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俄军炮兵车臣城市战斗运用的几点启示

(2007-02-06 15:35:36) 下一个
俄军炮兵车臣城市战斗运用的几点启示

这是一件过去较久的事了,那就是车臣战争,但这场战争可能给我们以一些新的启示。特别是俄军在战争中一些成功的失败,都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的,借鉴的。

1999年12月,俄军为打开通往格罗兹尼的大门,向车臣的第三大城市阿尔贡和另一个重镇乌鲁斯马尔坦发起猛烈进攻。为抵御俄军进攻,车臣武装分子在这两个城市配备了强大的兵力兵器,修筑了坚固的阵地工事,扬言要让俄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出人意料的是,俄军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夺取了这两个战略要地。在诸多制胜因素中,对炮兵成功有效的运用,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分割使用炮兵,构成与一线攻击分队的直接协同关系

现代化城市,高层建筑多且坚固,往往无需特别改造,就可直接为防御者提供良好的掩护和隐蔽条件。由于一些建筑物高大突出,视界良好,射界开阔,与周围中小型建筑群能较好地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配备适量的兵力兵器,便可守点控面,有效杀伤和阻止进攻一方。当进攻一方在对某一建筑物或街区进行攻坚时,受地幅限制,能够投入的兵力兵器十分有限,加之现代建筑物结构坚固,步兵分队的火力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毁伤;一旦了夺取了进攻目标,往往要立即展开防御,抗击敌人的反冲击,且战斗大都体现在对一条街巷,一座建筑物的反复激烈争夺中,因此需要炮兵火力及时的、强有力的支援。

为迅速有效地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俄军将炮兵进行分割使用,以连为作战单位向下加强,在一线的摩步连和伞降连都配有炮兵连或迫击炮连。这样在攻城和市区内的作战行动中,炮兵能随时根据战场情况变化和被加强单位指挥员的召唤,及时提供有效的火力。

分割使用炮兵,向下加强给进攻一线的步兵营连,最大的优点在于使炮兵连长与担任攻击任务的步兵营连长建立起最直接的协同关系,在战斗中几乎与步兵营连长同步掌握敌情及被支援分队的战斗行动,因此,能及时、准确地将炮兵火力指向对我攻击分队危害最大之处,指向我攻击分队最需要之处,从而大大缩短了战斗协同的时间。

分割使用炮兵,并不是将所有的炮兵连都加强到步兵营连。在战斗中,俄军各攻击集群的炮兵主任手中都掌握着一定数量的炮兵团营,因为无论在城市外围作战,还是压制敌城内的重要支撑点及可能出现的集群目标,都需要有强大的炮兵火力来保证。因此,组织城市战斗炮兵行动,在向一线攻击分队加强炮兵时,必须要留有一定数量的炮兵,以保证总体作战之需。

二、明确区域目标,准确掌握情况提高了火力反应速度

市区内街巷纵横,建筑物鳞次栉比,进攻一方的战斗队形容易被纵横交错的街巷所分割,因此各攻击分队只能在总的作战意图下独立行动,实际上是形成了“分片包打”的态势。俄军炮兵在车臣战争中十分注重总结并运用新战法。在城市战斗中,他们将作战区域根据任务进行划定,每个营以上单位根据任务划定相应的责任区域,并由相应的合成指挥员负责指挥,炮兵则主要负责消灭自己责任区域内的敌人,从而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当面的敌我情,大大提高了火力的的反应速度。他们将此战法命名为“区域目标法”。

采用“区域目标法”的益处至少有如下三点:

第一,便于炮兵侦察分队加强对区域内目标的侦察、监视、控制,快速准确地提供目标位置。城市战斗由于建筑物密集,观察死界较多,给炮兵对目标的侦察、监视及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明确了责任区域,任务比较固定,且侦察范围缩小到步兵营连的作战任务区,因此便于负责该区域的炮兵分队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掌握责任区域内的各种目标情况,并对已控制和压制过的目标进行监视,一旦需要,可以最快的速度提供较为准确的目标坐标及动态。

第二,便于加大计划内目标比例,提高诸元精度,缩短火力反应时间。在已明确的责任区域内,炮兵分队可将掌握的重要目标事先进行计划,并在责任区域内加密火力控制点,以利于迅速作出反应及实施火力转移。毕竟计划内目标反应时间要大大少于计划外目标,且精度也有保障。

第三,便于准确掌握被加强单位的动态,防止误伤情况发生。城市战斗敌我态势犬牙交错,重要目标往往几经争夺方能得手,有的战术目标在通报情况的同时已经易手,如不及时掌握,在运用炮兵火力时就可能误伤己方;市区内路网发达,便于我组织多路攻击,当我步兵采用向心攻击或对进攻击战法时,不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各一线分队的当时位置,也有可能造成误伤。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即将打击的目标往往需要反复核对,这就可能影响火力的及时性。采取了“区域目标法”炮兵指挥员与步兵指挥员同步掌握情况,便可较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三、实施精确打击,提高毁伤程度降低附加破坏

现代化大中城市,是集政治、军事、经济为一体的社会系统,不仅政治敏感部位多,而且各种公共服务实施目标多。对外国的使(领)馆、教会、医院等目标既不能轻易动武,也不能误击;公共服务设施及经济区域一旦损坏将给市民的生活及战后的秩序尽快恢复带来极大的困难;在人口稠密的市区作战,还容易伤及平民。城市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军事行动中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引起社会舆论和国际舆论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国外敌对势力的介入。因此,在市区作战,严格控制火力打击强度,尽可能地降低附加破坏,是防止造成不良的政治后果的基本要求。

此次,俄军面临的是有着丰富特种作战经验的恐怖分子,在作战中,他们常混迹于百姓之中,甚至将市民作为“盾牌”。因此,市民与非市民,抵抗 力量与非抵抗力量在作战中难以区分。一旦造成平民伤亡,容易产生反俄情绪,且给车臣武装分子以口实。为此,俄军没有采用常规战争的传统战法,运用炮兵实施大纵深的火力压制,而是广泛使用精确制导炮弹对敌实施精确打击。他们通过发射“红土地”及“勇士”激光制导炮弹,准确地打击了目标,既提高了对目标的毁伤程度,又减小了对城市的附加破坏,降低了平民的伤亡率。至少没有因为误伤平民而使当地民众产生反俄的敌对情绪,为恐怖分子所利用。

城市作战,在毁伤敌重要目标及生动力量的同时,给城市带来的附加破坏是难以避免的。在未来的城市进攻战斗中,对那些军事战略上有重大意义,但政治和经济上没有太大负面影响的城镇,在减少平民伤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一切可以打击手段,尽快予以攻占。有时为了达成战役战术目的,消灭敌有生力量,甚至无须顾忌“玉石俱焚”。但对那些有重大政治影响和经济价值且人口稠密,国际国内舆论极为关注,战后对我恢复社会秩序及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城市,则必须慎重选择战斗样式和手段,运用精确打击方法,提高对敌的毁伤程度,减少对城市的附加破坏。因此,炮兵在作战中必须依据目标的战术价值、对我危害程度、需要达到的毁伤要求,灵活利用精确制导炮弹或其它精确的射击方法来达成作战目的。

四、扰乱疲惫敌军,使其无法组织有效的作战行动

俄军在战斗中,运用了1994~1996年车臣作战的经验,加强了对敌的扰乱射击。对一些重要目标,昼夜不停地射击,以疲惫敌人,打击其士气,削弱其战斗力。由于不断的、无规律的扰乱射击,使车臣武装分子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身心疲惫,士气低落,收到了攻城与攻心的双重效果。同时也成功地妨碍、遏制了敌方,使其无法及时组织有效的战斗行动,

在未来的城市作战中,当我将敌一部从其防御体系割裂出来,形成有利的包围态势,且成功地制止敌支援及一切恢复防御体系的企图,需要对敌通路实施封锁时;当我调整部署出现战斗间隙,而要保持对敌足够的精神压力时;当我出于战术目的,需要对敌某一目标进行监视控制时,组织炮兵火力对敌实施扰乱射击,疲惫敌军,打击其士气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因此,在城市战斗中,炮兵必须依据战场情况适时对敌指挥观察系统、炮兵及导弹阵地、支撑点、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进行妨害射击、监视射击,使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无法得到正常的休息,造成或加剧忧郁、迟钝等战斗紧张症,导致其指挥人员心绪不宁、思维混乱,无法对我战斗行动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定下错误决心;导致其战斗人员身心疲惫,操作失误,而使战术技术能力及高技术装备效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

在未来可能的发生的战争中,城市作战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将遇到的情况可能比俄军此次在车臣战争中所面临的更为复杂,因此,俄军在车臣城市战斗中对炮兵的成功运用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