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家妈妈

写儿童故事几年,终于鼓起勇气给大家看,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个人资料
正文

学而优则仕

(2007-05-20 06:16:47) 下一个

万维五味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地评于丹的活动。喜欢于丹和不喜欢的于丹的五味学者们唇强舌战,很是热闹。我自知古典文学知识太贫乏,也没有读过《论语》,不敢发言。我还感到,小时候批林批孔批坏了,我对孔子尊敬不起来了。我觉得在中国当今社会中,有人能面向大众讲解我们的传统的哲学、道德和思想是件大好事,应该有人来讲。但我看过于丹的一点录像,不是太看的下去,她的语调,我不是很喜欢,有一点点说教。

五味斋王富贵同学提到了“学而优则仕”,我感到我终于有发言的机会了,因为不久前,我看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正好提到“学而优则仕”。

下面为关于学而优则仕的一段转贴:

文革中批判孔孟之道,其中有一条就是批判孔子宣扬的读书做官论,根据主要就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对这句话的解释则是:读书读得好就可以做官。对于这种解释,当时的人们都深信不疑。

后来读《论语》,读到了《子张》一章中的原话,原来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按照前面的理解,把这句话完整地译成现代汉语,则必然是:做官做得好了就可以去读书,读书读得好了就可以去做官。这样一译,就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了:难道读书与做官是可以循环往复的么?从古到今虽然有无数读书读出头去做官 的,可是有哪一个做官的人再回头去读书做学生呢?

再后来,读到了有人引用《论语正义》的一种解释:古者大夫士,年七十致事,则设教于其乡。大夫为大师,士为少师。是仕而优则学也。学至大成乃仕,是学而优则仕也。觉得这种说法也很勉强,因为大夫士到了七十岁不再从政之后,只是设教于其乡,是教书,而不是读书。所以并不是仕而优则学而是仕而优则教。但究竟怎样解释原句为好,也只好存疑。

最近读书,偶尔翻到了《说文解字》对的释义:优,饶也;饶, 裕也。这才恍然有所悟。原来,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中,并不是优秀优异之类的意思,而是指行有余力。于是,这句话应该解释为:为官做事,如果行有余力,则可以多读点书;读书学习,如果行有余力,则可以去谋 取一定的职务做点事情。孔子的许多学生就正是这样做的。

据考证,一词的主要含义,在先秦时就是;而优秀优异之义,则是在汉代以后才产生的。所以,把学而优则仕解释为读书读得好就可以做官,其实是以今训古,望文生义;似是而非,闹出笑话,也就是难免的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