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

眼见我所闻耳闻我所见 手写我所感心感我所写
个人资料
正文

假仙真人再读《围城》 (二、人生的思考)

(2007-02-26 17:19:35) 下一个

假仙真人再读《围城》

(作者:假仙真人,200689

二、人生的思考

小说写了恋爱、婚姻、工作、社交,展示了人生的顺境和逆境,这都是人生。咱现在就离开书一点距离,来品读一下人生。

从社会现象来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们分分合合进进出出走走停停。从理论上讲,也就是把人的生存状态分成两类,即相对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达到动态平衡之后,人的生活相对稳定,如果没有大的变故或外力扰动,这种相对稳定状态将持续下去。重大变故或外力扰动,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造成失衡,从而进入不稳定状态。在经过调整之后,人生会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稳定状态。整个人生,充满了这种稳定平衡、失衡调整、新的稳定平衡等周而复始的运动。在这里,自然科学里的牛顿定律似乎可以借用一下,即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事件会按照原来的轨道运行。惯性使然。外部力量和自身欲望,都有可能带来改变。

对于人生,最恰当的比喻,还是那个“人在旅途”,旅途上必有客栈。有动有静,有走有停,人生的经历,全在里面了。使用《围城》语言总结一下,就是:

住在城里的人,有出来的,有不出来的;城外的人,有进去的,有不进去的。进进出出,出出进进;进了出,出了进。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经历大都如此。

姑且把这称为假仙真人人生第一定律,即人生经历定律。

人,很难摆脱自身的欲望。对权力的贪求也好,对钱财的贪求也好,对美色的贪求也好,对名誉的贪求也好,都受到人的基本欲望,即食欲和性欲的驱使和制约。在这里,俺不能不钦佩造物主的高明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在欲望掩盖之下,在对爱情和生活的追求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俺借此机会顺便提出一个猜想,即在男女双方愉悦高潮中孕育的后代,健康聪明。俺说了,你听了,就算过去了,不再提。

婚姻,想吗?想,是有条件地想,是没有办法地想。如果不是社会的制约,那婚姻这种两性结合的方式就不会普遍存在,代之以同居,代之以一夜情。即便是婚姻,也不一定就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将重现,一妻多夫将出现,甚至多夫多妻也会出现,形式应该有点像现在的“换妻俱乐部”。人呐,欲壑难填。都是些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的主,都是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货色,都是些念念不忘“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的东西。

婚姻,当然可以说是围城。但如果硬要说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并非普遍真理也不是普遍适用。婚姻也罢,其他事情也罢,都不是普遍适用的。当然可以说是真理,或进一步称为“赤裸裸的真理”,但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真理,因此只能修正为“局部真理”。 所谓“围城”理论,不过是小说家言,当然不必苛求。只要故事引人、语言漂亮,在具体环境条件下讲出的故事进程符合逻辑,应该说就很不错了。倘能再抽象出个把“局部真理”,必能招来崇拜者无数。

可以这样说,城里的人,有想出城的,有不想出城的;同样,城外的人,有想进城的,有不想进城的。具体组合一下,可以得到四种社会心理现象:

第一种是公车现象:城外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不想出城。城市生活令人向往。一旦城市人口趋于饱和时,城里的人就不希望城外的人再进来,为此还会采取种种措施,比如户口限制、居住证限制等。这种现象称为公车现象。大家可能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公交车一进站,大家蜂拥向前;车下面的,希望挤一挤,让他上去;车上面的,想自己能宽松一些,不希望再有人上了。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中国各大城市似乎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这种状态。当然这是种比较自私的现象,或者说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体现。也就是说,住在城里的人想住下去,城外的人又想挤进来,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第二种是围城现象:城外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市生活听说不错,想进去生活,但实际情况却不是想象的那样,因此大失所望,想逃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围城现象:围在城外攻城的军队想冲进去,困在城里的平民士兵想逃出来。这种现象在战争时期比较常见,和平时期比较少见。其心理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归结一下就是: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第三种是漩涡现象:城外的人不想进城,城里的人想出城。这个城市的生活,不如其它地方了。这种现象多见于城市衰败之时,多见于城市爆发鼠疫非典等疫情之时。这种现象叫做漩涡现象,是说人世就像激流大海,激流中时见漩涡,而人似片叶随波逐流。不幸卷入漩涡中的人,即使不送命,也得脱层皮。别人,只能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施以援手,多数只能旁观,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卷进去,默默祈祷自己不被卷进去。这种现象,可以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来解释。这说明,困在是非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不敢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第四种是恋家现象:城外的人不想进城,城里的人不想出城。城里的人,习惯了城市生活,不习惯城外的生活;而城外的人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这两种人相安无事,互不羡慕。这种现象,常见于一些土著居民的保护地区,常见于不同文化间的偏见。这种现象称为恋家现象,可以用“月是故乡明”来解释。住在城里的人想留在城里,城外的人想留在城外,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就人生而言,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想”与“不想”是相互转换的。想有想的理由,不想有不想的道理。人生,就是在这种抉择、惯性运动中,抵达生命的尽头。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人生愿望定律,即假仙真人人生第二定律:

圈在城里的人,有想出来的,有不想出来的;城外的人,有想进去的,有不想进去的。想进,想出,不想进,不想出。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围城现象和恋家现象,看似相反,实则本质相同,体现的都是对陌生环境的不解和误解。同样,公车现象和漩涡现象,看似相反,实则也相同,体现的都是“趋利避害”这一人的本能。仔细看一下,似乎也都可以看成是反围城现象。

还有另外一种反围城现象,更为深刻一些,就是城里的人不想出城,却被逼出城,比如知青上山下乡,而城外的人想进城,却不准进城,比如盲流迁徙。这不再是简单的人生经历,也不再是简单的人生欲望,而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环境与作为个体的人之欲望的碰撞,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欲望的制约。人生的无奈,也多来自于此。“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说的就是这个。不是有人因此劝你要“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吗?

常想一二,好事自然来。人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人人都有可能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个,以后有时间再谈。在这里只提出假仙真人人生第三定律,即人生境遇定律:

城里的人,有想出来却出不来的,有不想出来却被赶出来的;城外的人,有想进去却进不去的,有不想进去却被逼进去的。要你进出,不想也得进出;不要你进出,想也不能进出。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境遇大都如此。

人生,就像鸟在空中飞,就像鱼在水中游。鸟飞,要识得风性辨得气流;鱼游,要识得水性辨得水流。个人,就像鱼就像鸟,能力有限。鸟把这有限的能量用在寻找气流上,鱼把这有限的能量用在寻找水流上。鸟借风力顺着气流飞,可以在南方越冬在北方度夏。鱼借水力顺着洋流游,可以在南方生活在北方产卵。人呢?当然能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自身生存的顺境。

人生,人人都有体验,人人都有教训,人人都在走自己的路。那就走下去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