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红色记忆:陈少敏面对质问凛然拒绝开除刘少奇(1)

(2007-03-02 22:36:38) 下一个
[转贴]红色记忆:陈少敏面对质问凛然拒绝开除刘少奇(1)
 
  在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一代共产党员中,人称“陈大姐”的陈少敏享有很高威信。毛泽东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沙场上,她又是一员杰出的女将。这位女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怀念和称颂。

  -出身贫苦农家,13岁时曾到日本纱厂当童工,又到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受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在反抗中锤炼出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

  -白区斗争中是模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长期任政委,是中原解放区的开拓者之一。

  -在八届十二中全会错误地通过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时,她是会场上唯一不举手者。面对康生的质问,她凛然回答:“这是我的权利!”

  陈少敏这一名字,是参加革命后为秘密工作需要所起。这位女革命家原名孙进修,1902年出生于山东寿光县农家。父亲曾于辛亥革命时从军当过连长,回乡后一边租佃田地耕种,一面教小学。陈少敏自小就随父读书,后来被送到教会学校,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一些科学知识。13岁时,为解决家境困难,曾独自到青岛日本纱厂当过半年童工。19岁时,家乡遇灾荒,父兄等因病饿死,陈少敏又步行250公里到青岛再当女工。

  过了两年牛马般的苦工生活后,陈少敏于1923年加入了邓恩铭等人组织的秘密工会,因参加罢工被厂方开除,又到潍坊进入美国人开办的女中文美读书,于1927年在校内秘密参加了共青团。1928年,她转为共产党员,并奉派返回青岛领导工人运动。此时,陈少敏只有二十多岁,却因老成持重被同志普遍称为“陈大姐”。在北方的七年白区工作中,陈少敏坐过监狱,也忍受过丧夫亡女之痛。1935年,她化名“老方”到冀鲁豫特委担任组织部长时,动员起成千农民起来斗争,还建立了一支300人的游击队。反动政府惊恐之余,到处通缉“共党女匪首大脚老方”。

  1937年,陈少敏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同新婚丈夫一同南下工作。翌年,她到河南任省委组织部长,在确山县“红色竹沟”主办教导大队,并兼任游击队政委。不久,她率部东进与李先念会合,鄂豫独立游击支队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陈少敏任副政委。这位在边区人称“女将军”的副政委还带头赤脚下田。“陈大姐,种白菜,又肥又大人人爱”的歌谣一时传遍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开始后,陈少敏任中原局副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委。部队被敌包围时,同志们劝她撤走,她却坚持留下。当蒋介石下令“活捉李先念、王震、陈少敏”之际,中原军区部队已奋勇冲出包围圈。在突围的千里征途上,陈少敏虽然患病,却拄着一根树棍坚持随队行军。

  解放以后,陈少敏担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曾发现和培养了郝建秀等女工典型。在党的八大上,她当选为中央委员。“文革”中,她受到冲击,不过因威信高,1968年末,还被允许参加中央八届十二中全会。会上最后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出党的决议时,她伏在桌上拒绝举手。当时发表的全会公报虽宣布“一致通过”,历史事实却是缺了陈少敏一票。奸人康生于会后向她质问:“你为什么不举手?”得到的只是一句正气凛然的答复:“这是我的权利!”康生、江青之流为对陈少敏进行打击,借故将她赶出北京送往河南罗山劳动。在那里,她患病导致半身不遂,“九一三事件”后才得以回北京治疗。欣闻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后,陈少敏曾希望能重新工作,却不幸于1977年12月因病重逝世。

  -严酷斗争环境造就了坚定的女革命家,在解放后的政治风浪中,她也总是铁骨铮铮,并告诫他人“不能犯软骨病”。

  时势造英雄。特定的烈火般的残酷斗争环境,造就了陈少敏这样经过千锤百炼的女革命家。陈少敏本人从小便受到地主残酷的压迫,并挨过日本工头的皮鞭。1925年,参加罢工遭镇压时,她目睹许多女伴被枪杀和投到海里,自己虽幸免一死,心中却深深种下了阶级仇和民族恨。她在教会学校时,曾带领女同学痛打美国牧师,在枪林弹雨中往往比男人还勇敢地站在最前线,阶级解放、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这三者在陈少敏身上最好地融为一体。

  尤其令党内敬佩的是,遇政治风浪时,陈少敏总是铁骨铮铮,并告诫他人“不能犯软骨病”。她在“文革”浩劫中表现出的罕见的反潮流精神,成为共产党员勇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真理和抵制错误的光辉典范。

  -宁可到工厂一天做12小时苦工,也不嫁有钱人。从事地下工作时,丈夫牺牲,女儿夭折。

  -与涂正坤结婚后,突然得知他的前妻从死人堆中爬出,又主动提出分手,牺牲了个人的家庭生活,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

  陈少敏有着非凡的个人生活经历。少年时,她便在乡下打破旧习俗,坚持不缠足,被人嘲笑为“孙大脚”并称其“傻气”时全然不理。1921年大灾荒时,全家难以活命,母亲要她嫁给有钱人,她坚决不肯,宁可到纱厂当一天干12小时活的女工。在山东从事地下活动时,陈少敏与任国桢相爱并结婚,两人于1930年一同调往北平。翌年,丈夫任省委特派员去山西时被捕牺牲,刚生下的女儿也因无钱治病而夭折。1937年,陈少敏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同班的原湘鄂赣省委书记涂正坤得知妻子牺牲,二人在人生经历相似的情况下很快有了感情并结了婚。不久,涂正坤的前妻突然来信,说自己从敌人大屠杀的死人堆里爬了出来。接信后,陈少敏主动提出分手,让涂正坤与前妻团聚(1939年涂在平江惨案中被害)。当时,面对新婚丈夫的左右为难,她还坚定地表示:“俺可不是在情人怀抱里成长的,俺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的。”

  陈少敏在抗战初期护送徐特立返湘时曾假扮夫人,被毛泽东称赞为“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实际上,她牺牲了个人的家庭生活,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

  -抗战期间,鄂豫边区生产了一种“女将军”牌香烟,烟盒的画面便是陈少敏跃马举枪的形象。

  -解放战争期间,全军各战略区首长中只有陈少敏是女同志,她还亲率教导旅攻下荆紫关。

  继红军时期惟一的女将领张琴秋之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全军部队中,陈少敏真正称得上是女将。在河南竹沟,她就以政委身份带起一支游击队,并于1939年率这支部队东进,在平汉铁路一次伏击中歼灭日寇百余人,在当时可算战绩显著的一仗。正是靠着战功树立起的威信,新四军五师成立时,她便担任了副政委。当时,鄂豫边区还特地生产了一种“女将军”牌香烟,烟盒上的画面便是陈少敏跃马举枪的形象。

  解放战争开始时,陈少敏任中原军区副政委,直接领导下属的纵队(相当于军)旅,在全军各战略区的首长中,她是惟一的女同志。在1946年夏天艰苦的中原突围中,她虽生病却不肯坐担架,亲自率领教导旅作战,突破了敌军重兵把守的荆紫关,冲到陕南。
  


  全国解放后,陈少敏因早年在白区从事女工工作并富有经验,被调到工会系统,未能参加军队授衔。不过,她总是缅怀当年的战斗生活,1962年,曾返回鄂豫边区看望干部和乡亲们,所到之处人们都欢呼“陈大姐回来了!”某县委曾摆酒宴招待她,陈少敏气得扭头便走,并严肃批评县委负责人说:“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不是国民党的官僚。现在群众没有饭吃,你们不去关心群众,却来招待我。你们这样搞,群众不骂共产党才怪呢!”此后,她所到之处,一餐只许上一个菜,最多再加半个鸡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