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思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唱歌的天使”(《根特祭坛画》局部)

(2019-01-30 13:15:40) 下一个

比利时的根特城里的圣巴夫大教堂收藏了法兰德斯画家范·埃克兄弟(Hubert and Jan Van Eyck)完成于1432年的画作《根特祭坛画》。2018年夏天我们去参观了。画作放在教堂中心轴线旁边的一个小厅内,要购票入内参观。进入小厅,每人发一张简单的说明,一套英语语音导游器。小厅里不准照相,灯光暗淡,几乎挤满了人,走动困难,根本没法好好地观赏那幅画。倒是语音导游器里的一段话让我觉得有趣,大意是,从画里唱歌的天使的表情可以看出各个天使是在唱哪个声部,引得我想作进一步的探究。

需要说明的是,美术、音乐都只是我的一点爱好,并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

圣巴夫大教堂

这儿要简单介绍一下《根特祭坛画》。它是一幅三叠式的多屏油画,用于安装在教堂后部的祭坛上方。平时,折屏关闭,能看到外侧一组画面。

教堂里有重大活动时,折屏打开,就能看到内侧不同的一组画面,较大的有十二幅,大体分为上下两组。上面一组从左数起,上部呈半圆形的第二幅画就是“唱歌的天使”。

“唱歌的天使”里有八个女性人物形象,都戴着镶着宝石的头冠,八顶头冠八个样子;身披色彩鲜艳的镶金线的锦缎袍子,胸襟上还绣着人物(应是圣经里的人物),胸扣上也镶着宝石。她们围着一张雕刻精美的讲坛站着,目光集中在一本打开的书上,神情严肃、专注。可以认为她们是在唱歌。

”唱歌的天使“局部放大

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我当时在圣巴夫大教堂里没有听错,确实有看脸部就能分辨出声部这种说法。比利时美术史家Elisabeth Dhanens在她所写的“Hubert and Jan Van Eyck”一书中说,16世纪画家、诗人Karel van Mander说过,从她们唱歌的方式就能很容易分辨出谁是女高音(soprano),谁说女低音(alto),谁是男高音(tenor),谁是男低音(bass)。英文原文为:“One can easily see by their way of singing who is the soprano, who the alto, who the tenor and who the bass”。

也看到网上有文章说,凭画里人物的面部表情其实是分辨不出唱什么声部的。

有朋友会问,画里八个人物应该都是女性,何来男高音、男低音?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英文tenor现在译为男高音,指的是一个声音范围,原来是源于拉丁文tenere,意思为保持住(hold on)。直到到1500年间,合唱中tenor是最重要的一个声部,其他声部都以此为准;此后逐渐用来专指男子的声部,即男高音。上面提到的van Mander生活在16世纪,他对声部的理解可能也跟现代的理解不一样。况且今天也可以见到女子唱tenor声部的情况。没有找到对bass的说明,可能跟tenor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相似之处。

凭我那一点点的音乐知识,只能解释到这儿了。

在我参加的一个合唱团里,老师告诉我们,唱歌的时候嘴要在竖直方向张开,眉毛要上扬,面部肌肉放松,面带微笑。我看画里那些唱歌的,好像只做到了眉毛上扬。

在《根特祭坛画》上跟“唱歌的天使”那幅画相对称的位置上是另一幅画,“奏乐的天使”,画中有四个女性人物,有小型的管风琴、竖琴和一种古提琴(voil)。

要说明的是,看到的资料里把这两幅画里出现的都称为“天使”(如是英文的,则是angel),但是他们的形象跟常见的穿白衣、有翅膀的天使不一样。于是有的作者认为,她们应该是教堂里的一个唱诗班。

整幅《根特祭坛画》中,上面这两幅画都是跟音乐有关的,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根特这个城市在中世纪就是一个音乐中心。今天,根特更是一个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十分活跃的城市。每年夏天,根特都有盛大的音乐节、电影节活动。2009年,根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音乐之城”(Creative City of Music)。

根特音乐节

下面再放几张我自己照的根特的场景。

在根特看过《根特祭坛画》回家后想补补课,才发现这幅画非同小可,几乎所有介绍西方艺术史的书里都专门介绍它,还有许多关于范·埃克兄弟和这幅画的专著。另外,还可以从网上找到大量资料。下面是我参考过的一些书:

朱龙华,艺术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外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Elisabeth Dhanens, “Hubert and Jan Van Eyck”, Tabard Press, 1980

Elisabeth Dhanens, “Van Eyck: The Ghent Altarpiece”, Allen Lane, 1973

Simone Ferrari, “Van Eyck”, Prestel, 2013

Christopher Dell ed., “What Makes a Masterpiece”, Thames and Hudson, 2010

Lois Fichner-Rathus, “Understanding Art”, Prentice-Hall, 1986

H. W. Janson and Anthony F. Janson, “History of Art for Young People”, Harry N. Abrams, 1987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特在此致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棒的介绍,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