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回国时的感触zt

(2007-08-11 07:36:28) 下一个
回国时的感触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来源: 云耳07-08-09 07:40:04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在美国生活的日子让我体验到孤独,但是我没有想到回到国内会令我更加孤独。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四不相,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一个道地的中国人了。

 

我尽量的和几个海归维持联络,原因是实在缺乏和国内朋友保持友谊的根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大家的生活理念却都已经完全不同。当他们津津乐道地谈如何增财致富的时候,我发现没有机会和他们说任何别的与此无干的事——在他们忙于积累财富的时候,能有什么会比这个更重要呢?我也无法和他们谈任何我在海外的经历,他们无法想象,也不愿意去听一个出过国的人谈她的辛苦生活——认为我是在炫耀;但是如果我把我的生活说的很好,他们还是认为我是在炫耀。总之是不能谈,如果一旦有句话的状语里,有这么一句“我在美国的时候”,这就足以枪杀当时的友好气氛。我要这样的朋友,于我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几个海归老友,只要坐在一起,就会不停地互相诉苦,谈论自己遇到的不能接受的事。虽然一开始大家觉得很爽,感觉终于有人理解自己了,但是时间一长,有人就开始不聊了,因为这终究也不是面对现实的好办法。现实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就是我们这群人成了异人。

 

现在总结起来,其实国情是那样,自己如果想要在国内呆下来,就只能接受。比如说接受别人在公共场合抽烟,接受递烟为友好的表示,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玩艺是有害的。再比如说,重新回到国内做生意的方式上来,虽然自己要讲究诚信,但是要做好充分的别人不讲诚信的准备——这些做起来真的很难,当你在美国最破烂的超市里买东西时,有一个看上去日子过得不太好的路人经过你时,他的衣角稍稍碰到了你的,就立刻诚恳地道歉——要你再回到中国去过粗鲁的日子,真的很难。

 

我说的粗鲁不光是指待人接物的礼貌,而且包括生活态度。记得亲眼见到一次城管暴打小贩,而围观人群借机哄抢小贩的货物——我说的就是这种强抢的粗鲁。这应该是个精神上的象征。人们似乎都在信奉一个哲学,就是我必须不择手段地谋求生存甚至谋求财富——即使别人都因此而死,也与我不相干。我甚至因此而感到得意,因为死的都是,只有智者才生存,而且越过越好。我常常想这是不是因为人口多造成的,为了平衡资源分配,需要自己内部消耗一下?

 

但是不管怎样,既然作出了回国的选择,就必须作好改变的准备。或者去改变别人,或者去被别人改变。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改变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但是再痛苦,也比夹在中间什么都不是的好。记得在上海和一个香港商人聊天,他对国人的行为方式充满了鄙夷,这也不好,那也不对——只有香港最好。但是,他并没有走的意思,因为他正准备再开几个办事处。这么不好,他为什么还在这里呢?这是个问题,也许,是个秘密?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