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6)
2012 (1)
2013 (9)
2016 (99)
2017 (84)
2018 (151)
2019 (123)
如同当年在基地组织已经土崩瓦解之下猎杀本拉登一样,在ISIS已经烟消云散之下斩首巴格达迪,只剩下了象征意义,不过是为美国最近这轮与恐怖主义的大规模作战划上一个世人期待却不怎么看重的句号。
这个句号之所以被“不怎么看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中东这块血迹斑斑的沙地上,恐怖主义就如韭菜,割了还会长,不会有尽头,本·拉登倒下去,巴格达迪站起来,巴格达迪倒下去,穆罕默德或阿卜杜拉又会站起来,并上演同样的故事,所以眼前只是这一集播完了而已,还不是忘情庆祝的时候。
不过,这一次的斩首行动,还是有着反恐之外的二个深层含义值得解剖。
特朗普上任以来的外交政策,一样体现了“美国优先”的战略,由此而呈现出明显的收缩趋势,具体说起来就是“三不”: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不死人就不死人,能不烧钱就不烧钱,最近备受非议的撤军叙利亚,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解。
他的伊核政策同样是如此。一方面,他目标十分坚定,就是要彻底去核,绝不搞奥巴马“养虎为患”那一套绥靖政策。
另一方面,他措施十分灵活,采取的是“极限施压”的全面制裁并以制裁促谈判的策略,战争选项虽然还挂在嘴巴上,实际行动却十分克制,冷处理无人机被伊朗击落事件,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收缩战略,引发两个群体的攻击,一个就是反美阵营,他们讥笑美国已经日薄西山雄风不再,正在丧失对世界的领导地位:撤军叙利亚是怕了,无人机被伊朗击落却忍气吞声是怂了,积极张罗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朝核伊核问题则是实力衰退的表现——显然,这个讥笑的潜台词,是为大国的崛起而洋洋自得。
另一个则是白左群体,他们痛骂特朗普唯利是图缺乏担当,背弃了普世价值,损害了美国文明灯塔的形象。
这一次的斩首巴格达迪,给这两个群体都上了一课。
在表面上,虽然很轰动,但干掉一个已经是丧家之犬的恐怖头目,份量其实并没那么重,无法成为检验一国实力的试金石,它只是一次行动而非一场战争。
可如果深究下去,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斩首行动得以发生的前提,恰恰就是美国已经打赢了一场战争,一场针对ISIS的战争,而这个胜利,还是在奥巴马不怎么愿意趟浑水、特朗普也只是派出了数千美军的情况下取得的,这足以反映出美国实力的强大。
所以,这个行动并不只是一个行动,它是美国与ISIS之间的战争的延伸。
其次,即使单独考察这场行动,它也是美国强大实力的反映,这可以从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个方面,是情报的收集。由于本次行动的详细信息目前还未披露,美国是如何收集情报的不得而知,但考察之前猎杀本·拉登的过程,却能提供八九不离十的参照效果。
猎杀本拉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海豹突击队于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省的一座房子里击毙本·拉登之前,美国的情报部门已经锲而不舍地追踪了十年,在海量情报之中锁定一名使用假名的本·拉登信使,然后花了数年时间发现了他的行踪,并最终找到了本拉登的藏身之处。
这个过程,除了要归功于美国情报系统的优秀之外,还得归功于多个国家的通力合作,而后者正是美国实力的体现:你不强大,谁会鸟你?
第二个方面,是突袭的实施。同样来参照猎杀本·拉登的过程:执行任务的两架美军黑鹰直升飞机,是从阿富汗的空军基地起飞,然后进入巴基斯坦领空,抵达目的地后由海豹突击队实施精准猎杀。
也就是说,要完全这个任务,得有接近可能隐藏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目标的军事基地,以及随机使用目标所在国领空的能量——目前也就美国能够如此。
因此这一次的斩首行动,再次给提醒了这个事实:美国依然是今天地表最强国,那些因为它的收缩战略而以为它已经没落的反美人士,应该好好用冷水洗一把脸了。
这是第一个深层含义。
第二个深层含义,就是收缩的美国,能够达到既维护当前秩序、又为未来积蓄能量的目的。
特朗普从叙利亚撤军的决定引发了多方批评这个事情,有一个意外的效果,就是表明了连痛恨美国“霸权主义”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的秩序需要美国来维持。
在联合国几近花瓶的情况下,这个世界当然需要美国来充当世界警察。
问题是,当世界警察是要支付成本的,得烧钱,得死人,得消耗,假如不适当休整,终有精疲力竭的一天,届时因美国衰落而出现的权力真空,将可能由俄罗斯这样的流氓国家填补,这对世界人民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所以美国的适当收缩,完全有必要。事实上,美国的收缩并非始自特朗普,而是始自奥巴马。2009年初,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正式提出了“巧实力”的概念,被观察者解读为是一种控制霸权成本的“疗伤外交”,即美国的自我修复。
显然特朗普不过是延续了前任政府的策略,只是他表现得更加坚决、更加灵巧而已。
但再坚决、再灵巧,也不意味着他实行的是“完全收缩”,不意味着他是让美国彻底地当“甩手掌柜”。比如这一次的撤军叙利亚,他早在一年前就已经作了预告,因此各方包括库尔德人实际上是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的,并非突然的袭击。
同时他对土耳其可能的军事行动也是有了预判的,事前和事后都作了严厉的警告,并在实际上控制住了局势,只不过他使用的是最拿手的经济手段——让土耳其“经济崩溃”的威胁,虽然很不政治正确,效果却是杠杠的,不费一枪一弹,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巧实力”。
而斩首巴格达迪则表明,只要是美国要干的,它一定能干成,而且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拖泥带水,不扭扭捏捏。
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中东这块上帝也无法改造的沙地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效果,也许是比一味“有所为”更好。
由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维持了当前秩序,又为未来积蓄了能量,对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来说,同样是一个利好。
这,是那些只有情怀的白左得好好琢磨的道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陀废论4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