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11)
2008 (200)
2009 (187)
2010 (177)
儿童文学的范围很广,写真实生活算一种,写童话幻想算一种。很多人喜欢儿童文学是冲着童话幻想去的,而我偏对这类的故事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我喜欢看的是真实生活的故事,特别是写小女孩子的故事。小姑娘特有的率直的天真,细腻的小心思、纯洁的幻想,和父母的亲情,它们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美好境界和情感。我写的也是这一类故事。
我不是不喜欢童话故事,有些故事象《小蝌蚪找妈妈》,富有童趣的,我就喜欢。但当我上次回国,看到国内铺天盖地的童话书、还看到什么金版银版安徒生童话时,我觉得很诧异。为什么国内这么热衷童话故事?热衷安徒生?我们这里安徒生诞生100周年没有任何动静,我从来就没有见到书店里卖安徒生的书。
童话比生活中真实的故事高级吗?我不这样认为。
首先,童话是低幼类,大多是给学龄前孩子看的。
其二,童话要有童趣。不是一个故事在生活中不合情理,说不通,放到小猫小狗身上就合理。不是一个故事小动物当主角,就成了童话故事了。
其三,童话不比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想象力更丰富。我写的一系列可爱中国小女孩MeiLing在加拿大成长的故事,只有不到10%的内容是真的,90%多的内容是想象虚构的。我曾看到一篇余华的访谈录,他谈到他的小说《活着》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偶然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听一首美国歌,写了一个反映一段特定中国历史的不朽故事,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创作力。
其四,有的童话故事会给有些敏感孩子的“思想”带来困惑甚至害怕。我清楚地记得我6岁刚上学识字后,从同学处,看到第一本童话故事书的情形。那是一本很旧的没头没尾的苏联的童话故事,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名字,它讲番茄兵,洋葱头打仗。里面的番茄、葱头会说话!我惊愕无比,小小的心脏砰砰地跳,怎么回事,真的假的,番茄、葱头怎么会说话、打仗呢?我也不敢问别人,心里多日揣着个沉甸甸的小秘密,神经兮兮的。我有段时间我拒绝吃番茄、葱头,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为什么。
我回国看到国内儿童图书市场很繁荣,但我发现益智类的书多、幼稚的童话类书多、天马行空的科幻类的故事多,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心灵类的儿童文学性的书少。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喜欢我的孩子看后者,我喜欢我的孩子看纯净的故事,因为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
想想是很心痛,还觉得时间紧迫,中国的图画书不赶紧抓紧学习、努力、去踏踏实实地干,这个市场就要恭手相让了。我们的孩子们就要在伴随西方、日本、韩国的童书长大了。
国内童书界现在风行外版引进。国内原创图画书的内容多是情节简单到几乎没有,绘画更是幼稚粗滥。正象你说的,不是一个故事小动物当主角,就成了童话故事了。而国内的儿童图画书很多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大人对孩子的说教用动物的形象来演示一遍。
国内儿童出版界和其他行业一样,浮躁而求近利,没有几个是带着童心和幽默感为孩子写书为儿童创作的,主要为的是家长和市场需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更不要说,了。
嗯,国内出版社也是借安徒生诞生100年之际炒做一把,热卖一些书。
国内还是有些浮燥,写儿童故事的人得耐得住寂寞,心里得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