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最神秘的六支特种部队
(2010-03-24 14:28:37)
下一个
简介:
特种部队定义
1. 非正式纳编於标准命令与行政系统下之独立单位。
2. 单位成员 自愿者。
3. 直属高层单位指挥,执行高难度、高保密性与敏感性任务。
4. 单位人员高度精简、装备与後勤支援高度优先。
5. 单位装备采购、训练课程与其他经费运用上较一般单位宽裕。
6. 单位成员第二、叁种专长训练与个人本职学能要求标准较高。
总而言之,特战单位乃是一支受过高度训练、专职处理特殊情况的独立组织。
NO.1中国特种部队
广州军区特种兵大队成立于1988年,是解放军组建最早的第一支特种部队。特种兵大队的成员本来就是“百里挑一”,加上地处开放省份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广州军区特种兵大队的个人素质和高科技装备含量都比其它军区的高。“世纪大演兵”中的数字化战士就是这个大队。他们还派遣10名特战队员,代表全军特种部队参加了“2000年国际侦察兵比赛”。
他们装备有82无后坐力炮班、榴弹发射器、防化单兵火箭爆破器、四零火箭筒等18种火器。
越野、攀登、泅渡和射击是他们的基础课目,此外还需掌握GPS全球定位仪、微光夜视仪、照相侦察、传感等15种高科技特种侦察装备的操作使用。这些特种兵登天、入海,神出鬼没,装备的侦察器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他们发明的连贯阶梯爆破技术,在部队推广后爆破作业能力成倍增长。他们还开创了特种部队运用直升机降携带重武器单环节下降的先河。
近年来,为了未来跨海作战的要求,他们还苦练抢滩登陆和直升机城市机降训练,多次参加联合战役演习,次次打头阵,出色完成任务。他们的座右铭是:“拖不垮、打不烂的优秀特战队员在战火中造就。”
1998 年金秋,华北某地。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应急机动袭击作战实兵演习。拂晓,搭载特战队员的两架直升机和4架编队运输机在歼击航空兵的掩护下,躲过“敌”雷达监视,悄悄出航。他们的任务是发射标志演习开始的第一发炮弹,摧毁“敌”指挥大楼。时间指向正点,高俊一勾扳机,糟糕,炮弹未发射出去。高俊立即判断是击发保险装置上的连杆杠杆不到位导致不能正常击发,他迅速将连杆杠杆顶到位,瞬间排除了故障,发射成功,目标命中!
今年4月,特种大队奉命为48国驻华武官进行军事表演,只见特种兵司机和炮手独揽一身,单人就可以操作82无后坐力炮。
为了确保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今年“八一”前夕,广州军区在原特种大队的基础上扩编为全军首支三军联合的特种作战部队。这支部队可以实现陆海空三栖作战,熟练掌握了驾驶实施远程空降作战、运用全球定位仪等高新技术装备进行远程侦察以及潜水航渡抢滩等现代军事技能。
这支部队组建之初,即确定了战士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军官由技能型向战术型转变、指挥员由单一思维型向综合思维型转变的思想。
整个部队的军官队伍100(百分号)经过军事院校严格培训,60(百分号)以上拥有大学文凭,并训练出能够驾机降伞、飞车操舟,“全天候”、“全方位”的战术骨干400多名。
该部队的战士在服役期间,除要完成陆军部队一般训练课目外,还要涉及60多个海、空军训练课目。按照一兵多用、一专多能的训练计划,每个士兵都进行半年以上的跨专业训练,有的士兵实现了轻武器射击、擒拿格斗、跳伞、潜渡等多项全能。
部队还结合未来高技术战场特征,充分运用现代高新科技装备,先后配发了以全球定位仪、无人驾驶侦察机和电视传感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装备数百套,目前新装备的利用率保持100(百分号),所配发的新装备全部走上练兵场并形成了战斗力。
他们还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战例,根据新装备的特点和性能,设计了山地丛林作战、海岛抢滩作战、空降破袭作战等30多个复杂的战术课题、探索出了10多种动用新装备克敌制机的新战法。
这支出色的特种部队自组建以来,在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过程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硕果,部队在贯彻“一切为打赢”的战略方针,苦练在未来高科技战争条件下执行特种侦察作战任务的各项技能,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祖国而战。
NO.2“西南猎鹰”——成都军区特种大队
成都军区特种大队是一支用高科技装备进行特种侦察作战的新型侦察队伍。自1992年组建以来,他们克服了一无教材,二无模式、三无经验等困难,努力探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科技条件下特种部队训练作战规律,不断深化战法研究和训练改革,在侦察引导、空中切入、破袭作战、紧急撤离这四个战场课目上取得了丰硕的训练成果。
这支部队现驻守在成都市,现任大队长刘友春、政委孙勇,官兵绝大多数来自西部贫困地区,但装备和人员素质并不差,是成都军区科技练兵的模范单位。电视剧《突出重围》中的数字化小分队,机降作战,战场信息电视传输,红、蓝双方的前沿侦察等很多镜头就是从这个大队平常的训练资料中剪辑出来的。还有剧中真枪实弹对着士兵搞射击训练,预防高技术战争中的电子炸弹,蓝色雪狐小分队等等都是导演从该大队平日训练中得到的灵感。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这套片子,一睹他们的风采。
他们5次获得特种训练成果一等奖,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被总部和军区称赞为是“西南猎鹰”。
NO.3“能侦善打一代精兵”——北京军区特种大队
黎明,宁静的某机场,突然火光冲天,枪炮声大作。北京军区某特种作战部队
这次实兵演习是在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配合下进行的。数名特种作战队员驾乘动力伞在夜幕中悄悄潜入“敌”机场边缘。他们运用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战场电视系统和夜视侦察器材,对“敌”展开全方位立体侦察,引导两个梯次的上百名特种作战队员乘坐运输机、直升机如神兵天降至机场指挥塔台附近。在武装直升机、歼击机、强击机、电子干扰机、通信直升机的支援下,他们利用迫击炮、火焰喷射器等武器,对“敌”通信枢纽、雷达系统、弹药库和火力点等要害部位实施打击,并迅速突入机场指挥塔内,抓获“敌”一名高级指挥官、一名高级维修师和部分装备技术资料。特战队员立即将其押解并撤离机场。行动结束。整个演习时间仅用19分钟。这支特种兵部队的每一位侦察兵都必须具备多种作战技能,武装泅渡就是其中一项。这些队员不仅能在风急浪高的江河、湖泊、海上连续泅渡数小时,还能在水中潜泳,完成水上攻击、水下爆破、驾驶舟艇等任务。
他们装备有GPS/GLONASS交联卫星定位系统,精度可达3~5米,地面监视雷达、无人驾驶侦察机等先进侦察和定位手段,可在短时机内“透视”方圆近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导弹发射阵地、指挥控制中心等战略目标。
他们还有一支动力飞行伞分队,可远距离飞跃数十千米的复杂地理障碍,隐蔽接敌。每位侦察兵还必须利用携带的迫击炮、火箭筒和喷火器等多种武器,以迅雷之势,将“敌”直升机平台、导弹阵地和侦察雷达预警系统等要害部位,尽数摧毁。
拜地理和资源所赐,北京军区的这支特种兵分队在资源分配和人员选拔上有超越其它军区的优势。例如,其它军区大都只有一个甲类集团军,地处偏远地区的军区就是在这一个甲类集团军中一下子挑选几百兵“能文能武”的精兵强将都往往捉襟见肘,而北京军区的这支部队兵源却可以在38军和27军两个甲类集团军中慢慢地挑。在武器装备方面,他们也是全军最先发配新型作战头盔和95式自动步枪的单位。他们在近期又是首先装备具有“强大爆炸力”单兵爆破器和便携式激光致盲器等先进装备的特种兵单位。
自组建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中央军委、总部、军区赋予的40余项重大军事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总部机关誉为“能侦善打的一代精兵”。
NO.4“东北猛虎”——沈阳军区特种大队
曙光初露,某机场上空,一支特种伞降分队迅速着陆,面涂迷彩的伞降队员迅急扑向“敌”机场要害部位,在我航空火力支援下,对“敌”机场指挥中心、停机坪实施突击;动力翼伞分队、蛙人分队分别对敌防空阵地、警戒雷达实施突击。硝烟弥漫中,破袭成功。我特战队员搭乘运输机,在航空兵、舰艇掩护下迅速撤离。这是沈阳军区某特种大队与海、空军协作,破袭敌机场综合演练的场面。
与此同时,一支被称为“海上突击队”的潜水小分队,全副武装潜入“敌战区”,神不知鬼不觉地对“敌”水下目标成功爆破后,又驾驶空中动力翼伞破雾驾风直临“敌”区实施侦察、空降破袭。这就是有“东北猛虎”之称的沈阳军区特种大队。
针对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部队要天上飞、水中行、荒野生存、小群多路等特点,这个特种大队在演练中注重强化单兵野战自我生存保障能力。他们打破常规,把单兵自我生存能力训练时间增加了2/3,每年都到丛林、高山、沙漠、草原等生疏恶劣环境,进行3至4个月的野战生存强化训练,不住民房,不带食物,先后探索出几十种野外自我生存方法。
他们着眼特战队员在执行特战任务时大都使用高科技随行工具和特种武器装备的特点,探索衣食住行保障向高科技转换方法,适应执行任务“快节奏”需要。如今,昔日背的“干粮”改成了携带高集成、高热量、高蛋白的“高能食品”;过去的“埋锅造饭”变成了使用快速多能加热杯加热、烧汤;以往靠挖猫耳洞睡觉变成了睡轻便保暖睡袋。他们还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在穿鞋戴帽、恢复体能、防卫防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为适应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陆路、铁路、水路、航空多种交通工具交叉使用,吃、喝、拉、撒、睡居无定所的特点,他们还拓展社会化保障渠道;围绕立体交通保障需要,与战区内的地方陆、海、空交通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把一些训练内容搬到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进行;今年6月下旬,沈阳军区特种大队围绕在丛林高山、街巷等各种复杂环境下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演练吃、住、行等后勤保障,对特种部队的后勤“特”起来进行了有益探索。
该特种大队针对开展机降、伞降、潜水等课目训练,需要动用飞机、舰船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积极争取军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主动与空军某运输团、某直升机大队、某海军试验基地展开协作训练,打破了制约战斗力提高的“瓶颈”。在近日一次演练中,他们首次同时采取“海、空、铁、路”四种输送方式组织部队进行远程立体机动,取得成功。
今年,这个特种大队在进行伞降训练时,空军某飞行团请示上级改变训练计划,使大队伞降实跳训练按正常计划进行,并成功探索出渗透侦察、引导打击等战法。空军某运输团倾心尽力保障飞行,严格按协同作战要求制定训练计划,主动为特种大队训练创造条件。潜水训练时,海军某基地主动提供场地,派出专家和技术骨干到现场指导。在协作训练中,该特种大队主动担当“磨刀石”,帮助兄弟单位尝试一些反特种作战的新课目,使双方都受益匪浅。
协作训练使这个大队如虎添翼,至今这个大队已进行伞降、机降训练5000人次,潜水训练1000人次,结合特种部队未来担任的作战任务,进行10次大规模的综合演练,陆海空三栖作战能力大增,探索出立体破袭、特种救援、夜间复杂地形武装跳伞、水下渗透等60多种新战法,其中有的战法还填补了我军的空白。
在未来跨海作战中,这只“东北猛虎”将在实战中体现自己的实力,为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再立新功!
NO.5“中国飞龙”——南京军区“飞龙”特种大队
1992年岁尾,中国的东南某地,一支担负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诞生了。这就是南京军区“飞龙”特种大队。
1993年10月,安徽王界某山区。深夜,幽深的山坳灯火通明。身着戎装的参谋干事奔波穿梭,文电情报往来不断。这里是我军最大的合同战术训练中心。一场由南京军区组织的师规模实兵检验性对抗演习正在这里紧张地进行。
此时,“红军”“蓝军”均已完成兵力调集。“红军”是战争年代功勋卓著的甲种师,对手是我军第一支正规的“蓝军”模拟部队。
然而,对抗的焦点却在“红军”“蓝军”之外。一支人数不多、装备精良的小分队成为对抗双方以及演习总导演三方关注的“中心”。
任务是在演习开始前一天傍晚下达的。当时,各项演习预案已经制订完备,只等着一声令下战斗打响了,负责导调演习的一位军区首长突然提出,总部和军区领导要在指挥部通过战场电视系统观看到60公里外的空降反空降对抗的实况。
这支小分队被指令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躲过“红”“蓝”双方的警戒和搜捕,设置这一系统。配属给小分队的战场电视系统理论传输距离刚好60公里。而且对抗的地点也要小分队自己从星罗棋布的演习场所中侦察发现。时间只有短短一夜,这是一场勇敢加智慧的游戏。没有一分钟的犹豫,小分队携带装具连夜出征。
天公也来与他们作对,绵绵细雨浸透了幽谷山林。在生疏的地形中,小分队官兵踏着泥泞的山路、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他们绕过“红”“蓝”双方的警戒线,与双方的反侦察小组巧妙周旋,终于发现了预定演习场,他们隐蔽潜上一个个可以架设机位、距离适宜、隐蔽性好的制高点,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指挥部的触角布设到“红”“蓝”两军的眼皮底下。
黎明时分,6路51个机位的战场电视网开始正式运转,整个战场的实况通过中继站清晰地传回指挥部。“红”“蓝”两军司令目瞪口呆。
这个小分队就是来自刚刚组建一年的南京军区“飞龙”特种大队。在这次演习中,“飞龙”特种大队官兵还成功地对“红”“蓝”双方完成了11架次的航拍航摄任务,完成了对“蓝军”防御阵地的野战照相侦察和快速冲洗任务。他们还配合“蓝军”对“红军”实施了4组12次渗透行动。
特种训练特种兵
“飞龙”特种大队组建之初,其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就明显高于一般部队。大队的武器装备,涉及陆地、海上、空中共21大类500多种。仅高新技术装备就有十余类数十种,有战场电视、无人机、雷达、伞具、潜水具等。各营、连,甚至一个排里,战士们的专业也都不尽相同。
现任大队长江建雄,在加入“飞龙”大队之前干过23年侦察兵。他在当侦察连长时曾经创下“8米抓绳上6秒3”的军区纪录。像江建雄一样,大队许多官兵都是带着“一根绳子一把刀”创造的辉煌,从侦察兵部队选调来的。
根据南京军区的特殊环境和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上级赋予特种大队的基本作战任务是:飞越千里抢夺战略要点,深入敌后突袭要害目标,闻龙潭虎穴搭救被困人质,每一项特种任务,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能是在冰天雪地或热带丛林,可能是在黎明清晨或黄昏子夜,可能是在繁华都市或孤岛戈壁。“大强度、高难度、多险度”的超常规、特种化的训练,是完成这些任务、克敌制胜的主要途径。于是,在烈日喷焰的酷暑,在冰冻三尺的严冬,在疾风暴雨的深夜,在一切可以培养意志和体魄的机会里,特种训练锻造出一个个钢筋铁骨的特种兵。
1995年7月下旬,“飞龙”大队官兵全副武装,每人携带一壶淡水、3两大米。开赴远离陆地的4座无人岛礁进行为期3昼夜的野外生存训练。在岛礁上,他们攀岩石、宿灌木,天上吃海鸟,地下捕蛇鼠。正当完成任务即将撤离时,一场台风袭来,他们被困在巨浪与狂风之中。
淡水没有了,他们就饮雨水或沙石过滤的海水;粮食没有了,他们就用海草或吸附礁石的贝壳充饥;风雨袭来时,他们就靠着礁壁抵御风雨6天6夜,在小飞虫和蚊子的轮番袭击中,凭着过人的毅力与体力,他们走出了死亡地带。
为了高标准地担负起局部战争和各种冲突事件中侦察、渗透、袭扰、打击等特殊任务,“飞龙”大队在江建雄带领下,不断增加训练中的高技术含量。在“敌”情设置上,增加了“前方狭窄路口可能有敌传感器材”、“正前方高地有敌夜视器材侦察”、“接上级通报现在正是M国卫星侦察时间”等多个高技术性质的障碍;接敌方式上,在摩托化开进、徒步开进的基础上,增加了伞降、机降和潜水多个内容;卫星定位仪、头盔式夜视仪、热成像仪、麻醉枪、微声冲锋枪等多种先进装备也被引入训练全过程。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闯险,“飞龙”大队创造了运用动力翼伞隐蔽接敌打击敌飞机洞库、运载潜水员清除登陆滩头水雷等战法,进行了“直升机跳伞”的训练改革,实现了“无人机切线飞行法”的革新,极大推动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陆海空三栖雄风
传统的侦察兵,活动范围往往仅限于陆地与淡水江湖。而“飞龙”特种大队却要能遂行陆、海、空三栖作战。“陆上猛虎、海上绞龙、空中猎鹰”,是人们送给他们的美誉。
1998年夏,大队进行万米海上游泳考核。官兵们下水后,风浪陡然剧增,一个个大浪劈头盖脸直砸下来。一些参谋考虑到顶浪游泳可能会使体力消耗过大,建议考核距离改为8000米。但大队长江建雄斩钉截铁地说:“以我为标准,我就是回游的转折点。”带头向怒海中搏风击浪而去。官兵们紧随其后,一步不退。抵达原定目标了,江建雄又向前游去─最终,考核在12000米处完成,一举刷新了大队成建制深海武装泅渡最远的纪录。
与海战训练一样,空降训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大。跳伞时对飞机的飞行高度、风速、云层等气象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闪失,就会酿成灾难。
1998年5月19日,某训练场上空,随着一架架飞机掠过,空中盛开了一朵朵雪白的伞花。“飞龙”大队正在这里进行一年一度的空降训练。
当剩下最后两个架次时,天气突变,降落区上空的云高降到700米左右,能见度降到600米,飞机在空中若隐若现,气象条件到了安全训练的临界点。在场的几名跳伞专家碰头后认为不能跳。然而对部队素质心里有底的江建雄,却坚持要锻炼一下部队。他走到指挥位置,手臂一挥:“特种部队的目标是培养全天候作战的伞兵,打仗不可能让我们等一个好天气才开始。跳,勇敢地跳!”
在江建雄的指挥下。官兵们在白雾茫茫的天空中,穿云破雾,安全着陆。这次训练,实现了不良天气条件跳伞的一次成功突破。
复杂的环境,除了训练出特种兵过人的军事技能外,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日益成熟。1997年6月的一次伞降训练中,老战士王伟第一个跳出机舱,4秒后,新战士石鹏飞跟着跳了下去。突然间,一阵强气流冲来,石鹏飞连人带伞被冲向左下方王伟降落伞的排气孔上。顿时,两个伞续在一起,成自由落体疾速下降。生死他关之际,王伟冷静地指挥石鹏飞抱住自己的肩膀,使石鹏飞转身打开备份伞,双双安全着陆。
“飞龙”特种大队陆海空三栖作战的雄风,在最近的一次对“敌”机场隐蔽破袭的实兵演习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演习中,特种大队的无人驾驶侦察机首先飞到“敌”机场上空航拍侦察,及时准确地传回情报资料。随后,作战分队的官兵或用动力翼伞滑翔而至,或从1000米高空伞降着陆,或从悬停在空中的武装直升机迅捷而下。他们犹如神兵天降,迅速控制机场,掩护运输机向战场送来可打击敌装甲目标的“重型武器”。
与此同时,另一批特战士兵全副武装地从海上泅渡而来。他们战胜暴雨怒潮,迅速抢滩登陆,赶至机场前线。顿时,“敌”机场跑道、飞机等多个目标遭到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与轰炸,炮火纷飞,硝烟弥漫。“敌”军防守全线崩溃。
南京军区的“飞龙”大队多次出色完成总部、军区赋予的重大演习和保障任务,被誉为“中国飞龙”。
NO.6“黑色贝雷帽”——济南军区“雄鹰”特种大队
片片红叶将昔日群雄逐鹿的蒙山带进了深秋时节,习习秋风把昨天孟良岗战场残余的硝烟轻轻拂去。
忽然,阵阵战机的轰鸣声由远而近,打破了深山幽谷多年的宁静。放眼望去,几十架武装运输直升机呈梯次队形凌空而来。同时,蜿蜒起伏的山道上,由喷涂着迷彩图案的装甲输运车、侦察战斗车、战场电机车等数百辆特种车辆组成的绿色长龙隆隆向前开进。透过卷起的蔽天烟尘可以看到,一排排头戴黑色贝雷帽,臂嵌利剑闪电标志,脸上涂满油彩的军人精神矍铄,目光犀利,宛如一座座雕塑。神秘的面孔,陌生的车辆,与众不同的穿戴和气势,引起路人的驻足。
这支充满神秘色彩的部队,就是济南军区的“雄鹰”特种大队。此时,正以空中运输和陆地摩托化机动相结合的快捷机动方式,向演习地域集结。
“炼狱”训练,个个身怀绝技
“雄鹰”特种大队是一支集特种侦察、特种作战于一体,编制精干,装备精良,可遂行陆地、海上、空中三栖作战任务的新型部队。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特种兵,“雄鹰”队员个个经历了超常的严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