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

拾一片红叶珍藏,留一抹岁月回味.
正文

国画赏析(一) 墨竹 宋 文同

(2009-02-20 14:52:11) 下一个
同事的书架上有一本台北故宫博物馆典藏的书籍,借来翻看。看到这幅《墨竹》,不由凝视了很久。画中的竹子气势洒脱不羁,似有千钧力隐藏在唰唰摩擦的竹叶中。竹竿屈了又伸,竹叶密匝张放。令观者好像竹还未看了清楚,但是心里已有了被震慑的感应。

再仔细观看画法,每片竹叶均是一笔画成,或淡或浓,忽隐忽现。如此炉火纯青的画技,加上画家的蔚然于胸的气韵,笔下的竹子才会如此生动。

想到喜欢绘画,不如今天开始开办赏析栏目,一点一滴来积攒见过的珍宝,做为闲暇的闲趣。







墨竹  宋   文同

转载一

文同(1018-1079年),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

《墨竹图》乃其代表作,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画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圆浑的中锋画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露白,以示向背之势,聚散无定,疏密有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文同似乎偏爱画这种纡竹。相传他50岁后,疾病缠身,仕途失意,心情郁闷时常画纡竹,“为垂岩所轧”,“屈已以自保,生意愈艰 ”,但又挣扎向上,其实这正是他自身的写照。

====================================

转载二

本幅写垂崖竹一枝。竿如劲弓满引,欲屈还伸。叶似怒剑横施,将吞骤吐。笔力浑厚,气势惊人。董其昌所谓“文湖州一派,劲挺有骨者是也”。竹节互抱,密如接棒,不加钩笔,皆与后世画家异趣。

====================================

转载三

这幅《墨竹图》,绢本,无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密叶纷披,折旋向背,蓊郁喜人。枝叶多用浓墨,新枝嫩叶,渍以淡墨,撇叶锋长而毫芒不露,叶尾拖笔布白,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但它的奔放形迹,则显示了竹子“剑拔十寻”的锋芒。全图笔墨爽适,动合矩度,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