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2024 (69)
2025 (4)
在子女坛看到看到一位关于母亲与十六岁儿子的冲突的文章。我家也有个十七岁的 青春少年 ,也有很多快乐和烦恼 。
我的体会之一是:持久如一的爱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家长不爱孩子,但中国家长往往是内敛的,而且对孩子要求严格,年幼/年少的孩子有时不能体会到家长心之深处的爱。爱就要说出来。我是个没有 “ 威信 ” 的家长,不好之处是孩子和我没大没小;好处是我们可以像同辈一样交心和分享。我从来不掩饰我对他的爱、对他即将离家上大学的不舍,我平时生活里对他的关爱和照料,孩子也有所体会。有爱作为纽带,我们的相处一直很温馨。
体会之二是: 适当的宠爱未尝不可。我的父母一直很宠我们。我对孩子也是以快乐为本,让他体会每个年龄段的乐趣。我是支持儿子的正当消费的,而且总是安排时间带他去旅行度假、看演出 、 看博物馆、品尝美食等,也全力支持他自己的社交活动和社会活动 。 他一到年龄就考了驾照开车。他常常感叹:生活中真的有太多乐趣,时间不够用啊!我很高兴看到他怀抱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的关爱 , 这比什么都重要,不是吗?我有时也会说,希望你努力,以后有比爸爸妈妈更好的前途,至少能让你的孩子们享受到我们现在提供给你的乐趣。
体会之三是:正面唠叨还是有用的。 我时常和儿子唠叨一些我的人生体会啊、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啊。青春少年不可能总是点头称是的,他有时也会说 “ 你好烦啊 ” ,但实际上他还是记住我的话的 。 比如说,五年前他刚来不会英文 , 我就时常说: “ Attitude is everything ” ,鼓励 他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后来他在学校很活跃,高年级时成了学生会的干部,我在参加学校活动时看到他忙忙碌碌、侃侃而谈,真的很欣慰。他是外向的性格,但leadership方面和美国孩子比也不见得突出。我说:你行啊!他笑笑说:Attitude is everything - it works。看来唠叨大道理还是有用。
体会之四是: 负面的 指责 不要冲口而出。我和儿子不可能没有矛盾。比如说现在是申请大学的关键时候 , 但他不是忙球队的比赛 、 学校的活动,就是party不归,这学期更是谈上了女朋友。我有时也焦虑生气地难以入眠,很想去指责他 。 但想想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 还是强忍了下来。心平气和的时候也和他谈过,他说有自己的计划和时间表,让我相信他。我想,我还是不断地善意提醒他合理安排时间,而不要去指责他吧。
最后说给自己听的一句话是: 坚信儿孙自有儿孙福。 家长的责任是做孩子永远的守护神和向导 , 而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前两天儿子学校让家长填个调查表,为了让老师写推荐信时对孩子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写到了儿子刚来时不懂英文、学校里几乎没有亚裔同学,他面对困难但始终乐观的精神 ; 写到他每年在父母两边的来来往往、独自旅行;写到了他对艺术的喜爱、对生活 的激情, 他得奖时我的激动和自豪。我把表给儿子时,我说我真的为你五年来的进步而非常非常骄傲,我说我知道你在学业上可以做得更好,但你不想这样,你要把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元化的事,我尊重你的选择。他说:我知道,一切都在我自己手里。
我有时也想,如果他今后不是一切顺利,我 会不会 后悔过早地把选择的权利放到他自己手里,会不会自责为了让他充分享受青春和爱情而过于放任他?我想,我会一直不悔、无论怎样都以他为傲。
与大家共勉。愿我们都有幸福的parenthood.
(Oct 28, 2007)
有道理。现在的确是儿子的关键时刻,至少说是他第一次面临比较大的人生选择。我会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