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公正评价张澜先生zt
(2007-05-22 21:38:38)
下一个
读者来信:公正评价张澜先生
请看博讯热点:反右50周年
(博讯2007年5月22日 来稿)
转载三篇文章,看章诒和是如何胡编乱造历史的。
章诒和在《顺长江,水流残月——泪祭罗隆基》一文中说:张澜患有严重口吃症,不善言辞,不善社交,诸事多依仗极具雄辩之才的罗隆基。”真是奇谈!如果如章诒和所言,张澜能胜任四川省长吗?能成为四川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吗?他能做大学校长吗?他能“无畏地与赵尔丰当面抗辩说川民保路有理,气得这个总督大叫‘张澜太横强!’”吗?他能当面训斥蒋介石吗?张澜直至今天仍受到四川人民的无比敬爱和怀念! (博讯 )
章诒和还说:“民盟被迫解散,张澜那篇以个人名义发表的声明:‘余迫不得已,忍痛宣布民盟总部解散,但我个人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绝不变更。’并呼吁全体盟员继续奋斗下去----“声明”里的每个字都沉甸甸的,它出自罗隆基之手。罗氏长于议论,风发泉涌,连老蒋也是知道的。”。这也是章诒和的胡编乱造。
章诒和编得真荒唐。现转载三篇文章,完全可看出张澜是怎样一个人,看看张澜先生是象章诒和编派的那样吗?
在转载前再说几句。我想俗话说一个女人“情人眼里出西施”,于是乎,情人的一切短处都没有了。更甚者,还常将别人的美貌幻想到自己的情人身上。如果情人随风而逝,不能如愿,则往往会从心底生出一种对“风”的阴毒怨气。往事如烟,逝者如斯,突然间大众异口同声大赞别人的美貌,这个女人于是又会由心酸到妒忌。我想妒忌的女人是很可怕的,有阴毒怨气的妒忌女人就更不可救药了。这可能是她这样写的原因所在吧!
现转载(1):
旧衫出任副主席
人物档案
张澜,字表方,1872年出生于四川南充县一个穷秀才之家。1903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董事长时因领导保路运动而闻名全国。1917年,曾被当时的政府任命为四川省长。后受五四运动影响专心办教育,创办成都大学并任校长。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坚持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时当选主席,1944年,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时仍任主席。1946年,参加政协会议后去上海。翌年秋,民盟被国民党当局强令解散后,遭监视和软禁。1949年,上海解放后赴北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六位副主席之一,并参加了开国大典。1954年,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以84岁高龄在北京逝世。
在“开国大典”那幅著名的油画上,人们可以看到毛主席身边站着一位蓄银须、穿长衫的老人,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副主席之一的张澜。这位民主人士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老朋友,他为争取民主而奋斗和献身教育的业绩长久留芳于史册。
组织四川保路运动时,面对清兵以
刀枪抵身相逼,仍大义凛然地当面与总督抗争
任四川省长时,妻子仍留在乡村种
田养猪,在民国官场上被视为奇事
居住北京时遇五四运动,学习北京大学的经验
后返四川专心办学,任成都大学校长
穷秀才出身的张澜,1903年在成都尊经书院获得优等生资格,成为最早期的赴日留学生,入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时,张澜曾赞成君主立宪,拥护“德宗皇帝”(即光绪),反对慈禧太后。
回川后,他致力创办新学。朱德便是他任顺庆中学堂校长时的学生。此后几十年,朱德写信都以“表方吾师”相称。 1911年保路运动发起后,张澜被川绅推为股东代表(他本人并无什么股份),向官府请愿时成为主要领导人。
人称“屠夫”的四川总督赵尔丰为了“擒贼擒王”,假意把张澜等八人“请”到督署内,刚一进花厅伏兵便跃出,前面用枪抵住胸膛,后面挥刀做砍杀状。当其他代表惊恐“震栗”时,只有张澜无畏地与赵尔丰当面抗辩说川民保路有理,气得这个总督大叫“张澜太横强!”。只有他们被囚后,清兵又向门外要求放人的民众开枪。这一惨案引发省内暴动,并以连锁反应之势导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风暴中,张澜被官府“礼请”出狱,一时名扬全川乃至全国。
民国初,张澜入京任国会议员,曾拥护袁世凯,发现其称帝野心后又返乡,转而响应蔡锷组织护国军。翌年,北京政府为收拾川局任命张澜为四川省长,他上任时把妻子留在乡下,仍做种田养猪一类农活,这在官场上一时被称为奇事。张澜为官清廉,应酬不用公款而用私费,因负债累累被迫变卖家中几亩薄田。此时,四川几派军阀割据,张澜手头无兵,仅从名望出发无法制止混战,任省长仅九个月便被迫离川赴北京。
张澜赴京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接触了新思想,尤为欣赏李大钊、毛泽东、赵世炎等人参加的少年中国学会,称赞“此乃振兴中华希望之所在”。他还学习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于920年解除省长一职返南充兴办教育。此后又模仿北大创办成都大学,并被推为校长,多年间有“蜀中学子半门生”之称。
军阀屠杀成都大学学生,他出面
收埋烈士,后来与入川的红军联系
拒绝蒋介石以监察院长的高位引
诱,在国共之间组织民盟以争民主,并被推为主席
张澜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成都大学宣布信仰自由,校内形成马列主义、三民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三派组织,他本人则同情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学生。1927年,四川军阀投靠蒋介石后,于次年2月派兵闯入成大捕去六名学生(内有五名共产党员),不经审讯便枪决。张澜怒火满腔地找到军阀刘文辉要求埋葬烈士,并愤怒地说:“你们人都杀了,我们连尸都收不得吗?”
后来,张澜又返回南充,继续兴办职业教育。1933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张澜曾派人联系。红军1935年撤离川北后,他被任命为赈济会长,曾任中共旅德支部书记的次子张慕良也回到身边。张澜到苏区后,听到贫苦农民对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有口皆碑,深受感动。此时,蒋介石借“追剿”之名派中央军三路入川,待红军北上后仍然不走并控制省政,使当地“土皇帝”刘湘惊恐万分。十几年前,刘湘当副营长时曾得张澜提携才发迹,此时便向老恩师“求教”。张澜说明蒋介石一心消灭异己的野心,要他同红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联络抗蒋。刘湘接受劝说,拿出白银20万两接济陕北苏区,并沟通桂系,一起与刚打过仗的红军化敌为友,并于1936年在广西达成了三方秘密的反蒋抗日协定。西安事变后,川、桂两方又发电支持张、杨,对促成内战停止和全国抗日局面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
抗战爆发后,张澜受推举任四川抗敌后援会主任。蒋介石出于拉拢动机,曾以监察院长高位相诱,他却予以拒绝,并坚决反对独裁内战政策。一次,他到学校参加大会,见学生按照国民党训育主任的规定,一听到“蒋委员长”四字便立正,马上大怒道:“你们在做什么?提到中华民国你们不立正,提到中华民族不立正,真是岂有此理!”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张澜奔走进行调解,见国民党毫无诚意,便倡议在国共之间组织一个大的团体以推进民主。同年,六个小党派在渝组成民主政团同盟,开始推黄炎培为主席。不久黄辞 职,大家说张澜在四川被称做“圣人”有号召力,又是无党派人士处事公正,便推他任主席。
张澜在国民参政会长期与共产党合作,曾联合提议要求取消军统、中统,并比之为明代东厂、西厂。蒋介石闻之拍案大骂张澜,派特务日夜监视。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张澜到机场迎送,毛泽东也三次登门拜访,张澜以蒋介石无信无义为忧,劝毛泽东早日回延安。
年近八十又重病缠身,却把组织经
费全部转移,自己无钱就医,幸得疗
养院慕其名准予免费入院。特务以
手枪相逼,他厉声喝斥,宁死不去台湾
身为副主席穿旧长衫上天安门出席
开国大典,毛泽东对他说:“表老,你太俭朴了!”
1947年3月,国民党驱逐中共和谈代表,同年10月又宣布民盟为“非法”,勒令自行解散,否则便行逮捕。民盟的解散,对全国产生了消极影响,张澜对此曾沉痛地解释:“杀头我是不怕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国统区全体盟员的身家性命。”许多民盟负责人避往香港后,国民党当局称张澜“勾结中共,投靠苏俄”,下令“不任其逃出国境”,这反使他更坚信第三条道路走不通,跟随共产党才有希望。张澜此时年近八十,重病缠身,却把秘密参加民盟的西南实力派龙云、刘文辉捐来的大批经费全部转移,以致无钱就医。上海虹桥疗养院仰慕张澜之名收他免费入院。而国民党男女特务则化装为医护人员轮班去监视。
解放军兵临上海时,特务以手枪威逼张澜上船去台湾,只得到厉声怒斥:“可以用枪打死我,但我绝不离开这里!”据当时在军统的知情者回忆,特务头子毛森就要杀害张澜、罗隆基时,蒋介石又产生了也许他们加入联合政府会与共产党出现矛盾的想法,下令先不要动手。起义将领这时也派人冲入疗养院,在极其紧张的关头把张、罗二人营救出来。
张澜脱险后赴北平,毛泽东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亲临住所请他出任国家副主席,张澜以年老推辞,毛泽东却说:“你有德嘛,无论如何请你出来。”新中国首任的六位副主席中有三位是党外人士,民盟主席张澜便是其中之一。
开国大典上,张澜仍穿平时那身旧布长衫。刚在王府井做了一身新呢衣穿上的毛泽东笑道:“表老,你太俭朴了。”随后,他吩咐人也给张澜送去一身呢制中山装和大衣。张澜却始终放在箱子里,去世后家人还给了国家。女儿在东北学习毕业后,想利用父亲身为副主席的关系调到北京,也受到他严厉批评。
由主张君主立宪到造成共和民
主,从专心教育救国到投身革命以彻底改造社会
张澜的一生,是由旧式文人向全新的民主斗士前进的历史。他出身贫苦书生之家,22岁考上秀才时还是破衣草鞋,艰难的生活经历使他毕生同情劳动人民。当他刚走出比较封闭保守的四川东渡留学时,对比中日两国的情景触目惊心,树立了改造国家的决心。不过他那时还不能完全摆脱旧思想束缚,
曾支持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对抗的君主立宪派,后来对北洋军阀和省内军阀也存有幻想。五四运动时,张澜作为一个旧省长而向激进的青年学生看齐,从此走上为民主奋斗之路,体现了极其可贵的与时俱进精神。
在旧官场上张澜以清廉著称,曾写下座右铭“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不过他长期以传统道德为自律武器,有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发起组建民盟后,他便发现许多盟员受糜烂生活影响,自己虽以旧衣粗衫示范,并以“百姓笑破不笑补”相告诫,亦不能阻止后来民盟部分人受国民党收买而导致分裂。张澜与毛泽东接触后,最感收益的便是群众观点,并号召盟员学习。依靠人民群众来反腐并创造清廉的新政府,也是他一生奋斗留下的重要启示。
撰文/ 国防大学教授 徐焰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30周年
文/梁晓声
朱德、罗瑞卿都以曾是
先生的学生而为其荣
人不可以不自爱
人不可以不自修
人不可以不自尊
人不可以不自强
而人断不可以自欺。
以上五句话,乃张澜先生1942年写下的。先生时年70岁。
他将这五句话概括为“四勉一戒”。
是对自己的。是对儿女的。也是对当时中国青年一代的。
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
何谓“有一点儿精神”?
我想,便是人应该自己对自己有种要求,有种原则吧?
人到了70岁的时候,还仍然有必要自己对自己有种要求,有种原则么?
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总而言之,到了70岁的时候,还仍然自己对自己有要求,还仍然一以贯之地恪守做人原则的人,古今中外,确乎是有的。
如张澜先生。
所以,朱德、罗瑞卿,都以曾是张澜先生的学生而为其荣。
所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自内心地对张澜说:“表老,你的德很好啊,你是与日俱进啊!”
然而,张澜先生,却并非什么职业的道德家。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首先是一位刚直不阿一往无前地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先驱。首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近现代史,因为有了张澜这一个重要的名字,其政治的篇章而更加云涌星驰,多姿多彩。
夫人老母仍在家乡过着农家生活
那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张澜先生的一生吧!
留日时期的青年张澜,曾公开在同学中倡议敦促慈禧退位,因而被晚清当局视为“康梁党羽”。
19世纪末,诸列强国加紧了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争夺,收回和捍卫铁路主权成为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四川人民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保路风潮”。事关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张澜先生以一介布衣知识分子而义无反顾、振臂疾呼,英勇挺身于“保路”前列。枪口相向而面不改色,大刀横颈而志不可夺。
他是当时幸而未死的谭嗣同。
他是当时知识者中的一位林祥谦。
他是当时四川百姓的一位施洋大律师。
他是当时的一秉闻一多式的红烛,照亮着老百姓无助的心。只不过老百姓及时用千千万万双手护住了那样一秉红烛的光耀,使反动当局虽囚禁了他,却慑于人民的愤怒,终未敢将屠刀向他砍下……
其后,张澜先生之一生,便奉献给了当时中国这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颓败国家。为了它的复兴与前途,无怨无悔。
所以,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天,他以新中国的国家副主席及“民盟”创始人的身份,欣喜地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站立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
张澜先生身居高位,并非从1949年开始,他曾任晚清政府的川北宣慰使,曾任民国时期的四川省省长。用张澜足以安四川,这一点是反动如段祺瑞者也十分明白的。张澜先生却从不为高位所惑,只当重权是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前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政期间,家贫如故。夫人老母及一概亲人,仍在家乡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其四弟曾请求在他的政府机关中谋一低职,遭断然拒绝,谆谆相劝道:“我不能任用亲人,你在家中务农并奉养老母亲最好。”
当时南充军阀石青阳欲倒张澜,曾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环堵萧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暗访者以实相告,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其高风亮节,连政敌亦无不钦然。
张澜先生的母亲逝世时,先生不在榻前。
老母留下遗言:“我劳累一辈子,没给儿孙留下半间房,半分地,还死在别人的屋子里。望儿无论如何要积点儿钱,置点儿业,就算是我留下的祖业吧,我死了也才心安。”
先生因泣曰:“母亲清醒时,想来老人家是绝不会叫我顾私的。家中曾有过的一点儿祖业,竟也被我卖掉,周济了穷人。母亲的遗嘱,我实难做到啊!看来,我将永远不是一个孝子了!”
一次次拒绝了为他安排的住宅
被选为新中国国家副主席后的张澜先生,为着工作的需要,不得不将夫人及儿女从四川迁到北京。张澜先生,一次次拒绝了国家为他安排的住宅。在他看来,那些院子委实太大了,房屋也委实太好了。后来,他亲自选择,终于合家团聚在一处小小的旧陋的宅院里。
十月一日的前几天,按照周恩来的亲自指示,有关方面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先生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
张澜先生婉言退回。
他说:“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但总理的考虑是对的,我将保证着新装与民同庆。”
于是,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的长衫,罩在旧棉衫之外。
张澜先生,还是位卓越的教育家。
中国现代史上诸多名人受业于张澜名下。
杰出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亲自聆听过张澜先生演讲。其社会学思想,深受张澜先生之爱国济民思想的影响。
张澜先生任四川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正教习兼教务长时,大简接待礼仪。知县到校视察,也仅在客厅备茶款待。随从护丁,一律不得进入校园,以保障校园清肃称序。
有所谓“饱学之士”,反对张澜先生之新教育思想,当街贴出一副对联辱骂与影射。学生中激忿者,亦七言八语凑成对联,粗语相讥,夜半贴在对方家门上。
张澜先生得知后,正色教诲道:“评价人物,须当心安理达,恰如其分。虽视面言之,亦能折服。不可涉于刻薄谩骂。更不可堕于庸俗。你等乃未来国家知识者,或如我,以教书育人为业,断不可贱学次讦,沦于痞邪。”
神情庄默,未发一言
当梁漱溟遭至毛泽东的严厉批判,当面斥曰:“反动透顶,一贯反动”时,张澜先生是在场一人。神情庄默,未发一言。翌日,上书毛泽东,坦言批评毛泽东的不冷静,并代梁申辩“反动透顶,一贯反动;其言重矣,其论失公正矣。”
毛泽东竟不再重提。
先生病中仍十分牵挂祖国的统一大业,发表《任何威胁不能动摇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之声明,痛斥国际上当时形成的企图永远使台湾独立于中国的反华势力。
潼关书到问亲安,有子出征已二年。
贫困可怜遗一老,犹须日交杂税捐。
裁锦绣罗丽绝伦,纷纷装束斗时新。
可怜北道贫家女,尚有经冬无裤人。
以上是张澜先生身为民国四川省长视察穷困地区时所作诗词,其对百姓的怜爱之情,读来令人肃然。有杜甫诗词之悲风哀韵。
今年是张澜先生诞辰130周年。
作为“民盟”之一员,虔成此文以敬颂。
先生之“四勉一戒”,定当引为余生之铭。
先生之“四勉一戒”,细思忖之,又何尝不是我中华民族,我泱泱大国之精神的鞭策!
4月于北京
叶笃义著《虽九死其犹未悔》(部分)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叶笃义先生也曾留美,57年被打为右派,八十年代平反后曾任民盟副主席。
解散文件是张澜以主席的名义发布的。他感到非常沉痛,当晚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早便叫我根据他口述的大意,替他拟了一个以个人名义发表的书面谈话。全文是这样的:
余迫不得已,忍痛于11月6日通告全体民主同盟盟员,停止政治活动,并宣告民盟总部解散。但我个人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绝不变更。我希望以往之全体盟员,站在忠诚国民之立场,谨守法律范围,继续为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而努力,以求达到其目的。
我把这个谈话稿发至上海各个报社。张澜希望通过这个书面谈话,使全国盟员了解到,他在头一天以民盟主席名义发布的解散公告,在形势上是“迫不得已”的,在心情上是“忍痛”的。即使这样一个照顾到客观形势号召盟员“谨守法律范围”的书面谈话,除了当时苏联在上海所办的中文《时代日报》于11月7日全文发表而外,其余所有中文报纸都拒绝或不敢登载。张澜沉痛地对我说:“杀头我是不怕的。我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照顾到全体盟员的安全。至于我的一切早已置之度外了。”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当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