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柞里子:美中贸易逆差何去何从?

(2007-02-15 20:59:49) 下一个

            甲方是老字号,非高利润的生意不做,非高档的货色不卖。乙方是新开张的小铺子,买卖不在乎小,价钱不在乎低。甲方从乙方买的东西多,乙方从甲方买的东西少,再自然不过了。有谁会不以为然?如果有谁觉得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占便宜的非甲方莫属,吃亏的舍乙方为谁?除非甲方精神有毛病,否则,甲方绝不会强迫乙方提高价格,向甲方看齐。当然,那是说:如果甲乙两方皆是家而不是国的话。如果把甲方换成美国,乙方换成中国,上面虚设的例子就成了美中贸易逆差的实际问题。 一旦变成这实际问题,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2006年美国创下贸易逆差7, 636亿美元的新记录。7, 636亿美元是多少钱?如果心中无数,不妨设想以每秒24,213美元的速度花它个一整年,年终结账的总和会是多少?嘿嘿!比7, 636亿还要略少1个亿。创下这么一个新记录,美国人没有觉得占了便宜,而是觉得吃了大亏了。吃了大亏该怎么办?当然是要消除这贸易逆差而后快。这么大的贸易逆差并不都来自中国,不过,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逆差国,于是,美国要消除这庞大的贸易逆差,中国责无旁贷。

中国责无旁贷?不错。美国人是这么说的。如何负起责任?把中国货的价格提高?不错。不过,这一回美国人却没有这么说。美国人的说法是:人民币的价格定得太低了,得往上调调才能符合其真实的价值。这说法难道更有技巧,从而更有说法力?美国人想必对此深信不疑。

            为什么把甲方换成美国,乙方换成中国,贸易逆差就不仅成为问题,而且成为需要中国有责任予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美中贸易逆差导致美国的一些产业萧条甚至倒闭,萧条与倒闭导致一些人口失业,失业导致社会问题,等等等等。乍听之下,这解释似乎言之极其成理。细思之,其实却不能自圆其说。为什么?因为因中国廉价产品进入美国而受挫的行业只是美国经济中极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从事其他行业的美国人不仅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经济利益损失,而是恰恰相反,是大获其利。

如何大获其利?简言之,近十年来,由于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日益增多,美国几乎没有通货膨胀;由于中国大量收购美国的国债,美国的房屋贷款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准。前者意味着美国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与服务,后者对美国人的利益就更大了:本来买不起房子的人,因此而可以居者有其屋;本来只能买得起30万房产的人,因此而可以乔迁50万的大宅;本来只能买得起一幢房屋的人,因此而可以投资两、三处房地产。

提高人民币的价格,势必导致中国制造的商品价格升高。其直接的后果有二:其一,美国人必须为同样的商品与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换言之,日常生活质量势必有所下降。其二,中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换言之,中国收购美国国债的能力势必有所降低。前者意味着美国通货膨胀在所不免,后者意味着美国利率增高在所不免。对美国而言,二者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提高人民币的价格,也并不能令美国萧条倒闭的产业起死回生。美国产家为什么把工厂往中国搬?不是因为美国的资本家热爱中国的共产党,只是因为中国的劳力价廉物美。世界上劳动力远较美国低下的国家远不止中国一个。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日,一旦在中国生产因成本提高而不合算,其他国家自然会应运而兴,顶替中国的位置。其结果只是把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转换成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逆差,而并不能消除美国的贸易逆差。换言之,即使目的仅在拯救因美中贸易逆差而受害的一小撮,迫使人民币升值也绝不可能是行之有效良策。

由此可见,令美国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民币的价格过低,而在于美国劳力价格过高。既然如此,解决美中贸易逆差的办法,自然也就不应当是迫使人民币升值,而应当是迫使美国劳力贬值。不过,世上应当做而没人肯做或者敢做的事情多如过江之鲫。靠选票生存的政客所最不肯做与最不敢做的事情是犯众怒。而主张劳力贬值,则不巧正好是犯众怒之最。因此,美国政界听不到重新定价美国的劳力的主张,只听到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足为奇,势必如此。

奇怪的是,人民币当真升值了。希望是出于敷衍美国政客的需要,适可而止;而不是屈服于美国政府的压力,或者更糟糕,当真以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从而一升再升,一发而不可收拾。倘若真如此,则绝对不是中国之福,也绝对不是美国之福。一举而两失之,灾莫大焉,主事者不可不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