银行、富国银行;第二是消费类,如可口可乐,宝洁等;第三就是巴菲特近几年投资的能源类,如中石油;第四是传媒类,如《华盛顿邮报》。从他的投资方向来看中国的投资机会,巴菲特认为:消费类会是第一位,因为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很少;第二是能源、资源垄断型的企业;第三是金融服务类;第四是传媒类。
  巴菲特还指出,越是大型的公司,越是能引起他的兴趣,收购标的至少要以数10亿美元计。
  法国里昂证券就根据巴菲特的选股准则筛选出3只港股,认为符合股神的眼光。这3支股票分别是:提供卫星服务的亚洲卫星(1135.HK)、航运股太平洋航运(2343.HK)以及石化股上海石化(0338.HK)
  巴菲特在2003年分批以平均1.611.67港元的价格购入了中石油股份23.48亿股。以2007226日中石油股份收市价9.47港元计,巴菲特这一投资的账面收益已经高达183.8亿港元。
  穆迪信用是巴菲特近几年来挖掘的,市场表现堪与中石油相媲美的超级明星企业。由此,我们也看出巴菲特青睐哪些中国企业。
 2006413日,美国穆迪信用通过收购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正式涉足中国评级业务。中诚信国际是中国最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信用则是全球评级业中与标准普尔、惠誉并列的三强之一。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对穆迪信用的投资始于2000年,总投资4.99亿美元,占穆迪信用总股本的16.20%,到2005年底市值29.48亿,增长近6倍。
  巴菲特对穆迪信用的表现颇为自豪,对其质地珍爱有加,甚至破例公开赞扬穆迪信用:是只需要少量资金投入的公司,而且是能够赚取丰富回报的优质公司,有 良好的竞争优势,面临极少的业务上的威胁。而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对其评价也甚高:穆迪与哈佛相似,是一条能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其品牌足够强 大,可以确保取得成功。
  之前,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在2003年直接投资中石油股票4.88亿美元,到2005年底市值增长为19.15亿美元;2005年其子公司乳品皇后 (DQ)在上海共开出了包括美罗旗舰店在内的8家门店,门店数量仅次于哈根达斯;2005年持有安海斯布什(Anheuser-Busch)5.7% 权,成为安海斯布什的主要股东,而安海斯布什则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持有3.53亿股青啤H股,占其总股本的27%。因此,巴菲特便通过安海斯布什而持 有青岛啤酒股份。
 不熟不做
  只投资于自己熟悉的公司,这是巴菲特的经验。他说:投资过程中,不要关心您知道了多少,最重要的是你要真实地知道你哪些不知道。”?关于不熟不做, 很多投资者都比较认可,主要意思就是不熟悉不了解的上市公司不去参与,把自己投资的目标限制在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他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对所投资企业的了 解不透彻,自然不敢只投资一家企业而要做多元投资。但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就相对减少,充其量只能监测所投公司的业绩。因此,他奉行投 资少而精的原则,主张只投资于自己真正熟悉的公司。
  事实上,不熟不做是中国传统的商场准则。在这方面,巴菲特的投资思维与中国传统的经商之道并无太大不同。资料显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最主要的 投资领域是保险业、糖果业、媒体业、非银行性金融、投资等,其长期持有的8种股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银行、富国银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迪斯尼公 司、麦当劳、华盛顿邮报、吉列剃须刀,都是他十分熟悉的行业,也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基本面容易了解,易于把握。
  巴菲特是迄今为止全球最成功的投资家,他完全依靠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赚取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但是他似乎又置身证券市场之外,没有股票行情接收机也从 不使用价格走势图表。他每天阅读大量的财务报表以及企业、行业的相关资料,对企业形成完整的概念后,才决定是否买进或卖出股票。他拒绝融资也绝不进行 杠杆交易,其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策略使其资产40多年连续成长,年复利增长超过28%
  在巴菲特投资的过程中,他基本不直接参与投资对象的企业经营活动,但是他一直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来看待。从研究财务报告、分析行业动态开始,他 就始终以经营者的视角来看问题。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他早已经把投资对象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成了行业的专家。
    20
世纪60年代,电子股风靡华尔街。聪明的投资者如菲利浦、费雪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长期投资。但炒股票的人到10年后才知道这是好东西。短期来 看,时势造英雄,当时确实有些基金经理因投资电子股而变得大红大紫,这些基金经理的成绩远胜于巴菲特。但巴菲特却不参与这种投机。他认为:如果对于投资 决策来说,某种我不了解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话,我们就不进入这场交易之中。我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了解并不多。因此,30多年前,巴菲特没有卷入电子股 的投机浪潮,正像30多年后的今天,巴菲特也没有卷入互联网的狂热之中。
  巴菲特始终坚持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的观点,对于前些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网络股,巴菲特坦承他无法多了解这一产业,所以避开他们。 巴菲特还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他看不明白,他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因而,坚决不投资。
 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时,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巴菲特认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投资。首先,这些企业的业务相对简单,通过一定的学习都能够很好地理解,甚至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其次,这些企业的未来业绩和成长性是比较容易测定的,因为巴菲特进行的是股权的投资,他所追求的是长期稳健的利润。
  因此,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 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 钱储蓄起来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巴菲特的投资成绩,在1999—2000年度一度落后于大市,当时由于股神表示不懂电脑软件的未来发展,和不懂半导体是什么而拒绝买入高科技股。有人更以此攻击股神,老态龙钟与时代脱节风光不再等评语都被套用在巴菲特身上。
  结果随着科网泡沫的爆破,再次证明股神是对的,这说明了股神只会买入自己能够了解的公司股票。
  恐怕很多股民至今为止,无法具备这种特质,因为从市场实践中观察,不少股民热衷于赶时髦,爱朦胧,喜题材,误以为捉黑马, 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拾进篮子里就是菜,品种选进10多只,持股各占两三百,真所谓圆台面上一大桌菜,弄得眼花缭乱,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甚至于做坏自己心 态,怨天尤人,指责漫骂。其实,倘若能做熟一两只股票,来回反复持续地做下去,其感性和理性收获实属不浅。因而,掌握其股票内在价值、摸透其量价关系变 化、熟知其市场股性活跃程度、清晰其动态表现和静态现状,这才是真正的赚钱要领。
  巴菲特多次忠告投资者: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对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多加利用,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投资一些自己熟悉的公司。熟悉的公司主要分为以下3种:自己所在地的上市公司;自己所处行业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比较熟悉,易于了解的上市公司。
  熟悉的公司主要指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容易收集,具体经营状况容易把握。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或季报。巴菲特 在研判相关信息时也有其独特之处,他通过两方面来评估股票价值和股价升值的潜力,一个是对上市公司现状的分析,另一个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估算。比如投资可 口可乐是1987年,当时他对可口可乐的现状分析——可口可乐是最大的软饮料销售者,最好的品牌,最好的分销渠道,最低成本的生产商和装瓶商,高现金流, 高回报,高边际利润;对可口可乐未来发展的估算——10年后可口可乐的收益预计达到35亿美元,大约是1987年分析时的3倍。通过研究发现该股当时具有 投资价值,于是集中投资,重仓参与,随后股价向价值回归,使巴菲特管理的基金保持稳健快速增长。
  其实,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投资哲学与逻辑和不同的投资技巧。在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背后,其实能悟出深刻的道理,又简 单到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也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所以他最后离开了纽 约,躲到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巴菲特老家奥马哈里去了。
  巴菲特远离市场,也因此战胜了市场。他和索罗斯有非常相近的地方,因为大部分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只是盯着价格,他们用了太多的时间、经历来观望和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而几乎没有时间去理解、研究他们拥有股权的公司。这就是巴菲特及其信徒与其他人区别的分界线。

 

集中投资
  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以一句话加以总结,那就是集中投资战略。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方略是多方面的,其中当数集中投资的方法最有效。巴菲特认为要选 出最杰出的公司,精力应用于分析它们的经济状况和管理素质上,然后买入长期都表现良好的公司,集中投资在它们身上。对于分散投资,股神说:分散投资是无 知者的自我保护法,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集中资金,大量买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几家公司上,如果投资者的组合太过分散,这样反而会分身不暇,弄巧成拙。
  在投资行业的选择上,巴菲特往往也是选择一些资源垄断性行业进行投资。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性企业占了相当大的份额。如巴菲特2001年上半年大量吃进中石油股票就是这种投资战略的充分体现。
  很多投资者片面地认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算保险。因此,他们没有集中资金,反而将有限的资金四处出击。今天看这只股好,就买进,明天又听说 那只股票是黑马,就赶快追。结果区区几万、几十万或者上百万资金被七零八乱的股票所肢解,导致手中股票少则三五只,多则10余只,常常一段时间不是这只股 涨,就是那只股跌,一年忙到头,好的可以赚点钱,中的打平手,不好的情况下则是负增长……有的人年复一年,也不善于总结,总认为运气不好,其实这是犯了一 个投资的大忌。分散投资不等于使风险得到分散,同样,集中投资虽然有风险集中的弊端,但只要把握得当,坚守一定的操作纪律,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
  从表面上看,集中投资的策略似乎违背了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规则。不过,巴菲特对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忠告:成功的投资者有时需要有所不为。他认 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论是错误的,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纵观中外股市操作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精心选股、集中投资,很少有分散投资能带来辉煌收益。这一点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极为重要。
  巴菲特之所以得出少便是多的投资方略,很大部分是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那里获得的思想源泉。1934年,凯恩斯在给商业同行的一封信中写道:通过撒大网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对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无特别信心……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 里,我本有信心投资的企业也不过两三家。另一位更具深远意义的影响者是菲利浦?费舍尔。费舍尔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咨询家,他从业近50年并著有两本重要著 ——《普通股与菲普利润》和《普通股通往财富之路》,这两本书都深受巴菲特的喜爱。费舍尔在1958年《普通股》一书中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 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费舍尔至今不改初衷,他常说: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 难寻的,如果容易,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最好的股,不然我宁愿不买。像所有伟大的投资家一样,费舍尔绝不轻举妄动,在他尽全力 了解一家公司的过程中,他会亲自走一趟拜访此公司,如果他对所见所闻感兴趣,他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投资于此。
  关于集中投资,巴菲特认为:当遇到比较好的市场机会时,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大举投资或集中投资。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建议投资者将股票适当集中,手中的股 票控制在5只以内,便于跟踪。有些股民20多万资金买了二三十只股票,这么多股票,盘面很难跟踪,对有把握的市场机会重仓参与。
   
巴菲特将集中投资的精髓简要地概括为: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 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为此,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分析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评估它的管理状况而不是用于跟踪股价。巴菲特告诫投资门外汉们: 注意力要集中。他个人坚持投资的4项原则是:
  企业原则——这家企业是否简单易懂?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是否有良好的长远前景?
  管理原则——管理层是否理智,对它的股民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财务原则——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计算股东权益,寻求高利润的公司,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市场原则——企业的估值是多少,企业是否会被大打折扣以更低值买进?
  巴菲特的基本原则将会带领投资者走进那些好的公司,从而合情合理地进行集中投资。选择长期业绩超群且管理层稳定的公司,他们在过去的稳定中求胜,在将来也定会产生高额业绩。这就是集中投资的核心:将投资集中在产生高于平均业绩的概率最高的几家公司。
  集中投资建立在逻辑学、数学和心理学原理的精华之上。
 (1)将大头押在概率最高的股上
 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故巴菲特说理想的投资组合应不超过10只股,因为每个个股的投资都在 10%。集中投资并不是找出10家好股然后将股本平摊在上面这么简单。尽管在集中投资中所有的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总有些股不可避免地高于其他股,这就 需要按比例分配投资股本。玩扑克赌博的人对这一技巧了如指掌:当牌局形势对我们绝对有利时,就下大赌注。
  与概率论并行的另一个数学理论——凯利优选模式(KellyOptimizationModel)也为集中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凯利模式是一个公式,它使用概率原理计算出最优的选择。
  当巴菲特在1963年购买美国运通股时,他或许已经在选股中运用了优选理论,50年代到60年代,巴菲特作为合伙人服务于一家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 的有限投资合伙公司。这个合伙企业使他可以在获利机会上升时,将股资的大部分投入进去。到1963年这个机会来了。由于提诺??安吉利牌色拉油丑闻,美 国运通的股价从65美元直落到35美元。当时人们认为运通公司对成百万的伪造仓储发票负有责任。巴菲特将公司资产的40%共计1300万美元投在了这个优 秀股票上,占当时运通股的5%。在其后的2年里,运通股票则翻了3番,巴菲特所在的合伙公司赚走了2000万美元的利润。
 (2)要有耐心
  集中投资是广泛多元化、高周转率战略的反论。在所有活跃的炒股战略中,只有集中投资最有机会在长期时间里获得超出一般指数的业绩。但它需要投资者耐心 持股,哪怕其他战略似乎已经超前也要如此。从短期角度看,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对公司收益的预期都会影响股价。但随着时间跨度的加长,持股企业的经济效 益趋势才是最终控制股价的因素。多长时间为理想持股期?这里并无定律,将资金周转率定在10%20%之间。10%的周转率意味着将持股10年;20% 周转率意味着将持股5年。
 (3)价格波动不必惊慌
  价格波动是集中投资的必然副产品。不管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际案例史料分析上,大量证据表明,集中投资的追求是成功的。从长期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定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
   
长期投资
  巴菲特的投资行为非常稳健,他的价值投资理论并不复杂,主要采取一种长线投资策略。40多年来,巴菲特为信任他的投资理念、向他的公司投资的几十万股 东创造了3万多倍的高额回报,为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和加拿大等地的30多万名股东,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据统计,仅在巴菲 特长期居住的奥马哈市,伯克夏公司就造就了200名亿万富翁。
  作为格拉汉姆的嫡传弟子,巴菲特秉承老师的教导,始终以企业的实质价值作为投资的首要标准。由于市场往往会因为投机的原因而使得股价出现偏离价值的现 象。如果认为企业优秀就不计成本买进的话,显然达不到投资的目的。当股价偏高时,巴菲特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并继续进行跟踪,直到股价进入他认为合理 的范围时才开始介入。在1989年美国股灾时,巴菲特以相当便宜的价格购买了大量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以相对低的价格购买股票与资金的回报率要求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巴菲特在进行一项投资时,对所投资企业的未来价值有一个预估,并由此而折算出投入资金的 回报率,如果买入时价格过高,资金的回报率必然受到影响,而要是预估的资金回报率低的话,显然等待更为合适一些。一旦买入某企业的股票,巴菲特就会做较长 期的持有,他认为,没有什么时间值得把优质的企业卖掉。由于投资之前着眼的就是企业的未来价值,那么,仅仅因为股票出现了差价就把它卖掉将是相当愚蠢的行 为。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他认为,卖出的时间是永远。
  资金的复利增长为长期投资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巴菲特显然了解了复利增长的奥妙,他的投资年复利增长为28.4%,已经成为全球的超级富豪。
  作为吉列最大股东的巴菲特渔人得利,一日之内就暴赚5亿多美元,再度验证了他放长线钓大鱼的股票投资战略的正确性。
  美国宝洁公司2005128日宣布购并吉列公司,吉列股价当天猛涨13%。巴菲特对吉列的投资是通过其手下的投资企业伯克夏公司进行的。波克夏从 1989年开始入股吉列,巴菲特当时以英雄救美之姿拿出6亿美元买下近9900万股吉列股票,并且协助吉列成功地抵挡住投机者的恶意收购攻势。在随后的 16年中,巴菲特抱牢吉列持股,即使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吉列股价大跌引发其他大股东抛售股票时也不为所动。
  巴菲特对吉列品牌深信不疑。在谈到对吉列持股的看法时,他说他每晚都能安然入睡,因为想到第二天早上总会有25亿的男性要刮胡子。
  巴菲特长期持有吉列股票最终得到了报偿:吉列股价因被宝洁购并而于128日每股猛涨5.75美元至51.60美元。这一涨,让伯克夏的吉列持股总市值冲破了51亿美元。
  以1989年伯克夏最初在吉列投资的6亿美元计算,这笔投资在16年中已增值45亿美元,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14%。如果投资者在1989年拿6亿美 元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现在只能拿到22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巴菲特投资收益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高出一倍还多,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就是巴菲特 跑赢了大市。
  巴菲特长期持有吉列股票最终获得巨额投资回报,只不过是他长期驰骋股市连连得手的一个缩影。
  巴菲特奉行长期投资战略,当公司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时他大量买进,然后一直长期持有。这就是巴菲特著名的内在价值高于市面价值的投资理论。
   
如今,巴菲特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迪士尼、吉利刀片、麦当劳及花旗银行等许多大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投资于这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巴菲特认为,没有人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走势。对股市的短期预测是毒药,应该将它放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者。巴菲特说过: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
  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时,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 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 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当然,巴菲特推崇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投资的企业必须是一家优秀的具备长期成长性的好企业。
 人们习惯把每天短线进出股市的投机客称之为投资者,就好像大家把不断发生一夜情的爱情骗子当成浪漫情人一样。他认为,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投机者主要关注的是公司股价,而投资者则关注于公司的业务状况。
  巴菲特曾经戏称,即使格林斯潘对他悄悄耳语将降息或提息,他也绝对不会改变其上述两条基本投资经验而动摇心态。实际上意味着巴菲特具有高度的自强 自信和顽强的精神风格,以及高瞻远瞩、宁静致远的心态境界。相反,当今中国股市不少人对消息十分敏感,把消息当作灵丹妙药和赚钱本领,其中最大缺陷在于缺 乏自强自信的投资理念和顽强的精神风格。
 20世纪60年代后期,华尔街兴高采烈,前所未有的大牛市降临了。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动下,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兼并浪潮。AT&TLitton 等大公司四处扩张,而一些公司则处心积虑,利用兼并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来制造每股赢利大幅增长的假象。投资大众被这些假象所蒙蔽,不断推高股价。虽然,巴 菲特声明不会预测市场的走势,但是,他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有关1929年危机的剪报以时时提醒自己。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首要之处是:记住股市大崩溃。就是说,首先要以稳健的策略投资,确保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要永远记住这一点。其次,让自己的资金以中等速度增长。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目标都是具有中等增长潜力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被认为会持续增长。
  投资股市时,为自己订下合理的长期平均收益率是成功的基础。巴菲特在这一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他对自己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每年击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5个百分点便足矣。
  但即使是在如此低的目标之下,巴菲特还经常工作至深夜。他不仅从晚上9点到凌晨5点这样工作着,只要他醒着时,车轮就转个不停。有人说,巴菲特平均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由此看来,他要实现中等速度的增长,实在情理之中。
  巴菲特就这样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向前走。20世纪70年代之后,巴菲特的个人财富逐步向亿迈进。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相反的例子,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妨算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 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 达到144%!可以这么说:不少成功者往往是因为长抱不动,而不少失败者往往是因为经不起不断买进和卖出的诱惑。
  因此,投资者不宜过分偏重一时的得失,而应着眼于发展出一套稳健可靠的投资理念,以寻求长期优越的回报。
   
逆向操作
  巴菲特在其投资生涯中,一直避免让股市牵着鼻子走,这主要是因为:情绪,尤其是担心和贪婪,对股票市场影响至深,由此造成了股票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的背 离,而投机者便可以从这种价格起伏中获利。但从长远角度看,股票价格不会永远高于实业的基本价值,因此,假以时日,投机者的业绩不会超过真正的实业投资 者。
  巴菲特喜欢独立思考,逆向思维;化繁为简,抓住本质;积极心态,果敢坚定。股票市场的多数投资者和许多基金经理思维敏捷,热衷于股市的短线操作,但时 常陷入困境。聪明的投资者往往选择逆向操作,比如在大家惊慌失措时,反而大量买进,因为此时正是对这种绩优而低价的公司进行投资的有利时机。由于经济状况 波动不定,因此不必关注这种经济波动现象,而公司的长期业绩才是关键。虽然经济状况并不重要,但关注通货膨胀十分必要,因为通货膨胀会降低公司的赢利,投 资者应该留意公司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
  逆向操作,意蕴深远,不能单从字面理解。举例来说,人们总想快速致富,所以在利多的时候买进,在利空的时候卖出,这样的群众心理已经违背了投资的本 意,而只在乎数字的涨跌,所以常常会错估股票的真实价值。巴菲特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常常能买到被低估的股票,并长期持有逾30年,等别人用天价向他购买 时,才决定释出。
  因为逆向操作的缘故,所以当股市做空时,正是巴菲特的进场时机。只要深知公司的品质良好,就可以预期未来将有反弹的时机,当大部分的投资人因为股市萧条而勒紧现金时,最佳的买点往往会在此时出现。巴菲特深知多空循环之秘,才稳当而持续地获利。
  实际上,逆向操作的关键是在大家都非常看淡的时候看好,如巴菲特讲的人家疯狂时你非常悲观,人家悲观时你非常兴奋,疯狂地买。每隔几年就会有这样一个 转折点,退场的点、进场的点,只有此时逆向操作才能成功,但是长期的上升阶段和下跌阶段都需要做顺向操作。转换,像《易经》里面的八卦图从黑变白,从白变 黑,只是这一瞬间,出现两个拐点,此时才做逆向操作,否则大部分时间还是做顺向操作,如同黑是黑,白是白一样。这也是证券市场周期性中的一个规定。
  巴菲特提到,如果想要在股市赚钱,必须在别人贪心时害怕,在别人害怕时贪心。所以投资时,第一,要常常跟自己的天性对抗,因为天性常常会带领你到一个 错误的投资决策。第二,要常常去体察周围的环境。当感受到环境愈来愈贪婪时,就要勇于说“no”;反之,则要勇于说“yes”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决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国股票的交易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纪录还要多30%,这在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持续了许多天。196812月,道?琼斯指数爬升到990点,1969年又升到1000点以上。
 19695月,巴菲特担心自己陷入对苦难不幸的哀叹,同时也担心所得的赢利付之东流,他最终拿定了主意,作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决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 基金。当市场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时,他却宣布退出: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 害。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到1970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选择是卖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国股市又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企业声名显赫的成长股上,如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得克萨斯仪器等,它们被称为漂亮50,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
  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恼。1972年时,伯克夏公司证券组合资产规模有1亿多美元,巴菲特却大量抛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把84%的资金投资于债券。
 1973年,漂亮50的股价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也不断回落,市场摇摇欲坠。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
   
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而巴菲特却亏损20%,不但输给了市场,而且输得非常惨,相差41%,这是巴菲特40多年间业绩最差的一年。
  从1995—1999年美国股市上涨近150%,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高科技股票,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结果在1999年牛市达到最高峰时大败给市场。
  但巴菲特不为所动:“1999年我们的股票投资组合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一年有几家我们重仓拥有的公司经营业绩十分令人失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 这些公司拥有十分出众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能够长期持续保持,这种特质是取得长期良好投资业绩的保证。偶尔有些时候,我和芒格相信我们可以分辨出一家 公司到底有没有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起码是无法百分之百断定。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投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尽管我 们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这种普遍观点。但在投资中我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力判断出,在高科技行业中,到 底是哪些公司拥有真正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999年度大会上,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都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但巴菲特仍然不为所动。
  其实巴菲特早在伯克夏1986年报中就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大牛市的看法: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 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 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 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结果证明,股神巴菲特是正确的。
 200020012003三年美国股市大跌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同期巴菲特业绩却上涨30%以上。
  人们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长远眼光,也不得不承认价值投资策略能够战胜市场。
  
 因为大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续,过高的股价最终必然回归于价值。
  要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大牛市,请牢记巴菲特的投资信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mdsk 回复 悄悄话 Nice pos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