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laoyangdelp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文课 《Chinese Lessons》

(2008-02-10 12:47:49) 下一个

潘(爱)文,John Pomfret,近30年前(1979年)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二年级学生,去了中国,加入了南京大学历史系78级,入住8人一室、上下铺的普通学生宿舍。今天,身为美国大报记者、中国通的他,将当年短暂的中国大学生活及后来在中国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以同班的5个同学几十年来的变迁为基础,写了这本书。

这些年,这种生活,这群人,这个环境,对我来说真是太熟悉了。几乎就是我自己过去30年的写照。因为太逼近自己的生活,潘文读起来近乎枯燥,尤其是开始的那部分。后来的一半,特别是6.4前后,对我来说比较有看头。

6。4时,潘文是第一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记者之一。因为他与6.4精英们如吾尔开希、柴玲夫妇等有近距离接触,刘刚甚至因潘而入狱,潘的描述比较真实。

同学老吴,其身为高干的父母在文革初期就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当年他面无表情地接受了一夜之间父母双亡的残酷现实,今日却无动于衷地奉党的命来改写那段历史,包括他亲身父母的死因。潘觉得这简直是不可理喻。我却觉得起码能理解当年老吴父母去世时他的貌似无动于衷。我的母亲也是在文革初期“非正常死亡”。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孩子,比老吴还小很多。我是家里的幼女,甚得父母宠爱。母亲去世时,我在乡下亲戚家,噩耗传来,我却没有掉一滴泪。记得亲戚都劝我说: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可我就是哭不出。只记得当时脑海里一片空白,人已经完全麻木了,也许是痛至极处反不知痛。没有经过人生大痛的潘文当然无法理解。后来俺初中时有个好朋友,听说他父亲曾是我们中学的校长,文革初跳楼自杀了。朋友那时不过十来岁,看着父亲的尸体一言不发,竟也是面无表情,一滴泪也没有,别人都说他“心肠硬”。初中时我们我们成了好朋友,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多感的人。后来回想起当时那些木然的反应,也许这是一种人体自我保护行为?孩子不像大人那样知道如何表达感情,只能本能地麻木着。大悲大働来临时,麻木了,可免心碎。

潘书中描述的几个来自农村的同学很有特色。

潘说到自己在中国的罗曼史时,提到当他遇到未来的太太枚时,她那流利的英语,哈佛MBA的出身,尤其是她不必靠潘来与美国拉关系,而潘此时已经是中国通,也不必靠交女朋友来打入中国人的圈子,所以可以平等以待,产生真正的感情。由此可见国内老外所接触的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女人哈。其实像枚那样英文好、中美通吃的中国美女多如牛毛,不过她们都在国外,那时在国内见到一个可谓难于上青天。难怪老潘见到枚时,像找到了宝藏一样忘乎所以哈。

总的来说,我觉得潘的经历非常特别,可是书写得却一般,也不知道他这么些年的记者怎么当的,有点可惜了那些经历。不过有胜于无,此书还是值得一读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