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谈谈我的教育理念以及子女教育论坛对我的影响

(2007-01-29 22:30:26) 下一个
谈谈我的教育理念以及子女教育论坛对我的影响

在子女教育论坛潜水已经有几个月了,当初到这里来是因为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疑问希望能找到解答,结果一呆就一发不可收拾以至有些上瘾,甚至象现在这样克服这里上贴困难,注册了笔名想参与发言了。

坦白的说,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该如何教育子女,看法和从前有了180度的转变。没孩子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聪明成绩好上名校拿NB奖,但是自从我第一次抱起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这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再也没有看重过了。几年下来,有不少体会和收获,自己也确实在和孩子一起长大,但更多的是疑惑,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胆战心惊。总得来说,来这里之前自己的一些看法、认识和信念,大多数是更证实、更明确更坚定了,但也有一些更疑惑更动摇了。

对我们新移民来说,我们身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很深。我们多数人对“成功”的观念还是源于古时的科举制度,只要中了举,就能有一切,就是“成功”了,不但是本人的成功,更是父母的成功。由此而来的是现代的我们,很多把考上大学考进名校当作“成功”,当作培养子女的目标。具体的手段就是应试教育,名校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不管孩子是什么人、要什么。如果从中国看,至10年前的中国,这么做其实也没太大错,古时的中举和今日的大学都是门坎,进和不进有天壤之别,对人一生的幸福关系极大,而应试教育也是唯一的有效方法。但是,我们现在是到了另一个有完全不同文化的多元的、现代的美国,在这里“成功”是什么?想要子女“成功”的我们该怎样培养他们?

来美国多年后我悟出来的“成功”是:做你想要成为的人,做成你想要做成的事。这也可以换成瑞瑞妈昨天说的:做有兴趣的事,和爱的人一起生活。年轻时曾看一些翻译过来的文章,提到什么“找到你在生活中的位置”,还有更多的提到“自我”,当时对这些文字的意义都似懂非懂。经历了几年养育孩子的思考和体会后,我才真正理解,那“自我”其实就是洋人常说的“who you realy are”,“在生活中的位置”其实就是一种能让你be yourself的生活,同时又能be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be, do what you love to do. 要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必须先知道自己真正是什么人,这也是为什么洋人常说“find out who you really are","what you really want in life". 人也只有在真正知道了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才会有真正的目标,才能不为表面的金钱功利所迷惑,才能不乎他人的看法和舆论,才能坚定的、百折不挠的、胜不骄败不馁甚至不计代价的去追求自己所要的生活或事业,才能有真正的自信,也因此才能真正幸福和满足,才能成功,或即使失败也能享受追求的过程而无怨无悔。

我们作为父母,真要想要子女将来成功,就要培养那些能让他们成功的素质、灌输那些能让他们成功的价值观念,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早日找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观察了解nature把他们做成了什么样子(这包括了智力和性格),接受他们,爱他们;同时通过nurture,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短处。而不应该人为的压制他们的天性,或给他们极小的生长空间,因为nature的力量是巨大的,被压制的能量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以破坏性的形式爆发出来,更有可能会以扭曲的形式在其它方面一点点的释放出来。

正是基於这种信念,在我孩子现在还小的时候,我是比较放纵他们玩而不去逼他们学什么东西,"play is learning"。前几个星期还有一个洋人老师对我说玩对小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they put everything together and figure things out by themself"。比较身边一些天天弹琴游泳学中文做算术的孩子,我的两个自由自在的孩子,似乎更happy,更阳光,特长也更明显更有passion。

但我这种放手让小孩子玩的信念一直是不很坚定的,在昨天受到了重大打击。原因是在繁星看到两个山东大嫂的帖子,其中大意是只有孩子小时(我的理解是指小学以下)父母才能管,大了就管不了了,一些上了高中的孩子不再出色主要是因为不够勤奋努力,大嫂说得有理啊!大嫂还说,孩子懒惰要怪父母,是父母在小时候没管好,这让我看了冒冷汗啊!可懒惰到底是基因的原因还是小时候玩太多的原因?这勤奋上进的品格应该怎样从小培养?我晕哪!

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硬指标的方面,比如读书、拉琴、运动等等,相对来说是最容易的部分,真正难的是性格、品格和健康的心灵的培养,这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真正的效果是要二三十年后由孩子们来评说的。我不希望由於自己的懒惰和无知使孩子的潜力不能得到培养和发挥,可也不愿意以爱的名誉去逼他们做那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以后可能会理解我们是因为爱他们才这样或那样,可是这种爱如果造成了心灵的伤害,人格的扭曲,这代价还是要他们自己付的,有时候可能会是一生的幸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开心码 回复 悄悄话 刚发现了你的博客,就被吸引住了。一篇接一篇连着读下来,欲罢不能。非常赞同你的培养孩子的观点。我的两个孩子是公认的出色学生。我一直是把培养他们的角色交给学校,课外从没有额外给他们增加副课,除了他们自己要求的。和那些负责、严格的老中家长们比起来,我对自己如此放手,曾经心有不安,怀疑是否自己没有对孩子尽到责任。尤其当我儿子小学和初中时做作业很不自觉,让我反思没有从小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自七年级开始,他从一次参赛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力以后,开始变得自觉了,很快上了轨道。在高中的几年下来,他成了老师、同学以及操心家长们
眼中的全面发展的棒学生。他常对朋友们说,他很喜欢我们家,因为没有人管他,所以他很自由也很自主。他姐姐也基本上是由学校系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家长没有推过,她的成绩一直位于前茅。当初报考大学时,她一心想去小的文理学院,我和她爸爸虽然不情愿,但也随了她的兴趣,并没有强求她服从我们的意愿。我觉得,孩子有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路要自己走,虽不一定是家长想的路,但那是他们的选择,家长可以于他们交流看法,但不是强求服从。
tidmy 回复 悄悄话 父母教育子女的智慧選擇是什麼呢﹖ 請看“福音在線”網站裡的一篇文章﹕http://goodnews-online.net/index.php?cPath=1_2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