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家妈妈

写儿童故事几年,终于鼓起勇气给大家看,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个人资料
正文

与熊磊、阿甲等文化名人谈现代艺术(2)

(2009-06-08 10:23:05) 下一个

 

熊磊的留言:

我以前也特别排斥这类艺术,小时候学的都是如何欣赏美。长大之后接触当代艺术,发现很多是不美的,心里难以接受。但后来了解多了,竟然也慢慢喜欢了。


我觉得对于孩子,不要帮他拿主意。带他去看看当代的展览,看他自己的反应。我们不喜欢,是因为我们接受了传统的美术教育。他们是全新的,或许看了就会喜欢图画书和当代美术都有一个作用,让我们的审美变得开放。


这对孩子将来的审美是有好处的。在北京,我们都带孩子去
798,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种庞然大物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促使他思考。当代艺术之所以取代传统艺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是让我们被动地来接受美,而是主动地思考什么是生活。


呵呵,说这么多,主要我太爱那个大蜘蛛了
 :)

两年前看到它的照片,我就一直迷恋它,今天又在你这里看到,就算是老朋友了。

当代艺术的好处,我来说说,我不必了解这个作品的背景,也能说出我的看法。即便我的看法跟艺术家本意完全不同,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件作品,对于我就是这样的,每件作品只有观者有反应,才算最后完成。


我想艺术家是在描述当代的网络社会吧。蜘蛛的八爪,把网络具像化。然而高科技沟通的发明,真的帮助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吗?


在农村,每个人都是熟人,都可以互相帮助。
在城市里我们居住的小区,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陌生人。我们以为在控制科技。可是,实际的真相难道不是科技在控制我们吗?

 

我的回复:

受教了!谢谢!

看了您的一席话,我觉得自己好象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我似乎已经到那个年龄段,要固守点什么、捍卫点什么。我觉得你们这样的艺术家在艺术上已经登堂入殿了,在艺术上可以挥洒自如,进入一个自我、自由的高境界,那可能就是艺术了,嘿嘿。而象俺这样的在艺术殿堂之外的人,对艺术家是充满敬意的,对艺术是虔诚的,认为它是美的、雅的。当现代艺术家把他们的抽象作品摆在俺的面前,俺看不懂、欣赏不了,就有点懞懞的,心里还有点慌慌的。所以,(做恳求状),大艺术家们,你们在玩艺术的时候,也别玩得太投入、过火 了,照顾点你们身后俺们这样的追随者的理解力和情绪吗,哈哈。

对于那个蜘蛛雕塑,您欣赏、甚至迷恋它。您说您对它的理解看法可能和作者本身的看法完全不同,也没有关系。我觉得这很有意思,现代雕塑给观众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但我也想,这是不是现代雕塑这一艺术形式在表达、传达作者看法、观点的功能上弱些,比同为现代艺术的诗歌、音乐还弱呢?

我同意您的观点,带孩子多看,看当代艺术,不要帮他们拿主意,培养他们开放的审美。但隐隐的我也有一点点顾虑,当代艺术有点象快餐,怕小孩子吃多了不好消化,造成些许的审美混乱。

再次感谢您来我的BLOG,给我留言!


我的后话:

看了熊磊的留言,我的第一印象他是背着思想包袱的艺术家,有点忧国忧民忧教育。我断定,他是大好人一个,是可以“欺负”滴,是没有危险滴。


我仔细地想了想,我小时候接受的美术、美学教育几乎是零。不过没事,不影响吃饭、长个和童年快乐。“审美”这一名词,我是上了大学以后才听说、知道的。感慨一下,这个词造的真高级、真有水平。知道了“审美”也不管用,因为那时流行的“红裙子”、“蝙蚨衫”、“脚蹬裤”,俺都美滋滋地穿过。不过现在想来,那都是一个个亲切的、可爱的回忆。


审美、审美观是依时代、环境而动态变化,伴随人的一生的成长而成长的。


我又仔细地想了想,我的两个在西方国家长大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没接受过什么美学的教育。他们都不知道“审美”这个词。他们不懂审美,可懂得臭美,不漂亮的不穿,嘿嘿。


我看到蓝袋鼠动态上介绍这个讨论时写有:一个
5-9岁的孩子,正是形成审美观的重要时刻。那么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或保守或开放,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这有点过于严肃、紧张了。“5-9岁和重要时刻”,不知怎的,我就联想到那个“起跑线”的理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觉得审美、审美观是个大词,不适合常常挂在嘴边,有身份的人偶尔蹦出一句、两句还行。审美是很自然的事物,过分强调会别别扭扭的,竭力追求会反而不得。我就崇尚美在自然,美在真诚。


糟糕了,我在上一篇里把自己定义为守旧派,定义早了。我应该是属于自然派,响亮又环保,一人占一山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