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15)
2011 (144)
2015 (51)
2017 (44)
2018 (41)
2019 (58)
2020 (34)
以悲伤抚慰悲伤。这是我在读凡儿的一篇英文小故事时想到的。
那个故事是以孩子的口气讲述小女孩的奶奶在她爷爷去世后来到她们家之后一个星期里发生的事情。
为了让悲伤的奶奶笑,体贴懂事的小女孩想尽了各种办法:将自己的房间腾出给奶奶;带奶奶去玫瑰园看美丽的玫瑰花;一起去看她将会拥有的小猫咪;请奶奶吃她最喜欢吃的冰激凌;一同探望刚出生的天使般可爱的小婴儿;在湖边美丽的天气里喂小鸭子等等……这些会让小女孩快乐的事情却都没有能够让奶奶笑。
我在读着的时候也一直在想,该怎样做才会让奶奶笑起来。
这实在是为难一个小女孩了。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一个快乐的孩子的眼里,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忧愁的,每一件事都是美好到可以让人轻松笑出声来。
可是,世界不是这样的。
特别对于一个处于悲伤之中的人,特别对一个刚刚经历过跟心爱死别的人,世间万物在他(她)眼里都是悲哀的。纵然有种种美好又怎样,它们与他(她)们之间隔着厚厚的悲伤的墙壁。
读的当中我曾停下来问凡儿,该怎样做才能让奶奶笑呢?
凡儿已经事先读过一遍,所以他给出答案:给奶奶找一个也伤心的朋友。
果然,故事最后,她们在公园里相遇了另一位同样因为失去爱人而悲伤的老奶奶,即使两位失去爱人的老人言语不通,她们却以同样的悲伤认出彼此,以手相握,以眼交流,最终奶奶露出了长久不见的笑容。
这个故事让我久久回味。也许在很多人心里都会觉得,用开心的事情就可以唤起人的欣喜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
人的心理是微妙而复杂的,尤其是身处悲伤中的人。失去最爱无异于失去半条生命,那种痛不是局外人可以明白,也不是美丽温暖的身外世界可以抚慰。虽然体贴和爱会慢慢捂暖一颗形同死去的心,却总是隔靴搔痒。
当然,我们可以寄托希望于时间。时间终会将苦痛荡涤干净,或者将它逼至角落,让生的希望和乐趣占据心灵的大部分面积。
不过,寄希望于时间其实是无奈的被动的顺从。并且时间虽然是治愈一切苦痛的良药,但是有很多人等不及漫长的痊愈而在中途就放弃了自己。
如何让一个悲伤的人迅速从个人的悲伤情感漩涡里主动走出,大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他(她)相遇同等遭遇的人,甚至比他(她)处境更为悲苦的人。
同病相怜就是如此吧。在别人的悲伤里看到自己并不是最悲惨的那个,并不是漫天笑容里唯一的一颗眼泪。那种抚慰,应是体贴到心内所有悲伤的角落。
以别人的悲伤照见自己,照亮自己。看似残酷的道理,却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想来这也是悲剧文学的魅力所在。悲剧把人生真实的一面撕开给人看,懂得的人终会从不幸中看到幸运,苦痛中看到甜蜜,残缺中看到完满,阴暗中看到光明。
生活总在那里。快乐也好,苦痛也罢,我们是怎样的表情,有时仅仅取决于我们端起了哪面镜子。
所以悲伤时,不妨看看悲剧,在别人的眼泪里,抚慰自己的悲伤。痛,便不那么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