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3)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2025-10-26 05:02:19大公报
近日,一张巴西桑托斯港的大豆报价单显示,巴西大豆对华出口价格较年初暴涨79.9%,创七年升水新高。中国买家选择集体暂停采购12月及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僵局背后,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与主要供应国之间的深度较量。美国仓库里积压着4200万吨滞销大豆,巴西农民则囤货待涨,国际大豆贸易链条陷入罕见的静默状态。
巴西大豆涨价潮由多重因素推动。10月上旬,巴西北部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持续降雨,市场担忧新季产量可能减少5%-8%。巴西新季大豆要等到明年1月底才能装船,部分巴西出口商利用中国进口渠道相对集中局面,抬高报价以获取超额利润。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也为巴西提供涨价底气。2025年1月至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比高达约80%。而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6年的41%降至2024年的21%。
17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确认,内地买家尚未采购今年12月和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数据显示,中国的大豆储备充足,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中储粮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10月份刚刚拍卖了4万多吨国产陈豆,11月还计划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
中国进口多元化 提升本土产量
中国进口多元化战略为应对价格波动提供了回旋余地。2025年9月,阿根廷将大豆出口税降至零后,中国买家在48小时内抢购了130万吨大豆,相当于2024年全年自阿进口量的三成多。俄罗斯远东地区每月也能向中国供应20多万吨大豆,乌克兰的货源则通过中欧班列在20天内运抵。这种“主力+补充+备选”的供应组合,打破了过去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技术替代也在稳步推进。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可以替代15%的豆粕使用量。农业农村部设定明确目标,在2027年前将饲料中的豆粕占比从15.3%压降到12%。奶牛养殖采用的低蛋白饲粮技术能减少30%豆粕用量而不影响产奶。这些措施积少成多效果显著。
国内大豆生产潜力不断挖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要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大到1亿亩,预计可多产1500万吨大豆。虽然这点增量无法完全替代进口,但关键时期能起到托底缓冲作用。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刘登高认为,大豆振兴计划是长期的、战略性的,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的调整。综合报道
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5/1026/113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