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个北京拽男人 >>
(2007-06-17 11:25:15)
下一个
经典幽默网文:嫁个北京拽男人
我哥到上海出差时,我妈叫他争取娶个上海姑娘来,他说太累。
可轮到我要到北京出差时,全家却要我设法嫁个北京的男人,原因不言而喻,
因为我爸是北京人。可今天的北京早已不是当年的北京了。等我真正到了北京,并
生活上半年一载的,您别说,北京的男人还真是和别的地方的不一样----特别拽!
咱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话虽如此,但现在在大陆都讲究个“概括”、“总结”,
要有“观点”,更何况北京人自有他的特点,什么数代古城,什么伟大首都,什么
精典与物俗的结合,什么传统与现代的产物,这天子脚下的人们,多少受些熏陶。
西皮京韵二锅头,同仁堂外前门楼,大碗茶喷四合院,说话最冲北京妞儿。老玩意
儿虽然好,但说着无聊,听著没劲。咱只侃侃这北京男人:“北京男人”,那可不是
随便叫的,搁过去叫“爷”。现在虽然不兴这个了,冷不丁喝一声,也是“爷们儿”,
拍拍肩膀,那就是“哥们儿”。
北京男人活得潇洒。哥儿俩一见面儿,“哟,你小子混得不错呀,最近在玩儿
什么呢荫”。毛领袖说过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北京男人更怕“认真”。“混”和
“玩儿”,代表了一些典型心态,最怕的就是“太当回事儿了”。什么“艰苦创业”,
什么“坎坷荆棘”,北京人讲话“您省省罢”,搁我这儿,女娲补天和家里糊顶棚
没啥两样。这种心态,离庄子他老人家的境界也差不了几层楼了。但玩儿就要玩儿
出色彩,混就要混出名堂。走出去是个“爷们儿”,倒下去是条“汉子”,一张嘴
就是“侃爷”,一闭嘴就是“哥们儿”。老舍是大家,咱不敢说什么,但字里行间
也透著痞气。王朔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谁”,风靡大江南北,典型的“混混儿”,
也能兴起阵“京味儿文化”。“烦著呢,别理我”,可不是谁谁的专利,满大街您
可著劲儿听,够十五个人听半个月的。
崔健那傻小子刚开始唱《一无所有》和《一块红布》时,一身行头是典型的北
京痞子打扮。当年北京小痞子的标准“时装”岳麻雀头(就是前脸象小平,后脸赛哪
咤),白衬衫(的确良的),大兵裤(上肥下紧,裤脚还要向外挽一寸左右),白袜子掖
在裤角外面,脚蹬一双大片儿鞋(欲称“懒汉鞋”,如果穿25号的,建议您买26号半
的),衬衫的领口敞著,起码要露两个扣子的位置,脖子上现出一条低廉的项链(红
绳儿也无不可)。手没事儿的时候不要乱放,一直要揣在裤兜儿里。见到熟人打招呼
怎么办荫根本就不用挥手,只需要点点头。要注意,真正的北京人点头打招呼不是
从上往下点,而是从下往上扬,这叫“扬首示意”,嘴里伴一句“哎药”。走路呢,
脚不是轻抬轻放,要“搓著地”走,两腿跟灌了铅似的,要不怎么北京片儿鞋消量
大呢。赶上是个半大小子,还在上学,自然还得有个书包,不要皮的,也不用新式
样,清一色的“军挎”(军用小书包),至于里面装的是情书、香烟还是检查、家长
会通知单,这咱不得而知,反正少有装课本儿的(全扔学校课桌儿里了)。说了半天,
您可别误会,这是说当年。现在自然是清一色的校服,花朵们茁壮成长。可是现在
“开花结果”的这一批北京男人,就是从小痞子那会儿过来的。
北京男人讲究面子,够朋友,够义气,场面上的事情,难不住爷们儿。家里就
算揭不开锅了,有哥们儿找来“哎,借我点儿钱,最近手头儿紧,家里老太太一直
起不来床,我打算开个饭馆儿”,二话不说,冒著老婆的“枪林弹雨”,砸锅卖铁
也得把钱给凑上,嘴里还客气著“有事儿CALL我,咱哥儿俩谁跟谁啊”,看那皱巴
巴的钞票配上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情,不用多说话,心里都是热乎乎的。可这位回到
家,还得琢磨著更难的一关“闲内住”。自己先得给自己打气“唉,谁没个用钱的
时候呢”。
北京男人很容易满足,说好听点儿,叫“会享受生活”,说难听点儿,也有叫
“胸无大志”的,有人非要换个角度,愣说是因为“懒”,他们自己讲话“著不起
那急”。北京爷们是很讲究吃的,但并不追求原料的新、奇、贵。什么一蛇三吃,
什么龙虎斗,统统没有。只要黄瓜茄子西红柿,人人还都会那么两手,“下得厨房,
上得厅堂”,但有一条,厨房下可是下,一般都是只做饭不洗碗,做饭是手艺,洗
碗是体力,咱爷们儿“丢不起那人”。夏天一碗炸酱面,冬天一桌涮锅子,总之要
吃得热闹,吃得尽性,吃得自在,吃得舒坦。天儿热了,四合院儿里,爷们儿穿着
小挂儿,右手端一只大海碗(估计有一尺见圆),满满一碗炸酱面,左手拎半根儿黄
瓜,院儿里一坐,小风一吹,那叫“有感觉”,改句古文“把黄瓜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清晨五六点钟,工薪一族尚在休息,哥儿几个早在公园里“溜哒”开了。有提
笼驾鸟儿的,有声嘶力竭地票著西皮二簧的,有恍然入定舞著太极老剑的,也有一
大早就使脑细胞开始兴奋的捉对儿杀的。无论城市怎样的繁忙,总能在街边的树林
里,看见享受生活的人们,“活著图个乐儿”。
北京男人其实是很“多礼”的,轻易不会出口伤人。虽然这年头不象老北京那
会儿,见面儿都“爷”满口,但认识不认识的,还是会客气地寒喧几句。经常打楼
里出来两位,一路聊著家长里短,那位说得快,这位接得也熟,绝无“冷场”,临
别了还依依不舍“有空到家里坐啊”,外人一看,还道是故友重逢,那位心里话
“这人是谁啊荫”。所以遇到差不多赶在一起的半生人,宁可假装系鞋带,也不愿
生凑这“缘分”。北京男人傲气,却又随和。随和在面子上,傲气在骨子里。若是
气氛好,那叫一客气,来了客人,打进屋开始两小时后,除了客套话,还没入“正
题”。关系“磁”的铁哥们儿,倒常是“满嘴里跑龙套”,文雅一点的称为“损友”。
三句话里,有两句半是挤兑人的,另半句还得“搂草打兔子”地夸夸自己。不
习惯的,还当是仇人见面,知道底细的一瞧“哟,这俩是发小儿”(一起长大的交知
)。若真是急了眼,人家可不直接开骂,开骂的一般都是准北京人,甚至是学了三言
两语不服不忿的。北京爷们儿可不好出风头,但又要面子,所以常担任“程咬金”
的职位,好打个抱不平。看谁不顺眼了,任你是美国大总统,还是清华老教授,爷
们儿脾气上来,“我眼角儿都不带夹你丫的”。这可不是阿Q,打鲁爷塑造了阿Q这
个人物,拿尺子一量,有一个算一个,似乎都难逃此运。其实阿Q在骂的时候,心里
比谁都怕,是虚的,躲到没人的地方,还要四处张望。而北京人在骂的时候,心里
可实在得很,面对著你不温不火,信手调侃,心里可是砍了你十七八刀了。
北京男人的“嘴”,实在是件利器。和北京爷们儿聊过天儿的都深有感触。总
结一把,大概是“损”、“幽默”、“海阔天空”。说起这“损”劲儿,真象刀子
一般,偏偏还是把冰刀。待得被扎的人感到痛、受了伤,打算“查出凶器,人脏并
获”时,那冰早就化得无影无踪了。打了你,骂了你,还得叫你说不出痛、感不得
冤。若是赶上到工体或者先农坛体育场看球儿,那就热闹了,说什么的都有。这么
说罢,场里有多少瓶矿泉水,就有多少种“骂”人的说法。
幽默不用多说,看看现在,除了弄两句各地口音强挠著人痒处乐的小品笑星,
真正有点儿“文化”味道的喜剧明星多出在北京。侯耀华是典型的京油子,梁天是
典型的小痞子,葛优居中,姜文坐后,全都透著乐儿。北京人能说会道,人家评北
京人,“全身功夫都在一张嘴上了”,但北京人却全不在乎,既不普渡众生,也不
为人师表,谁说服谁呀,爷们儿的原则很简单----“侃晕了算”。
北京人好听的是啥玩意儿荫相声。说相声的,打老祖师爷一开始,就用京腔儿。
虽然发展在北平城,红火在天津卫,但就算到了台湾,要听相声,还得听“这口儿”。
相声里常用的三番四抖、冷文逗哏,都是源于北京爷们儿的嘴这个丰厚的土壤。下
了班儿,闲来无事,三五成群,或饭馆小坐,或老地方一聚,邀一斤小肚儿、半斤
粉肠儿,一盘儿花生豆儿,两根拍黄瓜,上衣领口儿稍解,四仰八岔地一坐,您就
听罢,不管他是门头沟的老矿工,还是中关村的小老板,不分什么班科专业,不论
什么有谱儿没谱儿,打眼前的花生豆儿能聊到宇航员的上厕所问题,打啤酒瓶子盖
儿能侃到宇宙大爆炸学说。这光景,光用“侃”一个字,实在形容著费劲,于是后
面常跟著一个雄伟的名词“大山”。
有人说北京男人爱耍贫嘴,其实仔细听听,许多大文豪大政治家总结一辈子的
道理,全在这贫嘴里了。爷们儿讲话“什么是真理啊荫真理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废
话药”。调侃戏谑中,“拿事儿不当事儿”,喜欢别出心裁,骨子里就有“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素质。好在老天爷公平,又赋予了北京爷们儿安于现状的毛病,不然,
吐沫真能淹死人了。北京男人说话喜欢夸张渲染。可以将惊天动地事件说得与邻家
小孩儿摔个跟头相仿,也可把在家里将断开的电话线接在了一起形容得象三峡工程。
可是北京爷们儿的夸张并不让人感到是吹嘘,虽然说者一本正经头头是道,听者却
没一个当真的,打开这个轻松的“话匣子”,掀起“油子”的盖布,里面往往会藏
著珍宝。将貌似无聊的生活信口涂满彩色,北京男人首当其冲(非要理解成信口雌
黄也拦不住您)。所以北京爷们儿虽然直率,但不“直接”。不直接玩儿正义,不
直接玩儿深沉,不直接玩儿煽情,不直接玩儿感觉,一切都是从从容容,信手拈来,
在幽默轻松里,就把“事儿”给“办”了。
对于姑娘家的,北京爷们儿从来不会退缩的。见义勇为,英雄救美这档子事儿,
可别让爷们儿赶上,如果遇到了,就算是“敌人”拿著雪亮的钢刀,爷们儿也敢
“我以我血溅轩辕”。打战国那会儿,就有荆大侠“风萧萧兮易水寒”,当然玩儿
猛的首推“燕人张翼德”。有首歌里唱道“自古燕赵多壮士,慷慨赴悲歌”。加之
蒙、满的融合,“俱往矣,数关键时刻,还得爷们儿”。赶上谈恋爱,北京小伙子
也从来不知道啥叫怯场。越好的姑娘,爷们儿越要做出“欲擒故纵”来。倒不是朔
爷小说儿里总是“痞子”配“娇娘”,其实真是这么回事儿。什么都敢往上招呼,
刚一见面儿,愣让小姑娘感到象多年的老同学一样。当然,还振振有词地一套理论,
简而言之就是“缴枪不杀”。去老丈人家相亲,一准儿地在丈母娘面前能赶上天逢
元帅进高老庄,啥活儿都干,透著勤快。动不动再陪上一两个憨憨地傻笑,丈母娘
一瞧,“成,就是他了,小伙子挺实在”。可换到老丈人面前,就必须深沉得象老
哥俩儿一样,一块儿推杯换盏,听著老丈人侃著“就解放前呀,这块儿是一片坟地,
当时住著一个大太监....”,时不时再插上两嘴,诱著老头儿往下说,惹得老丈人
口若悬河,频频举杯。当然,目的很明确,不将老丈人“放翻”,算咱对不起组织。
北京男人出门在外,都神气活现,不是老虎就是武松,谁也不服谁。一回到家,
满不是那么回事儿。老婆大人长,老婆大人短,但嘴里不能服输,自己做饭那叫
“兴趣爱好”,躲在厕所抽烟,因为“只爱抽混合型”的,全月工资如数上交,那
是“组织对咱的信任”,一下班就往家跑,那是“怕回家晚,路上遭女流氓打劫”。
遇到下大雨,小两口子没处避,只有一把伞,北京男人总会站在身后,撑著这把破
伞,宁可自己淋透了,也要给老婆打著。精明的人,或许会叹息著岳早就应该想到
下大雨,一把小伞不够用宴或者心里暗自找找有没有“双赢”的局面,甚至在计算
著“淋雨”情感付出的收支平衡。北京爷们儿心里可没这么多念头,最多盘算到,
小风小雨还挺得住。若是个北京姑娘,看不过眼想让让这伞,也只会“温柔”地说
“怎么著荫不想活啦荫有个三长两短,我可另攀高枝儿去”,话里透著“请君入翁”
的亲切。但爷们儿会含糊么荫没有斜的歪的,虽然心里热乎乎的,眼眶子湿乎乎的,
手会握得更紧,抹把脸上的雨水,笑笑说“歇菜吧你药”----多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