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 新诗旧译
(2005-04-25 12:34:03)
下一个
[作业/讨论之三]新诗旧译--试译老塘沽兄现代诗新作
向来不懂新诗。见塘沽兄新作《清晨》,觉略有所感,涂鸦一阙。以旧译新,可发一
笑,未必得塘沽兄佳作十一之意。
多丽·清晨
又晨光,赤乌送入人家。鹊声清,偏如急鼓,催来影乱窗纱。
这素妆、芳唇未点,比不得,园里春花。怎敢菱前,闲梳秀发,
厨堂下、且顾生涯。拾掇罢、顽皮童子,慈语嘱些些。看夫婿,
仓仓促促,步远尘沙。
日成年,年成岁月,此生曾有嗟呀?叹凭窗,惯看红绿。
身只在,尺寸居蜗。春暖秋寒,时光漫渡,晨曦织就日西斜。
算不出、前生后世,锦绣换棉麻?只盼得,夫荣子孝,舍了风华。
------依晁端礼格
******************************************
自注:
原来曾一直想试试把那五兄的剑气歌译成词,久久找不到感觉。这次试译<清晨>,
有些体会,总结一下,向各位朋友请教。
塘沽兄之诗,前五节以铺叙的笔法侧重于实景的描述,最后一节突然提出了问题,
留下余音以供思考。妙处便在于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借题发挥的余地。我这首译词
只能从一个角度诠释它,自然而然要参考身边的女性,来给出一种答案。而别的读
者自然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正是原作具有普遍意义的表现。在试译的过程中,
不停地回头读原作,反复体会,于是对原作有了很深的体会。塘沽兄所说‘日成年,
年成岁月,,,’这一小节,也正是我觉得深有体会而自然流畅的一节,因此把它
放在长调最重要的过片处,以期能支起整首词的结构。所以看来古人今人唱和之作,
也不都是游戏,唱和的过程也是对一个作品深入体会的过程。而小平塘沽等现代诗
作者一定在多次的唱和中对于现代诗的体裁、题材、语法结构等诗的主要元素有了
一步一步的认识上的提高。我想这种互动提高就是网络诗坛存在的最大意义。
诚如随便兄所言,多丽是个不大常见的词牌。所以选中它,是因为它短句多,尤其
有很多的3-4-3-4结构的短句,又是平韵词牌,感觉上与塘沽兄原诗的断句方式、节
拍、语气比衔呛希??庵侄喽叹涞拇逝扑???母星樯?剩?彩俏抑魈庀氡泶锏摹?br>美中不足的是,这首词上片比较适于通过急促的节拍去配合清晨的忙乱;但同样比
较急促的下片却不很适合较为舒缓的节拍表达人物的内心。所以作了一个句式结构
的技巧处理来缓解。万兄似乎正在琢磨长调的练习,可以帮我看看这种处理是否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目的。如果万兄注意了,会发现这首词的上片所用三、四字句,
多是不完整的,就是说必须要读出下句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比如‘又晨光/这素妆
/比不得/怎敢菱前/厨堂下/拾掇罢/看夫婿’,这些都不是完整的句子,必须赶紧读
了接下来的句子才可以,这样来加强语气的急促。而下片,则有意用完整的句子,
如‘日成年/年成岁月/春暖/秋寒/时光漫渡’等,这些本身已成完整句,不要求紧
接下句地去读它,这样可以稍微缓解一下语气。个人感觉有一些效果,不知各位读
来如何?或许可以作为填词时控制语气拍节的一种手段。
复古
2004/05
附塘沽兄新作:
《清晨》
她熟练地将一天
准备停当:孩子
丈夫,早餐和每一个
阳光照不到的
角落
她喜欢打开窗户
的那一刻
晨光里
没上装的面容
格外平静
在喜鹊的歌声里
她习惯性地
忙碌起来---
将惺忪的房间
唤醒---
抹去家具上
永恒的灰尘
拖一遍
踌躇的地板
然后
将窗帘精确地
卷至固定的
高度
小时候
母亲也是如此
迎接新的一天
旧家具与水泥地
在母亲天长日久的
呵护下
闪闪放光
她很小就学会了
拖地---家里的
学校的---好像
尘土是生活
不可缺少的(如
光阴)成分
今天(一切
就绪之后)
在清晨的静谧中
一种无名的思绪
代替了每日打扫
之后的满足感
她突然发现
脑中一片空白
如有条不紊的
房间
在清晨
隐隐
作痛
[转于"清谈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