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nzi, Teetrinker
摄影:Teetrinker
提起上海,无论是去过的还是想去的,大多会想到外滩一条大马路上的万国建筑,想到南京路上的各色商铺,想到最近十年来平地而起的陆家嘴高楼。。。确实,自1842年开埠以来,上海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外滩、南京路、陆家嘴,对来上海匆匆一游的人来说都是海派上海的经典地标。
然而,对于真正了解上海的人来说,高楼大厦、磁悬浮、豪华购物城等等,只不过是用于撑足门面的精品包装而已。盛大奢华之下,是一千多万再普通不过的上海人和再平常不过的居家日子。上海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这平庸琐碎的日常上海和那摩登豪华的后现代上海是如此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最能体现这一点的首推淮海路。淮海路是“阿拉上海人”的购物街,因为上海人觉得,只有外来游客才去南京路购物。徜徉在淮海路上,你会发现,在一家接一家的豪华装修名牌精品店之间,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个陈旧嘈杂的弄堂口,有些还带着上世纪初留下的饰有繁花的铁门。转进这些弄堂,你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盛行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其最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虽说上海许多城区定型于二三十年代,其时新艺术运动已过了她的顶峰,但她仍在上海留下了许多痕迹。新艺术运动的后继风格Art Deco在上海更是辉煌一时,今天的上海是世界上拥有最多Art Deco建筑的城市之一。
新旧并存,当然不只体现在建筑上。漫步在南京路上,赫然发现,公共读报栏竟然还存在着,而且还有人读。与此同时,年轻人的信息来源已经主要以手机为主了。
比起成都,杭州等地来,茶文化在上海并不发达。这个摩登的城市自开埠后便一直紧盯着西方不放,诸多描述上海二三十年代的小说里,看到的多是面包房西餐厅咖啡馆,嗅到的也是小摩咖啡和奶油西点的浓香,这才是属于上海的生活。茶馆这个词语,是和老舍、是和传统系在一处的,印象里不属于上海。茶楼嘛,现在好象只剩下城隍庙的湖心亭了,朱漆粉墙,红木座椅,高级茶品,这,是留给老外猎取新奇的,是专给大款享受富贵的,只不是给上海小老百姓生活的。
几年前,上海老街(方浜中路)上开了家“老上海茶馆”,本来是老板展示他收藏的上海古董的地方,后来也就顺势开成了茶室。一边摆着几张长条桌,另一边展示着馆主的历年积藏,窗格子里透进的日头照在其上,有细尘飞扬。午后,喝着茶,看着凝聚着上海历史的老家具,老地图,老广告画,恍然不知身在何处、何时。
不再怀旧了。让我们还是看看今天普通上海人的生活吧。
陆家嘴高楼反射的落日余晖晃得我有些睁不开眼。一天又过去了,明天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子呢?
好!
好!
有好友曾居石门一路近南京路口, 常去相伴游玩. 好多年没回去了, 没想到从你这得知一切都是去得如此的无可奈何.
多谢好文好图能聊相思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