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下体写作”小议】

(2005-10-26 22:31:17) 下一个
1930年,D.H.劳伦斯去世,年仅44。 如果文学艺术没有“国界”的话,劳伦斯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学”先驱之一。 劳伦斯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不必赘言了,他的诗歌也在被翻版重印。 劳伦斯出生于贫苦的矿工家庭。从十九世纪末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英国的 矿工是“苦力”的典型。他们的悲惨并不亚于眼下中国煤窑里的“非法”采矿者。 劳伦斯的作品及语言来自地壳深层,即矿工生活的黑暗。像矿工,劳伦斯挖掘了 人性深层的黑金。他的笔穿透了人性里的虚伪,包括禁欲的宗教和文化,政治的 沉渣。 就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曾被卫道士诋毁为“只用阴茎写作的人”,也就是 说劳伦斯“用下体写作”。 性描写在劳伦斯的作品里只占极小的部分。但,庸俗的读者会上出版商的当,不 是谈性色变,就是夸大性的成分。 也就是说,伪君子/卫道士很多是只用“阴茎”思考的。最可恶的典型就是那些 猥亵男童的神父,所谓披羊皮的狼。他们喜欢躲在教堂的门后听善男信女来忏悔。 经过不同时代的考验,劳伦斯的成就淹没了卫道士的虚假与猥琐。 当一个时代,或一个社会不敢或不知如何正视人性时,人的良知首先下滑,其次, 人群对虚假的东西发生浓厚的兴趣,肉体的需求会超过精神的需求。人性如果失去 平衡,人的“痛苦”就会使人变态,变质,所谓的好歹不分,混淆艺术与垃圾。 所以,近年来我们又听到看到有人“用下体写作”来“震惊”世界。劳伦斯可以做 他/她们的爷爷了,可这些青春期发育不正常的年轻“作家”们竟可笑到这样的地 步,将七,八十年前伪君子对劳伦斯的诋毁当成了“写作动机”!! 中国眼下的“性文化复兴”只是体现了国人被压抑的太久了,就像过去挨饿的流浪儿, 见到能吃的东西就鲸吞,甚至被咽死。“性饥饿”其实不全是肉体的缺食,而是人的 思想的压抑和对性的误解。好多吃喝嫖赌的人不会因为性行为的次数而满足是同样的 道理。 文学/诗歌/艺术是人类/人性的镜子。美与丑,真与假等是人类文明里必存的两极, 这些抽象的概念是无法用科学衡量的。比如医学能防止癌症,可制止不了丑恶;科学 能使人飞入太空,可保证不了人的幸福,自由,等等。 科学再神奇,它永远不会成全人类的精神需求,包括灵魂的圆满和爱的追求。将艺术 天真地与科学/生理学混为一谈是智力下滑的体现。 记住,劳伦斯不仅有一根阳物[不像阳萎的文人],他还有大多数人不具备的大脑! :: zz, 2005 影云 ; "The only way to do justice to a man like [Lawrence] who gave so much, is to give another creation. Not explain him, but prove by writing about him that one has caught the flame he tried to pass on. " Henry Miller : The World of Lawrence found it when reading Jong, which reminded me of what you wrote about Lawrence "When obscenity crops in art, in literature more particularly, it usually functions as a technical device . . . its purpose is to awaken, to usher in a sense of reality. In a sense, its use by the artist may be compared to the use of the miraculous by the Masters . . . the real nature of the obscene lies in the lust to convert" Love this quote (from his Remember to Remember ) too and cannot help sharing! hurrah! freedom! 知凡 ; 另外我觉得文学/艺术/诗歌的意义,是作品能给读者带来滋润和养分,读者可以听到一种节奏和韵律,听到一种生命的节拍。“性”在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的笔下被升华为如音乐一样的律动。 对于伪君子/卫道士,他们的耳朵不是用来听生命的音乐的,他们的耳朵只听得到鞭子抽他们的声音,因为他们情愿成为某种主义某种党某种派某种鬼某种名某种利某种权力某种权威鞭子下的奴隶,而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而很显然,很多作品也是听不到音符的,比如那些想通过“用下体写作”来“震惊”世界的作品。因为那些作家就是名利或者性的奴隶。。。。。。 一个不愿成为奴隶的读者自然就会欣赏文学/诗歌/艺术中的“性”,因为文学/诗歌/艺术是人类/人性的镜子。 我觉得如果人们真有追求幸福,追求自由,追求精神,包括追求灵魂的圆满和爱的追求的美好愿望的话,首先得搞清楚自己是否有不愿做奴隶的愿望,也就是自我拯救,不然追求来追求去,都是盲目在追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