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陈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几句闲言-关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2009-04-06 18:10:24) 下一个
上上周末看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DVD。我并没有刻意去租这个片子,儿子上大学后,我就用他的Netflix account,不过把他每次三个碟、每月无限的计划downgrade成每次一个碟。他喜欢看欧洲片或是独立制作的非主流片,我们口味差不多,我这个懒人就继续着他的list。

DVD寄到的时候,我刚刚在娅米的园子里看到她的观后感《零乱的初春印象》。她写得非常好,非常到位。现在也正好是春天时分,让人联想到“布拉格之春”。而且,我一直以为我今年春天会取道布拉格去欧洲几个地方,做了准备,还在网上向一位富有经验的大侠请教了行程。虽然我的旅行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毫无关系,但这样的巧合还是值得记下的。

罗嗦了半天,是想告诉自己,有了这么多巧合,我不得不写下一点什么;同时也是为自己开脱:我实在是为了巧合而闲言几句,但知道写不出什么深度的。而这几句闲言也怯生生放了一阵子不好意思拿出来。

我多年前在国内就买了中文版的书,但是说实话,我并没有领悟到透彻的东西。或者说,我虽然看出里面有很多的深刻的哲理和对生命的探讨,但我当时的年纪无法全盘领会。

从生活和感情的角度,虽然我当时很年轻,但我却直觉地理解托马斯那样男人的本性,以及在爱和欲之间试图平衡的挣扎。其实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是大多数人碍于社会准则,不会说出来而已。

我也喜欢萨宾娜,我想,不论男人女人,对那样有思想、独立、善解人意、性感的女人不会不喜欢吧?我对特蕾莎却没有太多的感觉。也许,那种爱到窒息、爱到无奈的方式我一直不能共鸣。而弗兰茨,让我忍不住叹气。

就像娅米说的,电影远没有书那么深刻,但却“拍出了活泼泼的生活”。我看电影时,有一种温暖的全新感觉,即使是看到严峻的“布拉格之春”、迷离的流亡岁月,因为一直有爱情贯穿其中,也觉得没有那么沉重了。

萨宾娜是我心目中的形象:聪慧的宽阔脑门、灵动的大眼睛、蓬松而性感的长发、丰润的身材,性格坚韧而充满灵气。特蕾莎也很可爱,我曾看过她演的《Blue》(那波兰导演的红、蓝、白三部曲很好看)。在这部影片中她红扑扑的小脸蛋、稚气的神情很惹人怜爱。不过,她对于爱情的质朴和专注让她和托马斯频起冲突,即使她说服自己去明白托马斯的内心,也没有用。这对于托马斯而言,是无可放下的重负。我看了都替他们感到疲惫。

托马斯呢,我个人觉得外形单薄了一些。当然,在女人之间游刃有余并不一定就要在外表上多么manly,只是我想像中的他年纪要大一些、也更壮硕一些。

萨宾娜的教授情人弗兰茨,那个理想主义的日内瓦教授,影片中着墨不多,完全略去了他和太太貌合神离的夫妻生活。不过,当我看到弗兰茨兴致勃勃地提着箱子,要开始和萨宾娜的新生活之时,我还是小声惊呼:NO!等到下一个镜头,弗兰茨面对萨宾娜的人去楼空不知所措,我心里也为他而痛苦:当爱不在一个层次和认同之时,那样的伤害就是不可避免却又令人啼笑皆非的。

影片后半部分,托马斯在失去了工作和女人这两个长期的obsessions之后,反而得以和特蕾莎在乡村平静地生活着、相爱着,陪伴他们的是朴实的农夫们、小狗卡列琳娜、还有那头会喝啤酒、会跳舞的猪。那样的平静和美好让人有一种too good to be true的感觉,也让我觉得如果这样让原本生动的托马斯垂垂老去,将会是生活的一个玩笑。

所以,当他们在美丽的清晨,在那梦境一般的小路上走向终结的时候,虽然让我悲伤,但我也深深理解作者的意图。不论是文学、还是真实的生活,在美丽的高潮截然中止,也不失为一种完整。这也许是一种残忍的想法,但有时候,却远远好过最终的厌倦、疲惫和拖沓。

萨宾娜在美国的画室中乍一露面,让我很是惊诧:她的脸上没有了原先的活泼和生动,落上了岁月的风霜和憔悴,也许,还有失去故国家园的飘泊。当然,我这样说,和西方人在她的画展中给她加上突破铁丝网、投奔自由的形象一样,会被她斥为媚俗。但不论如何,失去根的苦闷一定存在于她的心里。

现在,亲密的爱人又永远离去了,真是情何以堪!

”We live everything as it comes, without warning.” 这是书中的原话,也是中心思想之一吧。我觉得它给了我生命的启示。

书和电影中都大量探讨了生命中的巧合,和appericate这些巧合的必要。我也是一个非常相信巧合的人。曾经想到布拉格之行,买了旅行手册、夹上了书签,因为心境的变化而不想去了。因为,应该让心里的感觉、而不是让纸上的计划牵着生活的手,不是吗?可是,在这个春天,我却得以意外地回顾了这个关于布拉格的故事,也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吧?

我的旅行手册、英文版的《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我会在书中体会布拉格的春天,并希望能领会多年前没有读懂的含义。


(April 6, 20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abc2001 回复 悄悄话 book is much better than movie. 2nd part of the book is much better than 1st part. all personal opinion.
安娜晴天 回复 悄悄话 默默好有缘, 俺家小妞5。24。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弯弯绕-的评论:
还是要谢谢你啊!

常来玩啊!
-弯弯绕- 回复 悄悄话 情况是这个样子滴:今天翻到那篇“2007重游佛州”,联想到这几天你没上网来或许又是度假加过生日去了,一激动就给你留了那一条生日快乐。可转过来翻到你的博客首页看到你的星座就知道自己搞错了。呵呵,瞧瞧这泡儿冒的。 不过,一直很喜欢你的文章,以此方式向你致意,以后我还是继续默默地跟读。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秦西:你好!其实我如果精读一篇书,再重温电影,可能会悟出更多的东西。

菊妹妹、娅米:你们的对话很精采。说实在,我以前是知道书里有很多很深的东西,但没有真正看懂。希望有时间重读一篇,可以读出深一些的理解。同意娅米说的,我们比西方人更理解小说的深意。

飘姐姐:看你说到那里去了!你写的东西我们都爱看,尤其是三宝的故事。喜欢你的乐观、幽默、坚强、生动。还喜欢你做的好吃的啊。~~~

盒子:你又夸我了!我也没有看出什么,是跟在娅米后面写着玩的,她是科班,我是瞎写。~~~有啥深刻可言?姐妹们一起聊聊天罢了。

盒子,你真细心,我想起来了,我去年生日时你说过今年我们一起过,今天你就请我吃蛋糕了,谢谢啊!好感动!

盒子生日快乐,天天快乐!!盒老公真是sweet又幽默!

问候你们全家。

弯弯绕啊,盒子把你绕住了啊!是盒子生日,不是我。盒子请我一起去吃她的蛋糕。不过你也没错,盒子去年说我们一起过生日来着。谢谢你啊。~~~

猫姐姐啊,你看,风不能乱跟吧?你也被绕住了,哈哈。

不过,我提前谢你和弯弯绕了啊。我的生日是快到了-4/24。所以细心的好盒子请我吃蛋糕啊。
hairycat 回复 悄悄话 生日快乐!默默妹妹生日快乐耶~~~

谢谢你的体贴的留言,感动在心里。抱抱默默宝贝!
-弯弯绕- 回复 悄悄话 生日快乐!
人間的盒子 回复 悄悄话 不好意思,我也是只敢看不敢说呢,哈,我最近还把你的话引去回别人,人家说"怎么这些精辟的文章都让你看到了呢",我多高兴啊。

嘿,去盒子家吃蛋糕,什么时候都可以。
安娜晴天 回复 悄悄话 默默好,看到这本书一定很沉重,我最近烦心,不能看长篇。谢你的书评。小帅回家过节了吧,祝你们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过复活节。不要回复了,好好陪儿子吧!祝福你们!
piao11 回复 悄悄话 看了默默文字和感想以及对故事人物的那么到位的诠释,再看姐妹们的回复,我深感这不是合适用来调侃的文章(指回复),所以我打消了调侃默默妹子的坏念头。。。准备好好的行文下笔将楼上的姐妹们那些见多识广和剥削都给镇压一下,没曾想,一旦下笔,还是将这样合适严肃深沉的文字涂成这般模样~~~

自然,那“模样”还没下笔成文就给我毙了:)

默默,跟你说,我所有的墨水(来自小说或者电影故事的)都给停留在三宝出生之前了。。。

这不能不说是我这样妈妈的悲哀!只是,多了一份庸俗的同时,得到的是很多的快乐和幸福。。。也算是值得了。

因为没有看过这故事,不认识这些人物,怕说不好感受,姐姐我就不多说了,默默见谅。姐妹们见谅。不是没有共同语言啊~而是怕献丑,藏拙也是一门学问。。。这要申明一下滴:)

娅米 回复 悄悄话 同意悠然采菊. 不是一部情感小说, 也不是一部单纯的政治小说.

电影拍不出来小说里的哲学思考, 所以如果不看小说只看电影, 就不能了解昆德拉这部作品的伟大. 而且, 年轻的时候读和有些阅历之后读, 在国内时读和到了国外以后再读, 我们的理解会一步一步加深.

昆德拉最终超越了政治批判走向人性批判,超越了捷克走向世界.作为经理过类似历史现实的中国人,我们比西方人更容易对这部作品产生共鸣.
悠然采菊 回复 悄悄话 也许是因为米兰昆德拉的哲学深度,觉得小说是些许晦涩难读的,小说涵盖了太多的东西,情感只是那层窗纱,窗纱后是窗子,窗子外还有旷野和大地,是海,也是天空,还是刺眼的阳光...

只是,那情感确实写得层层叠叠密实好看,看活在"大地上"的托马斯和特蕾莎在生活中爱的痛苦和矛盾,互为sweet burden---爱其实真是两个人“互为甜蜜甜美的负担”...
秦西 回复 悄悄话 很久以前小说和电影都看过,说不出的感受,觉得人性挺复杂的,生活也挺无聊的。当时,特不喜欢那个花心的男人。嘿嘿。

你的这篇写得真好!很多的时候,放任自己的欲望,广而不深。克制欲望,能否深刻,却也不一定。。。

还是这句话实在---We live everything as it comes, without warning。。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盈袖:不止一个朋友说到在六四之后看这个片子(或书),很感慨。你写得很好,记得也很清楚。

我不去布拉格,你会懂我,并为我高兴的。:)

娅米:我有偷你的好东西了。:-P 《大教堂》还没有看完。不过你那篇读后感写得太好了!我都不知如何下笔了。

我还是会写的,凭自己的第一直觉。
娅米 回复 悄悄话 言出必行,君子也。下一个等着看你的cathedral读后感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