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怀念十二月党人 (转帖)

(2006-12-14 14:44:36) 下一个
怀念十二月党人 (转帖)
送交者: alex707b

今天的年青一代显然已经不知道什么人是十二月党人。法国人?英国人?还是德国人?他们是什么时代的人?所谓“十二月党人”,指的是一批俄国贵族革命家,他们因为在1825年12月于彼得堡和乌克兰先后发动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武装起义而得名。对俄国十二月党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世的时候都给以极高的评价;俄国著名的作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大批知识分子更是由于受到十二月党人的影响才走上革命的道路。这其中,就有列宁的一个哥哥,他就是一个坚定的十二月党人,由于谋杀沙皇未遂而惨遭毒手。

翻开俄国历史,谁都知道,十九世纪初期,俄国的农奴制度正日益走向衰败,新兴的资本主义则不断发展壮大——在1794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和1812年俄法战争中不屈不挠的俄国人民在库图佐夫将军的领导下大败入侵的拿破仑军队的胜利影响下,俄国进步的贵族军官开始秘密组织革命团体。他们先于1816年成立俄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团体“救国协会”,两年后改组为“幸福协会”。1821年“幸福协会”解散,同年成立以青年军官穆拉维约夫为首的“北方协会”。与此同时,在俄国南方成立了以青年军官彼斯捷尔为首的“南方协会”。双方共同主张举行武装起义,消灭和废除腐朽的农奴制度与沙皇统治,代之以进步的君主立宪制度或共和制度。

1825年12月14日,利用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逝世、继承者尼古拉一世尚未登基的空隙,时年29岁的穆拉维约夫领导“北方协会”成员于12月25日在彼得堡举行武装起义;随后,32岁的彼斯捷尔领导“南方协会”则于12月29日在乌克兰组织契尔尼戈夫团也举行了武装起义。但由于当时俄国的劳苦大众没有被发动起来,两地起义很快因为寡不敌众而惨遭镇压。1826年,彼斯捷尔等五位起义领导人被沙皇尼古拉一世处以绞刑,121
人遭到流放。穆拉维约夫先被处以死刑,经营救改判为20年流放,押往西伯利亚服苦役。后于1843年死于流放地伊尔库茨克。十二月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从此唤醒了俄国人民,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将近一个世纪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说到穆拉维约夫,全名尼基塔- 米哈依洛维奇-
穆拉维约夫,原是沙皇近卫军军官。他不仅是十二月党人的政治组织“北方协会”的领导人,参加过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俄法卫国战争,还亲笔起草了具有革命和进步意义的《俄罗斯国家宪法》,明确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应该说,穆拉维约夫是值得后人敬重的名符其实的革命先行者。十二月党人的另一位领袖人物彼斯捷尔,出生在俄国一个大官僚家庭。他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是革命团体“救国协会”和“幸福协会”的成员,并于1821年创立了“南方协会”。彼斯捷尔也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俄法战争,平时深受西欧革命民主思想的熏陶,亲笔起草了“南方协会”的纲领《俄罗斯真理》。主张废除农奴制度;没收部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自由地雇佣劳动;公民一律平等;选举权不受财产和教育限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等。彼斯捷尔在革命起义中由于叛徒的告密出卖,不幸被捕,在绞刑架上英勇就义。

轰轰烈烈的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抛弃了财产地位、家庭妻儿、大公无私、奋不顾身一心为俄国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十二月党人从此被俄国人民视为心目中的英雄。尤其是几乎所有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情人都不肯与十二月党人离婚、分手,她们义无反顾、坚贞不屈、更是心甘情愿地选择了与自己的丈夫、情人一道前往遥远的蛮荒之地西伯利亚服苦役的艰难道路。特鲁别茨卡雅公爵夫人是第一个冒着风雪严寒动身到西伯利亚去的勇敢女性,她一生追随她英雄的丈夫并因此病死在那里。法国姑娘唐狄在巴黎一听说昔日的情人伊瓦谢夫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俄国,并向当局要求批准她到西伯利亚去与情人结婚。有关官员不敢做主,将此事报告给沙皇。沙皇尼古拉一世虽然愤怒不已,却也为这位法国女郎的坚贞爱情所折服,特意破例批准了唐狄的结婚申请。伊瓦谢夫和唐狄这对年青的情侣最后双双死在西伯利亚。这是一群道德高尚、品格超群、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杰出女性;这是一群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不仅如此,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情人的光辉形象还影响了俄国的几代人,这其中就有俄国的伟大作家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序幕》《怎么办?》等著名长篇小说闻名于世的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追随十二月党人投身革命后,也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服苦役。一位送他去流放的马车夫跟他告别时这样深情地说道:“谁拥护人民,谁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这一点我们早已知道。”当年俄国的革命家在流血牺牲、忍受苦难的同时,能得到劳苦大众这样的理解支持和热爱,也算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了。

除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为十二月党人及其不屈女性的英勇事迹所感动,赫尔岑也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为革命先驱热情讴歌:

“那些给判处苦役的流放人的妻子被剥夺一切公民权力,抛弃了财富和社会地位,动身前往西伯利亚东部去,一辈子忍受那里的可怕气候和当地警察更加可怕的压迫。有的妇女没有权力到她们的哥哥或者兄弟那里去,她们就退出宫廷,过着隐居生活,许多人离开了俄国;几乎所有妇女的心里都保持着对那些受害者的热爱……”
赫尔岑全名亚历山大- 伊凡诺维奇- 赫尔岑,于1812年4 月6
日出生在莫斯科。他一生为俄国人民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写下了许多不朽杰作。在谈论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三代人物和三个阶段时,列宁在自己被后人赞誉为天才论文的《纪念赫尔岑》里写道:

“起初是贵族和地主、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窄的。他们与人民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事业并没有落空。十二月党人唤醒了赫尔岑。赫尔岑展开了革命鼓动。”可以说,是十二月党人大无畏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指引赫尔岑走上了革命道路。特别是1825年12月14日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爆发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及其沙皇政权随后的残酷镇压,使赫尔岑大为感动也极为愤怒。他事后回忆道:“彼斯捷尔和他的同志们的被处死,完全惊醒了我的灵魂和童稚的梦。”在十二月党人的领导者遭处死和流放之后,沙皇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的祈祷仪式,以庆祝刽子手的胜利。这时候才是14岁少年的赫尔岑就挤在围观的人群中:“我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的圣坛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至此,赫尔岑逐渐进而完全继承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贵族革命家爱好自由和爱国主义的优秀思想。所以列宁这样高度评价赫尔岑:“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唤醒了他,并把他‘洗净’了……他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农奴制的俄国,竟能上升到与当时最大思想家并驾齐驱的高度。”
在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三十年后,1852年8
月,赫尔岑流亡到了英国伦敦,并在这里一住就是十三年。赫尔岑在伦敦刚刚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撰写他的著名回忆录《往事与回忆》。在这本回忆录中,无论思想内容和人文事件都非常丰富与庞大,任何一个俄国革命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都能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赫尔岑还在伦敦创办印发了文艺丛刊《北极星》,并将那几位被处死的十二月党人领袖的侧面人像和诗人普希金的格言“理智万岁!”作为《北极星》每一期刊物的封面——其中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的许多革命诗篇,包括被沙皇严厉查禁的主张言论都在《北极星》上首次问世。不仅如此,赫尔岑还搜集发表了大量十二月党人运动的各种回忆录式的札记、书简,借以披露真实的历史,在俄国引起巨大的反响。赫尔岑无疑属于影响一个时代的思想巨人,而他的思想,他的正直和他锲而不舍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无不来源于十二月党人。有鉴于此,列宁在高度评价赫尔岑的伟大功绩中,其中一条就是他“在国外创办了自由的俄文刊物……《北极星》发扬了十二月党人的传统。”因此,列宁号召无产阶级以赫尔岑为榜样来学习“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这个意义就是:

“去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工人自由联合起来,打死沙皇专制制度这个毒物,而赫尔岑就是用自由的俄罗斯言论向群众宣传,举起伟大的斗争旗帜来反对这个毒物的第一人。”

现在要来说一说普希金。这个始终处于俄国诗坛泰斗地位的天才诗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十二月党人的崇拜者、追随者。

普希金于1799年出生在一个俄国贵族家庭,他在皇村中学念书的时候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自幼爱好文学。1817年,普希金到俄国外交部任职,开始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一批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作品。1820年,普希金从俄罗斯丰富的民间文学素材中汲取营养,写成第一部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全诗包含强烈的民主精神。同年因为这部含针带刺的叙事长诗而获罪,被流放南方。在流放期间,普希金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中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茨冈》,抒情诗《太阳沉没了》《囚徒》《短剑》等在读者中受到广泛好评。1825年,就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普希金完成了历史悲剧《波利斯?戈东诺夫》的创作,通篇否定沙皇专制统治,歌颂人民的力量不可抗拒。1826年,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失败后,普希金被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召回莫斯科。在此期间,普希金继续坚持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思想,创作了《寄西伯利亚囚徒》《阿利昂》等优秀作品。1831年写出了轰动至今的优秀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在后来影响巨大的《现代人》杂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出色担任过《现代人》杂志主编)。1837年,因为爱情,普希金与政治流氓丹特士决斗身亡,年仅38岁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在彼得堡参议院广场上爆发了大起义。俄国的数百名年轻军官,以至将军都参加了这场起义,起义者中还有身份比王室更显贵的望族子弟。他们为了完成推翻极权的君主制度、在国内建立民主立宪、解放没有人身自由的数千万农奴的伟大事业,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毅然放弃富裕的生活、官运亨通的特权。
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数百名起义者被押送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将军谢尔盖•渥尔康斯基公爵、将军米哈依尔•冯维津、近卫大尉尼基塔•穆拉维约夫等起义者都有温柔美貌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儿女。他们的妻子都是名门小姐,不仅姿容姣好,而且都受过教育。大多数妻子根本没有料到自己的丈夫参与了秘密活动,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无论是贵族妇女还是农家妇女,都无权过问政治。现在,丈夫被捕,家室被抄,她们惊慌失措,痛苦万状。
近卫大尉尼基塔•穆拉维约夫从牢狱中寄给妻子亚历山大拉•格利戈里耶芙娜•穆拉维约娃的信中写道:“亲爱的,自我们结婚以来,我没有向你隐瞒任何事情,唯有这次起义之事。我曾多次想对你说出这个不祥的秘密,可是我真怕你为我终日担惊受怕……现在,我给你带来了痛苦和惊吓,我的天使,我愿双膝跪在你的脚下,请饶恕我。”
年仅21岁、美丽娇柔的穆拉维约娃,当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且正怀着第3个孩子。她收到丈夫的信后悲痛欲绝,立即回信写道:“亲爱的,请别对我说这样的话,这使我心碎。你没有什么可请求我宽恕的。亲爱的,我嫁给你将近3年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天堂里,幸福无比。然而,幸福不可能是永恒的。爱情中有天堂,也有地狱。别悲伤、绝望,这是懦弱的表现。也别为我担忧,我能够经受住一切。你责备自己将我变成了罪犯的妻子,而我却认为自己是女人中最幸福的……请等着我。你的泪水和微笑,我都有权分享一半。把我的一份给我吧,我是你的妻。”
沙皇尼古拉一世想要贵妇们与“罪犯丈夫”断绝关系,急忙修正了不予批准离婚的法律,只要哪一位贵妇提出离婚,法院立即给予批准。
在压力和障碍之下,有几位贵妇动摇了。这是不足为奇的。大多数妻子坚决要求随同丈夫流放西伯利亚。她们不惧怕任何打击和恫吓,不屈不挠地抗争。她们得到了公公的同情和支持。沙皇尼古拉一世迫不得已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但政府紧接着颁布了一项紧急法令:愿意跟随丈夫流放西伯利亚的妻子不得携带子女,不得再返回家乡城市,并取消贵族特权。这一法令,将要把这些往日风姿楚楚、活跃在舞会和其他社交场合的佼佼者们,永远打入“流放苦役犯”的行列。
然而大多数的妻子们都毫不犹豫地离开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向欢乐富足告别,向年幼的孩子们告别。
叶尤杰琳娜•伊万诺夫娜•特鲁别茨尤娅第一个在西伯利亚监狱里与丈夫--前公爵、上校相会了。第二个到达西伯利亚的贵妇是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渥尔康斯尤娅。她的丈夫是谢尔盖•渥尔康斯基--前公爵、将军。在她临行前,她的好朋友、俄国大诗人普希金为她朗诵了《致西伯利亚》。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渥尔康斯尤娅在以后的回忆中描述过与苦役丈夫相会时的情景:“谢尔盖向我扑来,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阵脚镣的叮当响声使我惊呆了!他那双高贵的脚竟然上了镣铐!这种严酷的监禁使我立刻理解了他的痛苦、屈辱的程度。当时,谢尔盖的镣铐如此激动了我,以致我先跪下来吻他的镣铐,而后才吻他的身体……”渥尔康斯尤娅是一个非凡的女子。俄国大诗人普希金一生最爱的女子是妻子普希金娜,最崇拜的女人便是渥尔康斯尤娅。
第三个来与丈夫相会的就是亚历山大拉•格利戈里耶芙娜•穆拉维约娃。她整整斗争了1个月时间,才幸运地得到流放的权力。她履行信中的诺言,告别了亲爱的父母弟兄,忍痛丢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
当戴着镣铐的尼基塔•穆拉维约夫被带到赤塔监狱的围墙旁,会见从莫斯科赶来的妻子时,他惊诧的发现,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妻子依然巧施粉黛,衣饰华贵,美丽娇艳。文雅雍容的仪态,飘逸温柔的举止,为她增添了些许矜持的神采。一朵白色的星形小花别在她的头发上,那是纯洁爱情的象征。
尼基塔眼中涌出泪水:“我对不起你。你还是回莫斯科吧。我不愿你与我一同身受饥寒之苦。”
“为了我们的爱情,我要永远跟随你。让我失去一切吧:名誉、地位、富贵甚至生命!”淡淡的红晕已浮上她那苍白的面颊。
是阳光。是空气。是鲜花。是生命。痛苦绝望的囚犯们复苏了。沉重而凄惨的流放生活有了转机。
紧接着,绝大部分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和未婚妻陆续抵达了。她们在监禁地组织起强大的“妇女社”。
法国女时装师波利娜•盖勃里的婚礼是在后贝加尔地区的监狱里举行的。她的丈夫伊万•安宁科夫被捕之前曾是一名前途辉煌的贵族军官。当伊万•安宁科夫入狱后,波利娜上呈沙皇尼古拉一世,要赴西伯利亚完婚。也许是当时沙皇尼古拉一世心绪很好,也许考虑到她是法国公民,她被很快批准去西伯利亚了。
所有贵妇们只能一周两次会见丈夫,每不得超过1小时。因此,她们最喜欢坐在监狱对面的大石块上消磨时光,瞅空与丈夫对几句话。这是她们唯一感到快乐的消遣。有一次,士兵们粗暴地赶走她们,并用枪托打了特鲁别茨尤娅。贵妇们怒不可遏,立即上诉彼得堡。在那些年代里,妇女们与囚犯一起捍卫着自己的权力,但任何抗议都无济于事。妇女们仍然不屈不挠,并提出要在狱中与丈夫同居的要求,长久拖延之后得到了允许。后来,她们还通过在莫斯科的老关系,争取到了许多宽待。
在后贝加尔监狱的囚徒中间有一个未婚的小伙子,名叫瓦西里•伊凡绍夫。在牢狱中,他万分忧郁,打算逃跑,因为他再也呆不下去了。他说:“与其这样活下去,毋宁死去。”正当他悲观绝望的时候,他收到了家庭女教师、年轻贫穷的法国姑娘尤米拉•列丹久的求婚信。他对这位性格温和、聪明美丽的姑娘记忆犹新。当时他们情趣一致,相互尊重,然而两人不同的社会地位,阻碍了他们爱情的萌生。瓦西里•伊凡绍夫不愿连累这位纯洁的法国姑娘,但是尤米拉•列丹久却不顾一切地来到他的身边。
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在监狱里度过了数十年的光阴。有多少小生命又在西伯利亚这片荒凉严寒的土地上诞生!在漫长的监狱生活中,最勇敢、最温柔的穆拉维约娃成了苦役犯的第一个牺牲者。她去世时年仅28岁。在她到达西伯利亚几个月后,传来了儿子夭折的噩耗。不久母亲去世,3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人间。她在西伯利亚生下的两个孩子,因气候恶劣,体弱多病。更使她伤心的是,留在莫斯科的两个女儿也患了慢性病。她时常为自己不能亲手照料莫斯科的女儿而悲伤啜泣。她在给婆母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我老了。我再也不是从前您‘甜蜜的小姑娘’啦,您老人家简直想象不出我有多少白发。”
穆拉维约娃临死前非常悲惨。她躺有病床上,为丈夫和孩子做祈祷,眼泪沿着苍白的脸颊滚下,最后,她又吻别了熟睡的女儿。她死后,36岁的丈夫一夜之间白发苍苍。
在安葬穆拉维约娃和她的两个孩子的墓上,人们竖起了墓碑,装饰了电灯祭坛。灯亮了数十年,祭坛至今仍保存完好。
第二个逝世的是尤米拉•列丹久。她和伊凡绍夫心心相印地度过了8年幸福生活,还生了个孩子。但是,她终因无法忍受西伯利亚的气候和生活条件去世了,终年31岁。丈夫在妻子去世1周年时,极度悲痛,猝然死去。
与西伯利亚告别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活到了这个时刻。
涅克拉索夫、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这些非凡的女人俯首。在这些贵妇中,亚历山大拉•伊万诺芙娜•达浮多娃活得最久,她在二十世纪前夕去世。她曾经说过:“诗人们把我们赞颂成女英雄。我们哪是什么女英雄,我们只是去找我们的丈夫罢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