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语言与说话

(2007-03-15 11:03:52) 下一个

语言与说话

不要轻易开口,因为你一说话就会低于自己的水平。-哲人小语

某位说西班牙语的先生这样调侃几种主要的国际语言:“英语是商业的语言,法语是外交的语言,德语是战争的语言,而西班牙语则是上帝和女人说话的语言。“ 这里,笔者无意对其高论作太多评价,只是感兴趣接下来的一个问题“那中文呢?“答案可能会很多,但最为大众认可的大概有两种:“最简洁的语言“抑或是“最含蓄的语言“。
说中文简洁应该是没有错的,且不说中国古诗词及文言文之精炼,单是对比各种产品的中英文介绍就可得出这种结论。说中文含蓄应该也是没错的,且不说对个中深奥仅知皮毛的那些老外,单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就深有感触。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场合,用不同语气,对不同的听众可以有各种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含义。 而更为精妙的则是话中之话,语中之语,高明者从不点透,只是旁敲侧击,至于“悟“的功夫那就看各人的修为了。 据说某单位发现新分来的一位毕业生有小偷小摸的行为,调查发现此人在学校里就因此而名声狼籍,遂向学校抗议。学校却答复说我们不是提醒你们了吗?不信看该生的档案。赶紧查档案,发现在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平时手脚比较灵活“。呃,原来在这里那。
语言的魅力有两个主要的体现方式,一个是写,亦即体现在书面上; 另一个就是说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仔细分析下去,人们社会地位的差别很大程度上竟然与说话的水平有关,单单这个题材就足够写几篇博士论文的。
说到说话的水平,就不由得想到那个财主请客的笑话。财主用“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和“我说的不是他“短短三句话就气走了满桌的客人,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但细一思索,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呢?“出口伤人“是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常犯的毛病,笔者当年就为逞一时口快而刺伤过一位多年学友的自尊心,后虽尽力补救,却已难以挽回,至今想来仍深悔不已。更多的时候人们常犯的毛病是“口不择言,辞不达意“,从而很容易导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的误会就是从此而来。
上面举的都是不会说话的例子,其实生活中因为会说话善讲话而成功的亦不在少数。君不见各种各样的政治领袖大多是演讲天才,而混迹于官场的形色人物亦多能将听来都头大的一段段空话套话说的滔滔不绝且从不犯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会说话的更招大家喜欢,大观园里“宝姐姐“比“林妹妹“更受欢迎便是一例。虽然会说话有恁多好处,但并非多多益善。不信,就请翻翻成语词典,关于说的成语大多是消极或告诫性的,如“说东道西“, “祸从口出“等等,看来古人从说话中得到的反面教训比正面经验还要多一些。
写作有写作的境界,说话自然也有说话的境界,那么什么是说话的最高境界?读《史记》的时候就曾多次被苏秦,张仪等舌辩之士动辄千言乃至数千言的长篇大论惊的目瞪口呆,似乎自己这辈子怎么练也达不到那“舌绽莲花“的水平了。但这“能言善变“据权威评价只能算得上会说话的中上境界。要找高的境界还是要到有很高修为的人那里去寻,“高僧只说家常话“,返璞归真确实应该算是一个更高的境界了。然而这也谈不上是最高境界,那么最高境界在哪里呢?如果大家游过四川的青城山,相信难以忘记上清宫门前的几副对联,里面有取材于《道德经》中的一句:“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看来会说话的极致还是不说话,不过这“无为“讲的是圣人,我等凡夫俗子怕是就不必太当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