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2025 (31)
自己一直在红尘里行走....
常听朋友说喜欢在假期去爬山,参访隐居者,在山水禅意里受益良多。自己也喜欢在山林间行脚,但是更多的,是在红尘世界里“云游”。
眼里变幻着各地的民俗、人情、风景,繁华和热闹一幕幕上演,心却好像从未出过门。似乎这些场景都相识已久,只是按时间次序再度相遇而已。我并不是把名利视为浮云,也不是带着游戏人间的生活态度。
在与不同环境的接触里,我感受到在霓虹闪烁处能品味出自然之味;在富丽堂皇的酒楼里能感受到农家的土香气;在情调酒吧重金属的声音里有寂静之音;在熙熙攘攘追逐名利的人群里,无论经历多么复杂,那缠绕的欲望之后依然是对心灵安宁的渴望。
在红尘里不断行走,我慢慢体会到:那个我向往的心灵净土.....
它不在青山,不在来世,就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间,在每个念头里。如果在心灵之外去寻找净土,比如人在青山,心却在红尘,那所谓的净土只能是短暂的替代烦恼的点缀品。在放松之后终究还要回到原状,去处理生活的琐事和烦恼,这就错失了“净土”的真义了!
当人们在尘世间不断去奋斗和追求时,别忘记:快乐和幸福,才是生活的终点。快乐和幸福并不是靠辛苦、忍耐、煎熬了半辈子,突然有一天就能到达。恰恰相反,它是与生命成长共同发展出来的品质,它也遵循“惯性原理”。
习惯了快乐的人就会经常快乐...
习惯了痛苦的人就会经常痛苦,习惯了挑剔指责的人就会经常挑剔指责。事实是,没有人能经过长期不快乐的心灵状态,突然到达快乐的终点。除非在奋斗的过程 里,人们一直在改变自己制造烦恼的负面元素,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当心灵状态改变后,外在环境就会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人们容易在山水间静心,是因为那时大脑的想法是最少的。甚至有一瞬间,自己好像融化在山水之间,那个片刻思维几乎是静止的。当思维静止或者缓慢到能被自己觉察,人们就会发现当下之美。
一个旅行者与一位禅师一起品茶。
行者问:“净土世界到底在哪里?我怎样没有烦恼呢”?
禅师举杯微笑:“你再不喝,茶要凉了”!
禅师说:“再不喝,茶要凉了”。因为喝茶之美就在当下,如果旅行者关注到了,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解脱烦恼。可那位旅行者却关心着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问题,错过了当下之门。每个人头脑里的思维,不是关于过去已经发生,自己还没放下的;就是关于未来还没发生的。
然而人的生命却只能存在于此时此刻,存在于当下。
除了当下,你不可能活在别处。所有你想改变过去的力量,只能从当下产生。所有你对未来的计划,也只能从当下产生。错过了把握当下,就错过了智慧的大门。
当下时刻,就是静心安乐的家园。如果旅行者活在当下,那一杯茶里就有净土,那一次两人相遇的场景就是天堂。如果活在当下,你能从一朵花、一片树叶、一粒石子上领悟的奥秘不会比读万卷书少。
在与你相对的存在于当下的万物里,都隐藏着世间最珍贵、最宁静的力量。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宁静,只缺少能够体验宁静的心灵。
愿善缘生生不息,直到菩提花开的那一刻,我们依然在一起,品味寂静时光!
——维摩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