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柞里子:2008岁末的尴尬

(2009-01-04 14:43:30) 下一个

1

2008 ,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眼看一年将尽,以为好歹可以平稳混到明年之际,忽又冒出四件尴尬的新闻。

小奥自伊利诺伊邦国会参议员荣登总统宝座,遗下的议员席位空缺待补。怎么补?依法,当由邦长任命。现任伊邦邦长名 Rod, Blagojevich. 。跟据姓氏推测,当是斯拉夫裔之后。查阅资料,果不其然。其父其母,皆是来自前南斯拉夫的移民。俗话道:英雄不问出身。出身如何,并不相干。相干的是: Blagojevich 2002 年以廉洁奉公的形象当选为伊邦邦长。这样的形象怎么挣来?得来全不费功夫?因为前任邦长 George Ryan 因贪污腐败而走人、不旋踵即锒铛入狱 ?

未必如此。有机会,也得善于把握。因不善把握、错失良机而遗憾终身者,大有人在。显然, Blagojevich 不是其中之一。 2002 年同 Blagojevich 竞选的对手恰巧与 George Ryan 同姓,叫做 Jim Ryan Blagojevich 逮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选民大声疾呼:咱不能再选出一个 Ryan 吧?美国选民大都是白痴?有那么好被忽悠?据报道,伊邦的选民还当真有不少混淆这两位并无瓜葛的 Ryan ,因经验不足本来甚至不被本党领导看好的 Blagojevich 居然因此而获胜。

据小奥的某位亲信称:小奥当年是 Blagojevich 帷幄之中的主要谋士之一。出于不言而喻的原因,这位亲信后来修正了这一说法,说他夸大了小奥的作用。不过,依据柞里子的推敲。这事后的修正,实乃欲盖弥彰,难免“此地无银三百两”之讥。

依据何在?小奥在党内竞选时运用的主要策略,正是把黑辣锐说成是克林顿的延续;在大选时运用的主要策略,正是把麦凯恩说成是小灌木的延续。与 Blagojevich 的把 Jim Ryan 说成是 George Ryan 的延续,如出一辙。

不仅止此。当年 Blagojevich 胜出之时的演讲名句是:“ Tonight, ladies and gentlemen, Illinois has voted for change. ”与小奥的获胜演讲相比,难道不是耳熟么?看准选民求变的心理,把自己打扮为改弦更张的旗手,难道不正是小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奥妙之所在么?

由此可见,如果说当年的小奥并非 Blagojevich 的高参,则必定为其高足无疑。

为胜出者的高参,为胜出者的高足,皆不足以为病。令小奥尴尬的是:“廉洁奉公”的 Blagojevich 的前景不妙,大有步其前任锒铛入狱的可能。事出何因?也与小奥脱不了干系。因为漏子正出在小奥遗留的参议员空缺上。

长话短说, Blagojevich 视这空缺为可居之奇货。不给他些许甜头就想要钻营这空缺?嘿嘿!没门儿。他对其手下亲信如此这般说。他开出什么样的价码?咱国人有侈谈上中下三策的传统。无独有偶, Blagojevich 也有上中下三个价码。上价,换取小奥政府内阁部长或者驻外大使。中价,邦长卸任后,在非牟利机构或者工会组织出任年薪 $25 万的职位。下价,为其妻提供年薪 $15 万的就业机会。

美国驻外大使之职,除驻中、苏等重要国度者外,早已沦为金钱的交易。但凡在竞选时出够资本的,想要谋取大使之职,只消向当选者打个招呼,罕有不如愿以偿者。由此可见, Blagojevich 的上价设想,并非异想天开。用议员席位作为交换的筹码,倒是前所未闻。不过,前所未闻,并非等同前不见古人。这设想是否有过不为草民百姓如柞里子者所知的前例?还是确实出自 Blagojevich 的首创?不敢置喙,姑置之勿论。

无论如何, Blagojevich 的上价设想,能令其如愿以偿者,舍小奥之外,别无其人。小奥卷入了么?小奥申明:本人以及下属均未与 Blagojevich 有过不合时宜的交道。不合时宜四字,可圈可点。言外之意是:交道是有过的,只是没有留下把柄,你能奈我何?谁去找过 Blagojevich ?自然是小奥的亲信。不是别人,正是指出当年的小奥为当年的 Blagojevich 高参的那一位。根据 FBI 的窃听记录, Blagojevich 自己认为实现上价的可能性不大。悬!幸亏有这样的记录在,倘若深究起来,小奥自然可以援引之为不曾参与交易的证据;否则,搞不好,尚未登基就得打道回府了。

Blagojevich 卖官鬻爵东窗事发之后,小奥以及其他与 Blagojevich 难免瓜葛者群起而攻之、责令其辞职。这自然在情理之中,无足挂齿。值得一提的是,既经 FBI 一度逮捕,又面临对簿法庭、难免不为阶下囚徒的 Blagojevich ,竟然不顾一切压力,一意孤行,行使其尚未丢失的邦长权力,任命 Roland Burris 为小奥在国会的接班人。

Burris 是什么人物?前伊邦司法总长。不过,更能说明为何 Blagojevich 之所以选取 Burris 的,并非这一官场的背景,而是身为黑裔的种族背景。小奥既离任,国会中便不再有黑裔参议员。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阻挡 Burris 上任? Blagojevich 的支持者如此这般反问。显然, Blagojevich 正想利用美国政治的这一最大忌讳,给他的政治对手们留下一道难题。 Blagojevich 之所以要这么做,显然是出于报复的心理。报复谁?报复给 FBI 打小报告的政敌?想必如此,因为他公然宣称他之所以被“双规”,出于对手的政治陷害。

不过, Blagojevich 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如果小奥不是黑裔,这题目确实有些难。小奥既然身为黑裔,以黑制黑,何难之有?小奥毫不犹豫,立即表示反对。既有小奥带头,国会参议员无后顾之忧,自然立即跟风。

面对这样的局面, Burris 应当如何处置?不是傻冒,自然应当拒绝 Blagojevich 的任命。拒绝 Blagojevich 的任命,不等于拒绝就任参议员的机会。恰恰相反,如此这般,正是以退为进、谋取参议员职位的上策。拿出一副大义凛然的面孔来,牺牲自我利益,拒绝与贪官污吏合作,继 Blagojevich 之后获取任命参议员权力的个人或机构,能舍我 Burris 而他取么? Burris 之智,竟然不足以知此,不仅接受 Blagojevich 的任命,听任 Blagojevich 拿他当枪,而且声称什么 Blagojevich 的问题不是他 Burris 的问题。套用一句俗话,真是“做梦娶媳妇”。套用一句孔老二的哲言,真是“其愚不可及也”。

伊邦能够有 Blagojevich 这样贪狡的邦长,能够有 Burris 这样愚昧的司法总长,自然不仅是小奥的尴尬,不仅是伊邦的尴尬,也是美国政治的尴尬。

2

“无独有偶”真是妙语如珠,天下事难得逃过这四字。正当伊邦参议员空缺捅出漏子之时,新约克邦参议员空缺该交给谁?竟也成了众目关注的新闻。

新约克参议员席位之所以空缺,因为黑辣锐接受小奥之请,即将出任小奥内阁的外交部长。美国的 state department ,原本叫做 foreign affair department 。改名之后,职权未变,仍旧相当于他国的外交部。中文译者不明究里,误将这部门译作国务院,并且别出心裁,不称这部门的第一把手为部长,改而唤作国务卿,以至不少国人至今误以为美国的 state department 相当于中国的国务院,从而误会所谓国务卿者为相当于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职位。

据美国政界要员回忆录等著作的透露,美国部长的职务,包括所谓国务卿者在内,亦并非是不可交易的对象。不过,交易的筹码,往往并非金钱而是权力。比如,许以部长之职,换取政治上的支持等等。黑辣锐竞选败在小奥手下之后,旋即成为小奥的支持者。从其夫妇二人竞相为小奥上台奔走而不遗馀力的情形推测,幕后的交易想必有诸。

这类交易既有先例可援,自然不足以为小奥之病。不过,黑辣锐在竞选时经常标榜其外交经验。小奥反唇相讥,笑称黑辣锐所谓的外交经验不过是充当国宴席上陪吃陪喝的女郎。黑辣锐的外交经验既然不过如此,选取黑辣锐为外交部长难道不令小奥尴尬么?

自以为深谙美国政治者闻之,或者会嗤之以鼻。嘿嘿。竞选时说的话,怎么当真?其实,柞里子深有同感焉,只是觉得荒谬无比。何以言之?既然竞选时说的话不能算话,只能当个屁,花那些接近天文数字的钱做竞选演说、卖竞选广告、搞竞选辩论会等等等等干什么?美国选民当真那么傻,一次又一次被竞选者忽悠而乐此不疲?没人觉得尴尬?

不过,新约克参议员空缺该由谁顶替的尴尬不在此。在于何?在于一个姓肯尼迪的女人宣称她有意获此席位。肯尼迪并不是个生僻的姓氏,不过,在美国一提到肯尼迪,不能不令人联想到遇刺丧命的总统约翰·肯尼迪。这个姓肯尼迪的女人之所以认为她有资格获此席位,也正因为她不是别的肯尼迪,正是约翰·肯尼迪之女。

根据法律,但凡美国公民并且在新约克邦定居者,都有资格成为代表新约克邦的国会参议员。肯尼迪之女既然具备以上条件,其接替黑辣锐遗留下来的空缺的愿望,难道有什么不妥么?倘若这女人竞选参议员,绝对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不曾竞选过任何政治职位,仅仅利用其身为太子党的出身而谋取由邦长任命的席位,就不是不可以非议的了,虽然并不违法。以肯尼迪家族在美国政界的权势,巴结上这门关系绝对是后利无穷,现任新约克邦长有种抵制这样的交易?如果没有,能不令其感到尴尬? 更有意思的是,现任新约克邦长之所以能成为邦长,不是选举的结果,而是原任邦长因嫖妓被揭发而被迫辞职的结果。肯尼迪之女谋取参议员空缺之举,不仅把现任新约克邦长推到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境地,而且也不免重新揭开因旧邦长去职而令新约克邦政界蒙受尴尬的旧疮疤。一举而获两尴尬,自己却不觉得尴尬,恬然侈谈其多么有资格成为参议员,亦大奇。

更令人惊奇的,却还不是肯尼迪之女,而是美国的媒体。在肯女公开其谋取参议员席位之后,美国媒体竞相追述历史,说什么肯女之举,不过是要接下曾经掌握在其叔父罗伯特·肯尼迪之手的席位。不错,其叔的确曾经是代表新约克邦的参议员。问题是:参议员的席位难道是应当世袭的?生为已故参议员之侄,难道就比一般人更有资格成为参议员?问题还不止此。每邦参议员二人,怎么就知道黑辣锐遗留下来的空缺与 40 年前罗伯特曾经占据的席位一脉相承,而不是另一个空缺?

3

Lehman Brother 破宣告产, Merrill Lynch Wachovia 先后被 Bank of America Wells Fargo 收购, 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相继改头换面, Citigroup 凭借联邦政府的资助得以起死回生。原本以为 2008 的金融风暴至此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孰料 12 月中旬墙街竟然抖弄出更加尴尬与震惊的新闻: Bernard Madoff 被捕了。

Bernard Madoff 是何方圣神?即使不知道 Bernard Madoff 是何方圣神,总该不会没有听说过 NASDAQ 吧?在墙街圈内, Bernard Madoff 几乎就是 NASDAQ 的同义词。 NASDAQ 的诞生与壮大, Bernard Madoff 功莫大焉; Bernard Madoff 的投资公司曾经既是 NASDAQ 最大的买家,也是 NASDAQ 的最大的卖家; 1990 1993 年, Bernard Madoff 本人正是 NASDAQ 的董事长。

这么一个风光人物,因何被捕?因为 Bernard Madoff Palm Beach 乡村俱乐部中炙手可热的会员。 Palm Beach 乡村俱乐部又是个什么去处?所谓乡村俱乐部者,清一色是有钱佬的游乐场所,通常包括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等。令 Palm Beach 乡村俱乐部与众不同之处有二。其一,这乡村俱乐部是犹太人的俱乐部,不是犹太,即使有钱,莫得其门而入。其二,即使是犹太,即使有钱,倘若那钱来得“不干不净”,同样免谈。

Bernard Madoff Palm Beach 乡村俱乐部中炙手可热的会员,不假。说 Bernard Madoff 因此而被捕,那当然就是开玩笑了。美国的司法机构操纵在有钱佬之手,美国的上层社会比以色列还以色列,怎么会因为是有钱的犹太而被捕? Bernard Madoff 的麻烦不在此,在于他干干净净地骗取了 700 亿美金。上当受骗的,不仅包括 Palm Beach 乡村俱乐部中的显赫会员、非犹太但同样钱势兼有的 WASPS 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而且包括一系列高档次的银行与投资公司。比如,瑞士银行 UBP 经营的 22 个基金之中,就有一半以上把成千上万的资金投入了 Bernard Madoff 打造的黑洞。结果自然是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因有不少基金卷入,受害者远远不限于有钱有势从而有幸接受 Bernard Madoff 的直接服务者,而且包括众多节衣缩食从而勉强有所积蓄的草民。贻害有多深?有多远?恰似“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瑞士依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原本有二:手表与银行。自从石英手表问世以来,手表业的垄断地位被日本打破,银行遂为瑞士一枝独秀的行业。令金融高手如云的瑞士银行都不免落入其圈套, Bernard Madoff 究竟使用了什么高招?说来奇怪,并非是什么高招,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庞氏骗局。所谓庞氏骗局,因意大利移民 Charles Ponzi 而得名。上个世纪之初, Charles Ponzi 以高利率为饵,骗取大量资金。如何能够成功蒙人?不见利息自然是休想。利息从何而来?并非来自对投资者所投放的资金的运作,而是来自投资者的资金本金。倘若投资者不断后继有人,倘若投资者的数目与日俱增,倘若投资者并不要求取出投入的本金,那么,这样的骗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问题是,以上三个前提皆不可能永远成立。 Bernard Madoff 的骗局在成功运作至少 10 年之后穿梆露馅,正是因为有投资者要求提取 70 亿本金。 Bernard Madoff 无法偿还,只得道出行骗的真相。

Charles Ponzi 并不是这种骗局的发明人,只是令这种骗局在美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而已。或问:庞氏骗局既已在美国轰动一时, Bernard Madoff 怎么可能成功地抄袭长达至少 10 年之久而不败漏?以柞里子之见,答案只有一个,即 Bernard Madoff 是个成功的犹太。美国金融界操纵在犹太人之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凡成功的犹太,未尝不能在美国金融界游刃有馀。换作其他人种,绝对不可能成功。比如,倘若换作国人,自己人的圈子内有钱者屈指可数,想忽悠犹太或者 WASP 入彀?没门。能够骗他个十万八千就算是极其成功的了,上哪去骗 700 亿?倘若换作阿拉伯人,一动手恐怕就会遭到 FBI 的盯梢,一举一动皆被窃听偷窥,虽寸步亦复难行,何成功之有?不信?君不见 2009 元月初吉,一干美籍阿拉伯裔仅仅因为在飞机上谈论几句哪个席位更加安全就遭邻座老美检举而被轰下飞机接受 FBI 的调查么?

或问:难道因为是犹太,就没人怀疑、没人检举了么?并非如此。早在 9 年前, Bernard Madoff 投资公司的巨大“成功”就遭到 Harry Markopolos 的怀疑与检举。 Harry Markopolos 是何人?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时 Harry Markopolos 任职于某投资公司,该公司的投资策略与 Bernard Madoff 投资公司所“使用”者相同,业绩却相去不可以以道里计。怎么回事? Harry Markopolos 的老板令 Harry Markopolos 调查研究一下。 Harry Markopolos 调查研究之后,得出 Bernard Madoff 投资公司绝不可能造就辉煌业绩如此的结论。为慎重起见, Harry Markopolos 又求教于某数学专家,数学专家得出的结论亦复如是。于是, Harry Markopolos 将其调查研究所获,撰写为详细报告呈送监督管理投资交易的机构 SEC 。岂料检举报告一去竟然如同黄鹤,渺无回音。 Harry Markopolos 锲而不舍,怀着“秋菊打官司”一般无二的执着,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告 SEC ,结果皆如泥牛入海,化作乌有一先生。由此可见,美国的金融管理与监督,虽然自以为完善,其实大有可议之处。

Bernard Madoff 骗局而败漏的尴尬不仅止此。如果剔除高利回报的花言巧语,如果集资者只是收取合理的管理费用而不盗窃投资者的本金,所谓庞氏骗局者,还是骗局么?说不好,姑且称之为庞氏骗局的诚实版。这样的诚实版存在么?嘿嘿,岂止存在而已,但凡生活在美国者,皆不免为这一版本的入伙人。因为美国的所谓社会福利保险,正是这样的版本。如果下一代美国人不肯缴纳社会福利保险费,如果下一代美国人人数有减无增,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险,必然如 Bernard Madoff 或者任何其他庞氏骗局一样,穿梆露馅、死而后已。

4

继续称道一下“无独有偶”。下一件令人尴尬的新闻,同样出自犹太人之手。

如今的犹太,以两件事情闻名于世。其一:善于理财。其二:惨遭迫害。关于其一,可于上文窥见一斑。

至于其二,不知道被多少论文、杂文、文艺作品叙述、探讨、分析、表现、升华过;也不知道被多少论文、杂文、文艺作品不厌其烦地反复叙述、探讨、分析、表现、升华过。

世事无论多么美好,赞美过度,就会走向方面。世事无论如何真实,强调过分,也会走向反面。犹太的宣传高手难道不此知?不可能。既能出耶稣,又能出马克思,这么一个善于煽情与发动群众的民族,其精英怎么可能会浅薄愚昧以至于斯?

既然不可能如此,难道是别有隐情,利令智昏遂不能知?很可能如是。什么隐情?如今的犹太早已不再是孤独弱小、遭受凌辱、面临死亡的民族。在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支持下,犹太不仅已经复国 ,不仅已经通过武力强行数度扩张其经由联合国规定的领土范围,而且早已拿出当年基督徒欺凌、迫害犹太人的手法对付因其复国而沦为难民的巴勒斯坦人。唯恐不这么反复强调其遭受迫害欺侮的历史,就不能将其迫害、欺侮他人的现实涂上正义、光明的色彩?窃以为舍此之外,别无可解释者。

或曰:联合国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规定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不错。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联合国的确无此资格。不过,以色列不予这绝大多数国家之列。以色列复国的依据,正是联合国通过的决议。这决议本身极其荒谬,倘若但凡丧国两千年者皆应当在旧地复国,这世界还能有安定的可能么?制定、支持、令这一决议得以通过的美国,其立场更加荒谬。美国的建立,以消灭美洲土著为前提。如果犹太可以复国,难道美国就不怕美洲土著援例么?稍思之,便不难看出,由联合国的这项决议所体现的,并非是同情、支持、扶助弱小民族的精神,而是强权称霸的精神。我美国强,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我美国说犹太可以在以色列旧地复国,犹太就可以在以色列旧地复国。有谁敢说美洲土著也应当援例?谁也不敢。就算有谁敢,管个屁?你能把我美国从地图上抹煞?你有本事令我老美沦为难民?

世事本来是、从来是,将来必然依旧是强者说了算数。所以,对于联合国的荒谬决议,弱者只能接受;对于以色列违背联合国决议的武力扩张,弱者也只能接受。不过,人不能里子面子都要。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这就是过分了。自己强,过分未必是明智之举,因为你未必能永远强。靠别人支持而后强,过分就更非明智之举了。一旦美国失势,或者一旦美国不再视以色列为其最可靠的枪杆子,以色列得面对的,是阿拉伯的包围。如今过分的得意,必然为那时的无穷后悔播下种子。

渲染犹太遭受迫害的作品多得不胜枚举,这里只打算举出一个特列。这例子之所以“特”,因为所述内容与情节皆不落俗套。十多年前, Herman Rosenblat 及其妻 Roma 在美国通俗文化头号宣传旗手 Oprah Winfrey 的电视节目中亮相。 Herman 声称他之所以能不死于纳粹德国的 Holocaust 集中营,全靠 Roma 从集中营的栏栅之外每日递给他一个苹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Herman Roma 在北美不期而遇,结为夫妻以至于今。好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Oprah Winfrey 感动得无以复加,声称这故事为“ the greatest love story ”。

Herman 的故事既经美国通俗文化头号宣传旗手 Oprah 的盖棺论定,自然是不胫而走。从此, Rosenblat 夫妇到处演说,把这故事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文字的、荧屏的、网络的转述遍及全球。犹太宣传高手深谙宣传得从儿童入手之要,不旋踵即据此而写成一本儿童读物,取名 Angel Girl 。高手们当然也知道从儿童着手并不等于到儿童为止,接下来,就有大部头的著作即将出版,有大银幕的电影即将上映。

可惜,好景只有十年之长。 2008 最后的周末,出于柞里子不明的原因, Herman 正式道歉。这所谓的天使女郎,原来不过是行骗女郎, Rosenblat 夫妇叙述的故事原来不过子虚乌有,纯属捏造。尚未出书的出版商闻讯而震惊,紧急停止出版之馀,立即索赔预支稿费。儿童读物的出版者闻讯,自然也是大惊,大惊之馀赶紧收回发行。电影制作者却居然不予理会,声称虽然虚假,却不失为好故事,照拍不误。原本有几个专靠研究纳粹德国迫害犹太混饭吃的教授一开始就质疑 Herman 故事的真实性,苦于远远不是 Oprah 的对手,其质疑的声音湮没无闻,此时自然是笑逐颜开,争相撰文自我宣传其预见之正确。喜庆之馀,自然也没忘记提醒大家千万注意不要因此而漠视或者甚至怀疑 Holocaust 的存在。

顺便说一声: Herman 的道歉,在时间上与以色列的空袭巴勒斯坦不谋而合。出于鬼使神差?想必只有教徒们心目中的上帝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