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平壤会战:大明虎师扬威异域的光荣 (转)

(2010-02-08 01:55:15) 下一个

说平壤会战,估计朝鲜网友八成不干,对于这个在平壤市旅游局宣传手册上被称为拥有“五千年历史和四大发明”(别笑,这是笔者去北朝鲜旅游的时候当地官员亲手发给我的)的朝鲜王国来说,这一仗想给自己民族找出点光彩来,那真是比二万五千里长征还困难。

可我还是列出来了,原因很简单,这场历时三天的城池争夺战,中日双方参战部队共计六万人,仿佛一台严格按照三一律模式演出的舞台剧,浓缩了几乎所有战争小说中应有的精彩元素,从文戏到武戏,皆连贯有秩,高潮迭起,即使在时间过去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足够让关注中世纪历史的军事迷们回味无穷。

报一下戏单:中方:明朝辽东提督李如松,所部明军四万人。日方:侵朝日军第一军军长小西行长,所部日军两万人。地点:平壤城。

大戏开场,完成日本一统的“战国英雄”丰臣秀吉惦记上了中华的万里河山,挥兵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朝鲜人一溃千里,朝鲜人的靠山--中国大明王朝出场了。

1593年正月,由中国各地抽调的四万精兵,在提督李如松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与此同时,明朝依旧频繁派遣使节与日方沟通,糊弄日本说此行是来“封贡”的。于是,毫无戒备的日本20万军队放心的分散到各处,镇压朝鲜本地起义军的反抗。抓住这宝贵的机会,明朝在日本几路重兵的缝隙下连夜急行军,终于兵临朝鲜北方重镇---平壤城下。他们的对面,是日本第一军小西行长的两万大军,这是侵朝日军中的王牌精锐。至此,明朝的初步战略计划已经完成,在总兵力不及侵朝日军五分之一的情况下,身为主帅的李如松充分发挥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谋略,率军大胆穿插,兵临平壤城下。若能顺利吃掉平壤的日本第一军主力,朝鲜战争这盘死棋,就将满盘皆活。

饶是如此,明军也已将自己推到一个危险的境地下,直明军实际已经处于数路日军的包围之下,看似四万明军打两万日军不是难事,可敌人有坚城固守,外围的日军部队也会拼命增援,平壤之战,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若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打垮敌人,等待明军的将是围歼和死亡,而从目前的情况下,时间,似乎依然还是日本人的朋友。

日军的对面,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进攻战天才---李如松。他是明朝大将李成梁的长子,多少年来南征北战扫荡明帝国周边敌人,是明朝的老对手蒙古人心头不折不扣的噩梦,这一次,噩梦的拥有者里,又要加上无数日本人的姓名。

自诩为日本最精锐的第一军将士并不知道,他们面前的对手,是一支云集了中国军事天才的豪华阵容,具体的成员包括曾在东南沿海扫荡倭寇的戚家军,在塞北荒漠痛打蒙古黄金家族的宣大精骑,在印度支那修理过缅甸东吁王朝的广西狼兵,在辽东黑土地上追杀蒙古土蛮人的辽东精骑,都是在沙场上百战百胜的劲旅,说他们是天兵天将,那是相当的不过分。

日本人只知道,他们是跟随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老底军队,数十年中未尝一败,他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技术最精良的火枪部队,他们还占有着朝鲜最坚固的城池,他们还为平壤设计了最佳的立体防御体系,平壤北城的牡丹台与平壤城头的防线连成一个近乎完美的阵线,他们骄傲的相信,打破这样的城池,凭天兵天将?就是天皇来了也办不到!

公元1593年正月初八清晨,决定整个朝鲜战争命运的平壤攻防战,终于打响了。

数百门明朝大炮喷射出愤怒的火焰,佛朗机,将军炮,虎尊炮一字排开,雨点般的炮弹砸向平壤城墙,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猛烈的炮火打击网,日军的一线阵地陷入一片火海中,从未见识过如此强度炮火打击的日军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中,持续的火力打击后,四万明军向平壤的四个城门同时发起了进攻,惨烈的搏杀开始了。

小西行长却平静的很,明军的火力打击固然要他吃惊,可他明白,仅靠这个是赢不了战争胜利的,果然,在短暂的慌乱后,日军重新恢复了秩序,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精良的火枪,不断射杀着冲锋的明军,日本长矛兵更是以玩命的架势和明军肉搏,伤痕累累的平壤城墙登时成了一片搅肉机,明军前仆后继,日本死战不退,双方的伤亡都在直线上升,在经过惨烈的争夺后,明军在几个城门的冲锋都被打退,深爱中国典籍的小西行长轻轻松了一口气:李如松,你就这点三扳斧吗?

可是,李如松并不是程咬金。

果然,小西行长很快听到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牡丹峰阵地被明军缠住了。

作为优秀的指挥官,李如松一眼就切中了日军防线的要害:易守难攻的平壤北门牡丹峰与其他三城门是遥相呼应的点,要破城,就要先将他们隔断。

吴惟忠的三千戚家军将士受命出动了,牡丹峰上却有日军5000精锐,地势险要己方兵力又不如人,这没法打的仗却被戚家军打得有声有色,训练有素的戚家军轮番爬墙攻击,用最小的伤亡和不间断的进攻死死的拖住了敌人。一句话,打不下你就缠住你。牡丹峰的争夺战从清晨开始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皆伤亡惨重,甚至吴惟忠本人也胸部中弹,他们成功的拖住了敌人,为主力部队的破城赢得了时机。

至此,所谓遥相呼应的平壤防线,已经被明军切割成了两个点,胜利的天平,终于开始倾斜了。

在救援牡丹锋无望的情况下,小西行长以一个老将的经验很快做出了应对,他重新调配了防御的兵力,收缩防守,利用火枪的优势继续抵挡明军的进攻,明朝的冲锋部队伤亡惨重,攻击再度受挫,甚至李如松本人的战马也中弹倒毙,战斗,再次陷入了胶着!

然而小西行长却没有意识到,他正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虽然看似微不足道。

战斗已经整整打了半天,明军在平壤北门,西门,东门三处的攻势毫不停歇,明军猛攻不止,日军死战不退,双方之间犬牙交错,攻守都已白热化,可平壤的南城,却仍旧是一片平静,

可覆灭,恰是从此刻开始。

平壤南城下,一支身着朝鲜军服的部队已经悄悄的摸到了城根,守卫南城的是由朝鲜人组成的日本“伪军”部队,这些“二鬼子”们显然把眼前的敌人当做了自己的同胞,于是纷纷兴高采烈的拿起武器准备招呼,及至对方攻上城头,把身上的外套随手一脱,二鬼子们登时惊了,他们刹那间撕心裂肺的齐嚎了一句:戚家军!

不错,偷袭南城的,正是李如松特意安排的戚家军一部和辽东精骑一部,他们都是明军精锐中的翘楚,此刻,他们给朝鲜二鬼子们轻松的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于转瞬间登上城头解决敌人。正在苦苦支撑的小西行长听到了这个青天霹雳一般的消息:南城!沦陷了!

平壤南城门告破,攻击的明军如洪水一般蜂拥,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下,李如松抽出一只握匕首的手,轻易的扎在了日本人的腰眼了,日军,象一个中了黑刀的武术一样,终于吐血了。

登城,夹击,合围,在炮火与打击中苦苦支撑的日军终于崩溃了,平壤防线,仿佛一坐坚固的堤坝,在被洪水冲开缺口后登时坍塌。在这场斗力的较量中,明军赢了,在斗脑子的比拼里,日本智将小西行长更输得一塌糊涂。

南城破了,东城破了,西城破了,明军全线破城,日军节节抵抗,一点一点的收缩着防御阵线,明朝全线破城,不死心的小西行长将兵力收缩到平壤城里的几处高处据点里,企图进行最后的顽抗,支撑日军残部的是个非常简单的信念:等待援兵,反败为胜。

李如松却突然说:停止进攻!

小西行长懵了,仗打到这个地步,明知自己坚守待援,却自己突然放弃了进攻,他脑子进水了么。

事实证明李如松脑袋没进水,他不过是爱惜士兵的生命而已。不但爱惜自己士兵的生命,还非常关心在严寒中作战的日军士兵的冷暖,很快明军士兵热情的抱来了大捆柴火堆在日军据点下,烧!

整个平壤陷入了一片火海,日军借以顽抗的各个高台据点登时成了锅炉,惨叫声不绝于耳,被熏得满脸黑的小西行长终于忍不住了,他再次判断局势,却终于捕捉到明军合围的缺口,于是当机立断的小西行长立刻整顿残兵---突围。

小西行长的判断没错,平壤的东面确实没有明朝设防,于是日军欢天喜地的冲了出去,冲到近前却傻眼了:面前是一条大河。于是朝鲜历史书上留下了一个灾难式的记载---溺死者万人。

先挨炮,又被火烧,最后被冷水冻,可怜的日本人在平壤算是倒霉到家了,每每读史到此,我总会想起中学语文课本里老舍先生的那篇课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里面的骆驼祥子先是被烈日烤,又被大雨淋,最后老舍先生同情的说:“他哆嗦的,仿佛风雨中的树叶。”

而此时的日本人,却狼狈得,如走投无路的疯狗!

事实证明疯狗还是有用的,饶是如此倒霉,凭着所谓“疯狗精神”,小西行长终于还是率日军残部成功逃生。至此,平壤之战胜利结束,明军占领平壤,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主动权,这以后的日子里,明军高歌猛进,相继收复朝鲜多个重镇。终于使日本第一次侵朝战争以失败告终。说这是一场鼎定朝鲜战局的大会战,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这场堪称16世纪最精彩的城市攻防战,几乎集结了一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以其参战双方坚韧的精神,双方指挥官奇招迭出斗智斗勇的精彩过程,还有其奠定朝鲜战争大局的重要意义,永远留在历史战争大戏的卷册中,可关于它的争论,似乎到今天还没完。

比如双方的确切伤亡数,中国在此战中付出了七百多人的伤亡,斩获日军首级1000个,倒不是说日本人死的少,实在是因为日本人的死法花样太多,不是烧死就是淹死,砍头,只算是小儿科了。唯一可以查证的是日军自己的记录:败逃的小西行长跑回了首尔,手下只剩四千残兵,仅他的第一军伤亡就有一万六千人,加上参与防守的第二军也减员八千人,按照日本人自己最保守的估计,此战伤亡当在两万人以上,一句话,死惨了。

更惨的是李如松,演绎了战争史经典的他却在之后被泼了无数脏水,文官们骂他,言官们骂他,甚至四百年以后,那位红楼梦的主演陈晓旭,临去世前还不忘拍个电视剧《了凡》骂他,实在是因为李大将军太不会做人,活脱脱亮剑里李云龙的翻版。加上清朝的史官出于政治考虑,对此战大肆抹黑,似乎也有情可原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三百年后,一直诋毁平壤之战的满清也在相同的地方与相同的对手展开了一场相同的战争---甲午战争,日本人惊讶的发现,那些曾经给他们带来无数战败噩梦的中国人,那些传说中勇猛顽强的斗士,居然全是一群拖着大辫子一听枪响就吓尿裤子的懦夫。实在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个字---堕落了!

50多年前,在离平壤不远的长津湖上,新中国的军队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也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役。中国军队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后终于给了骄横的美军以沉重的打击。战后,指挥这场战役的宋时轮将军,望着长津湖汹涌的波涛泪如雨下,他突然蹦出了这样一句话,那句话,我想,这或许是我们,对于四百年前那场战争最好的评价了,从过程到结果,都是最好的了,我们曾经拥有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智慧,这样的精神与信念,我们曾经拥有的,我们之后一定会重新拥有,只要我们明白宋将军的那句话。

那句话是:记住历史,那是我们的光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