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随遇而安,在平淡的日子里体验幸福
正文

阚阚俺老爸的多才多艺- 积极响应号召,俺来了。

(2007-06-06 14:14:39) 下一个
阚阚俺老爸的多才多艺
-和老爸分享俺儿时的记忆,祝老爸父亲节快乐

老爸心胸开阔,为人诚实,儒雅博学,多才多艺。对老爸的专业俺是外行,所以俺不敢妄加评论,只知道老爸退休后被一外国合资企业聘用为总工,应该有一定的专长吧。俺今天只是想重温一下儿时老爸的多才多艺在俺生活中的用武之地,也同老爸分享一下那充满酸甜苦辣但却温馨的时光。

在我的印象里,几乎没有老爸不会的事儿。俺小时候正是文革如火如荼时期,老爸作为一个家庭出身不好的“臭老九”虽幸免于下放农村的厄运,却没有逃脱全家“下楼”之苦。记得那年俺不到十岁,跟父母一起全家六口被从原来住的楼房搬到一处偏僻的小平房,没有厨房厕所,只有一铺大炕,和炕头的一个灶眼用来烧饭,总共面积只有十平米。六口人哪住的下呀!于是每当周末,爸妈就带着俺和弟妹们到处拣碎砖碎瓦 (那时国内好象没有什么民用的建材商店,所以刷浆,刷油,修房子什么的,要么有关系或熟人从工厂里白拿,要么到处去拣)。几个星期下来总算攒够了足够的砖头瓦片。全家老小齐上阵,在老爸的带领下,终于在原来的小平房旁边又加出了一个“偏房”, 而且,还在后院建了个有下水道的厕所(那时很多民房只有公共厕所)。老爸这个“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臭老九终于在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下成了一名出色的泥瓦匠。

老爸即使在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之前,手也瞒巧的:写一手漂亮的书法,每到春节除了自家门前的春联是出自老爸之手,邻居和朋友们也都来请老爸挥豪,因为老爸会用各家成员的名字组成吉祥的春联,而且几十年来不重复,令人叫绝。老爸的另一绝技是刻图章。俺小的时候没见过老爸刻图章,但后来俺上山下乡后被选为生产队会计,极需有图章用,老爸就连夜赶着给俺刻了一个,俺才知道老爸还有这本事。

俺小时候这种急需什么的事儿时有发生。而那个年代国内的物质贫乏,有时是即使有钱也难买到。记得俺的中小学时代,人们的穿着打扮大都是清一色的蓝灰黑。商店里当然很少有花衣服卖。一次学校突然宣布柬埔寨首相希哈努克亲王要来本市友好访问,要俺们这些中小学生身穿花衣,手捧鲜花到街上“夹道欢迎”。这可苦了俺们这些平时“艰苦朴素”的好学生。到处找人借花衣服,借不到合身的就只好买花布找地方做新的。一时间,本市的裁缝生意爆满。幸运的是俺家有台缝纫机,印象里老爸老妈都不会做衣服,这台机器平时也就用来轧个鞋垫儿什么的。为了俺能参加这个“夹道欢迎”,不给中国人民丢脸,老爸在老妈的默契配合下,就给俺赶做了一件花衣服 (但遗憾的是这件花衣服并没有起到“为国争光”的伟大作用,因为亲王的行程临时改变不经由本市,害的全市的师生白白在炎热的大街上等了一整天)。

老爸还会木匠活。除了家里的桌椅板凳是出自老爸之手,俺上小学时参加“军训”用的木枪也是老爸的杰作。那准星和扳机雕刻的栩栩如生,枪上配的明恍恍的刺刀虽然也是木头刻的,但涂上一层银粉,离远看还是能以假乱真的。至于修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等等,老爸是不在话下。

老爸不但手巧,知识面儿也特广,文史,数理化,好像没有谁问倒过他。难怪七七年恢复高考时,老爸一些老同事都把孩子聚到一块让老爸辅导(当然,俺也在其中,可俺是个见好就收的懒人,不然也应该能进清华北大之类的名牌大学滴)。

俺老妈就常昵称老爸为”活字典”。平时不管那个孩子有问题,老妈就回答:去问你爸,去问活字点。家里如果添了新的电器什么的,那老爸是责无旁贷。不过,最近一次见到老爸老妈时,老妈正在让老爸教她怎样使用新买的数码摄相机,老爸却没象过去那么自告奋勇,而老妈终于自己搞懂了。老爸诙谐地对我说:你妈现在比我强多了。咳,真不知道是老妈进步了还是老爸退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