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字在上海话里有不同的发音。以“大”字为例:
可以发成“da”,跟普通话差不多,如大世界,大庆油田,大跃进;也可以读成du,有点像“杜”的发音,如大块头(大胖子的意思),大自鸣钟(上海西康路与长寿路路口一带),大馄饨,大肉面。二者不可搞混。
上海大世界
上海西康路长寿路路口的大自鸣钟(现已拆除)
有时候在同一个句子里的“大”字读法也不一样:“他家大(du)少爷待人落落大(da)方,彬彬有礼。”
下面这个句子里,“大排”一词出现了两次,读法却不一样:“今天去小菜场买了两斤大(du)排骨,晚上烧红烧大(da)排。”
数字“二”比较难弄。有时候读成er,跟普通话接近,如二七大罢工,二月河;有时读成ni,像“尼”的发音,如第二人民医院,二房东。很多情况下干脆读成liang(两),更接近口语。
乐器二胡的二可以读成er,也可以读成ni。
同一个意思,读法不一样。二哥:二读成er;二阿哥:二读成ni;二舅,二读成er;二舅舅,二读成ni。
第二工业大学:二读成ni;二工大:二读成liang。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
举一个例子。某人走进一家点心店,可能会这样点菜:“二(ni)两生煎,两碗大(du)馄饨,一瓶二(er)锅头。“
大馄饨
上海人比较少喝二锅头,可能是因为决不定该怎么念那个“二“字吧?
数字22.2要念成“聂尼点两“。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察,为何会有这种现象,要有待语言学家来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