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摄影

独自一人漂泊海外,看球没有同伴,评球没有听众,写在blog里,算是自言自语吧。
正文

愚蠢的德国人

(2007-07-31 10:38:52) 下一个
(今天的活儿干完了,回家前写篇东西浇灌博客。)

今天我要发发牢骚,说说这愚蠢的德国人。

昨天晚上回家,打开信箱,有封信,是Arcor(德国的一家电话及网络公司,我家装的电话和网络便是该公司的)寄来的。仔细一看,收信人不是我,跟我是一个姓,但是名字不同,不像是个中国人的名字。再仔细一看,地址也有问题。信封上有两个地址,原来信封上印的地址跟我的地址是同一条街,但是门牌号差老远了。信封上还贴了一个更正地址,那个倒确实是我的地址。

我想难道是电话公司把我的地址搞错了?第一次因为地址错误,没有寄到,后来又更正了地址,然后寄过来的?可是名字也明显不对啊,这怎么解释?我一头雾水的打开了信封,里面是封催帐的信,说电话费没有及时交纳,进行第一次警告并罚款。妈的,这肯定不是我给我的信,Arcor是每个月定期从我的银行账户上直接扣钱的。我又查了一下我的用户号码,与这封信上的那个也不一样,信绝对是寄错了。

我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一个和我同姓的外国人(很奇怪外国人怎么会和我同姓,有个中国爹的混血儿?),欠电话费不交。Arcor发信催帐,地址不对被退回。然后Arcor在用户里查到我跟那个欠费的同姓,地址又是同一条街(那条街长着呢),然后就把我的地址贴到了信封上又给寄出来了。

您说这德国鬼子有脑子吗?有脑子的人能干出这么蠢的事儿吗?名字不对,地址不符,就姓氏相同,他硬是能把这封信塞到我信箱里来,脑子虽然是没有,本事那可是不小。姓一样就是同一个人啊?那TM李逵和李鬼岂不是一样了。

为这点儿小事儿,我为什么发这个大牢骚呢?因为这不是头一回了。差不多一年前吧,收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留言,说我在某个药店(离我家倒不远)用信用卡买东西,东西拿走了但是钱没从卡里转出来,让我去核实一下。我TM从来都没进过那家药店。但是涉及到信用卡,也许不是小事,我就去核实了。进了那家药店,我先给一个员工听了听我手机里的电话留言,然后说我都没进过你们店,更没在这儿买过东西。她说她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儿,问旁边的同事,那个人也不清楚,但她说这电话好像是她们主管打的。我就问了,那怎么就打给我了呢?她说可能是查公共电话簿,看我的姓和那个拿了东西没付钱的人一样,就把电话打给我了。我当时彻底无语了。

当时,我还想可能德国这样的蠢人也就那么一两个吧,我点儿背,让我给撞上了。这不,昨儿,又给我撞上一回,我看恐怕这不是什么个别的特殊的例外。这种愚蠢的德国人看来像是比较普遍的存在的。

您要是还不信,我再给您举个例子,不过这个就跟我的姓名无关了。

差不多三年前,我在家具店买了张床,自己拿不了啊,就订了时间留了地址让他们送货。到了当天,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后来接了个电话,送货的司机打的,要核实一下地址。我说是R22号。他说,不可能,我在HD(我住的城市)住了10年了,没听说过R街有22号。我FT,就算你丫在HD住了10年,你在R22号住过一天吗?我好歹在这儿住了也快半年了,我能不知道自己家地址?他说他正在R街上晃悠呢,让我出去接应。我出门儿一瞧,一大货车正在20开外慢慢的蹭呢。

回过头来,再说昨天的那封信。不是我的,我当然不能留着了,而且它还是个催费警告罚款信。我把它装回信封,透明胶带封好口儿,然后再信封上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扔到信箱顶上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unytu 回复 悄悄话 欧美人姓很多很分散,一个不是极普通的姓一辈子也难得碰到同姓的人。所以普通人概念里同姓就该有点亲戚关系,又在同一个城市同一条街上。

华人的姓,即使是个小姓,人数也还是很多。倒是名字,大多是唯一的。
路三歌 回复 悄悄话 全息好,如果你住在北京,你不会关心邮递员是上海人还是天津人。所以也建议你不要介意这个邮递员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就是这个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