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尘影

写下一些尘事,留下一点影子。也许世界都忘记了,至少自己还记得自己。(原创所有,请勿转载)
个人资料
尘凡无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是世界悲惨,还是人性可悲?

(2025-04-01 17:58:52) 下一个

是世界悲惨,还是人性可悲?

 

我最早是从我父亲带回家的连环画报上看到《悲惨世界》这个故事的,那时我大概十岁左右,每一期画报上连载一段故事情节,但是那些画报并不连贯,有些缺失,大概本身也是节选登载连环画,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悲惨世界》,知道冉阿让,珂赛特,知道这是一个因为偷一片面包而造成的一系列苦难的故事,简言之,我虽然不知道完整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悲惨的黑暗的故事发生的国度离我非常遥远的故事,在我那时幼小的头脑里有一个光明的想法,即:这是过去的故事了,一切都过去了,再不会发生,我们生长在阳光下我们生长在花园里,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我甚至也看过《悲惨世界》改编来的电影,印象最近的是前几年拍摄的音乐剧。由此我更加有理由相信,这部小说也就这样吧,不值得再花时间看了……想读的书那么多,而我又确实没有太多时间静下来读书。

然而去年冬天一次偶然机会在家附近的图书馆售卖的旧书堆中发现了它,其实是我女儿先发现的,难得她连蒙带猜地认出了那几个中文字:悲惨世界,上下两本,共四个加币,书几乎没被翻过的样子。我本来是不想再读的,那么厚而且故事已经陈旧而且故事我都知道了。。。然而我翻开了雨果为这篇小说写的序,便立即决定买下来。

那段短短的序言如下:

“在文明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依仗法律和习俗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人沉沦,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制,换言之,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那么,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用的。”

我差不多是新年之后开始阅读的,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一边读一边兴奋,直想击节赞叹,这种阅读体验很久没有了,即使读托尔斯泰,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读普鲁斯特,也都不曾给我这种愉快的感受,相比较托尔斯泰显得浮华,陀思妥耶夫斯基显得狭窄,普鲁斯特显得自我,连奥威尔都显得单薄了……这是一部史诗,真正的史诗,气势恢宏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这完全是我个人给这部小说的定义。在我眼里,雨果观看世界的视野境界情操,历史和社会知识的深度和广博……都是一般作家难以企及的。

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文明程度社会发展程度均已经远非雨果时代可比,电脑网络机器人等等现代科技的出现更是雨果那时所无法想象的进步,貌似我们离悲惨世界已经很远,但是细思之下我们又何尝不是离悲惨世界很近呢。。。比如眼下战火仍在某些地区纷飞,贫穷和饥饿仍存在于很多国家和地区,而黑暗……黑暗好像从未真正消失。

书中关于主人公冉阿让的从满腔仇恨的苦役犯到自我救赎与升华为圣徒,警察沙威从国家打手的冷漠执着到良知的萌动觉醒,主教的悲天悯人,马里于斯和珂赛特的甜蜜爱情,芳汀的悲惨遭遇等等等等,这些情节已经太耳熟能详了,书中到处都是思索的珍珠,有些是直白描述有些则是从侧面轻描淡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情节是:

关于国民公会议员G的描写。这位议员G正式出场之前顶着诸多普通民众目光对他的道德审判:小孩子对他是谈虎色变,成人眼里他就像一个魔鬼,因为他几乎是赞成弑君的,因为他心狠手辣,人们谈论起他来就像谈论一个残暴的刽子手。我也几乎要认为他是这样一个人了,然而雨果笔锋一转:这都是鹅群对鹰隼的说长道短——类似于我们文化里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等真正阅读完议员G的章节你就会发现,这个被众人憎为恶魔而被排斥孤立起来的老人其实多么慈悲多么清醒又多么具有智慧。与普通民众不同,他不信奉君王,他信奉良知,他的悲悯的天平从不对向权力,而是倾向于身为弱者的民众。他赞同博爱,和睦和光明。他认为人人都有一个暴君,就是愚蠢,而愚蠢产生了王权。只有消灭愚蠢,才会有人类的光明:即对妇女而言是卖淫的结束,对人而言是奴役的结束,对孩子而言是黑暗的结束。这个议员G象征着人类里的那些伟大灵魂,他们先于普通凡人看到了光明美好的未来,并献身于建立这样的未来,而他所热爱的为他们的自由和幸福去努力的普通民众是如何对待他的呢?他在他们的眼里是恶魔!这就是荒唐的现实吧,是即使今天也无处不在的庸众之恶。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街垒站鼓励战友选择生的机会的描述。法国一直是一个革命进步的民族,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自主,而所有的革命都难免伴随着流血牺牲,哪怕仅仅是革命规模非常小的街垒战,死亡同样不可避免。但是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们的死,而是他们竭尽全力鼓励同伴们活下去。

在那最崇高的时刻,人人都做好了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死的时刻,那些年轻的自由领袖们想到了自己之外的世界,那甚至是更高尚的思考:一个人的死不是简单的死,而是牵涉到女人,牵涉到母亲,牵涉到少女,牵涉到小孩子。去战场的男人们是勇敢的,但是为了自己崇高理想而死是容易的,更不容易做到的是,世界上不只勇敢的男人,还有需要这些男人照顾的女人母亲小孩,一个男人想到身后的这些人就应当想努力活下去,那样才不是自私。

雨果是借街垒站组织者之口发自肺腑说出这些话的,这些观点里的慈悲几乎与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的观点一模一样。我以为这才是伟大的作家,他让你看到你看不到的世界,让你做一个真正无私的人。

最后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流浪儿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贵族出身的雨果竟然在流浪儿身上倾注了那么多美好的笔墨,除去证明雨果人格高尚慈悲我想不到别的理由。那个十岁左右的流浪儿加弗罗什被父母遗弃,没有上过一天学,小脑袋却自然地学会了各种街头生存技能,他身上永远穿的破破烂烂,嘴里会骂各种脏话,肚子里常是空着的而心地却那么温柔纯洁。他死在去给战友们捡子弹的时候,想起他我就能看到他唱着欢快的歌儿活泼泼地行走在巴黎的街头,像一个清香鲜活的春天铺染在天地之间。

但是最让我深受触动的却是他死后,他的两个更年幼的沦为街头弃儿的弟弟所见到的画面,那几乎是这个世界惯常 画面:两个街头小乞儿无家可归,在街道上漂流,他们小脸儿脏兮兮穿的破烂烂小肚皮饿的咕咕直叫,然而就在离他们几步之遥,出现的有产者和他的小孩儿却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即使出于动乱时期的谨慎他们身穿平民装束,即使那位父亲看上去和蔼而优雅,却是掩饰不住的骨子里的高傲,贵族都是高傲的吧。

那位优雅高傲的父亲在教育自己小孩的时候几乎是庄重而充满智慧的,“聪明人知足常乐。看着我,孩子,我不喜欢奢华。从来没有人看到我穿上挂满金银珠宝的衣服;我把这种虚饰让给那些心灵糊涂的人。”

在明明看到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的时候他只是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无政府主义进入了这座公园。”

在小有产者不想吃自己手中的奶油蛋糕了的时候,他的父亲指指湖里正嬉戏的两只天鹅,“扔给这些长蹼的家禽吧。”并且进一步教育还在犹豫要不要扔掉蛋糕的孩子,“要有人道。应当同情动物。”

他从儿子手中拿过蛋糕,扔进了水池里。

天要下雨了,他们没等到看天鹅吃蛋糕就走了。剩下的,就是两个小小的孩子几乎要掉进水里般去捞那块被扔给天鹅的蛋糕。蛋糕终于被捞到了,大的孩子把他分成一大一小,小的留给自己,大的给弟弟,对他说:“你塞进枪管里吧。”

这是这两个小流浪儿最后出现的画面。

不同于其他章节,对这一个情节雨果没有做任何评述,甚至描述都是异常简洁克制的,找不出多余的字,完全不像他一贯的显得格外周全而解释不止的风格,好像浓墨重彩的图画上纤细轻灵又清晰深刻的黑白一角,清淡地出现,又清淡地一晃而逝,没有来言没有去语。

我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雨果为什么加了这么异常的一笔:这就是世界呀,真实的世界,并非悲惨也并非优雅,它是世界最寻常的一个图画,这幅图画即使在今天依旧变换着花样变换着角度和姿势变换着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而存在着,它几乎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格调,连雨果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它,因为这是人性,这是你我,这是这个世界难以变得更加美好的根本原因——对此假如你不能够理解,那么,我也不能说得更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留评。:)认真读完《悲惨世界》,雨果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其他作家不能超越的了。。。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乡不仕老了' 的评论 : 貌似人对自身是无力的。。。看来只能借助外力才能改编人类这个咒语般的编码。~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的评论 : 是啊,这是很可悲的。。。是个需要努力解开的死结。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一篇极好的书评。 大大点赞。 人性可悲造成了世界的悲惨。 即使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使人类脱离了寒冷和饥饿。 因为人性阴暗和恶的一面, 人类不得不使用法律来约束社会,权力脱颖而出;习俗成为必然。。。

想起文城网友思维, 他也是对雨果极其推崇的。 谢谢你的分享!
山乡不仕老了 回复 悄悄话 @凡尘无忧
问得好。
我没有答案,且很“悲观”。人人类的这种缺陷是无法“改善的”。或者说人类自身是无法改善的。不然就不是人类了。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世界的进步和文明并不能改变人性。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乡不仕老了' 的评论 : 谢谢留评。。。如何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缺陷呢?在悲惨世界里雨果倒是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是啊。。。好在今天的世界比过去的世界整体变富裕了很多。。。
尘凡无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y888' 的评论 : 谢谢留评。:)同意,真正的基督徒有奉献精神。。。这非常难得。。。
山乡不仕老了 回复 悄悄话 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悲惨,就是人性悲惨。
这也是人类的认知能力缺陷的必然结果。
同意花似鹿葱: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普通老百姓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好自为之,过好自己的日子。
以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其实ta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各种主义,只能给世界添乱。造成老百姓遭殃。当然ta们当中有些人有利可图。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真实的世界,并非悲惨也并非优雅,它是世界最寻常的一个图画,这幅图画即使在今天依旧变换着花样变换着角度和姿势变换着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而存在着,”
同意。不要怨天尤人。世界就是这样,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你的阅读观察又仔细又有见地,特别是流浪儿与天鹅部分。。现实中西方真正的基督徒很多都奉献甚至殉道,亚非拉的现代教科文卫几乎都是基督教奠基的。贫富现在因为政府和社会的调节,应该3好于雨果时代了 感谢耶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