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ontreux及纳博科夫

(2011-08-26 12:16:20) 下一个

“I think it is all a matter of love: the more you love a memory, the stronger and stranger it is”
-- Vladimir Nabokov

这次去了Montreux,看到纳博科夫的雕像。当年曾读过他的“Lolita”,读得似懂非懂,后来看到一位朋友的Email,她对这本书的理解远超出我的,下面就是从她的邮件摘抄的。

===================================
读Lolita就好像看现代画。如果拿像不像来判断现代画,那么毕加索、梵高、达利,任何一个都是完全不合格的画家。同样,如果拿道不道德来衡量Lolita,那么读它完全是浪费时间。纳博科夫从来不是一个社会的写手,他写的小说从来不是向鲁迅那样,看不惯社会小民的些许毛病,指手画脚地这样那样,呐喊疾呼地要成为道德先锋(完了,我对鲁迅就是意见那么大)。纳博科夫写的是一个一个个体,写得是每个个体的心理分析。那些阴暗的心理,可能完全不道德;可是会真实地寄居在心灵的某个诡异地方,这就是人!赫鲁晓娃有一句评论纳博科夫评得相当好。90年代,苏联解体后,老布什访问俄罗斯前,说要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陀最代表俄国精神。赫鲁晓娃却说,要了解俄罗斯人,就要去读纳博科夫。苏联解体以后,没有了集体主义,看俄罗斯人就应该像纳博科夫那么,看一个个个体。

还记得莫言说过,长篇小说很好写,因为长篇有足够空间,到处可以插屁话。这话对于大多数小说家可能是对的,包括对顶级小说家,像马尔克斯都可能是对的。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写到后期自己把自己绕昏了,有一些叔侄辈分的错误,还有些谁死谁不死谁在什么时候死的错误。可是莫言这句话放到纳博科夫身上,就显得偏激。纳博科夫是一句废话都不放;相反,极其注意细节,每一个小细节都是一个隐示。当年纳博科夫在Cornell教书时,有一次针对小说里关于某房间的一个细节考试。可是那房间只在书的犄角旮旯里出现过一次,考得学生都崩溃。纳博科夫对细节的追求也体现在他在Lolita的后序提到的,关于Charolette那只防水手表的寓意。在纳博科夫这里,细节比整体更珍贵。

另外,“镜子”对纳博科夫也是很重要的隐喻。在Lolita中,H.H.和Lo登记到the Enchanted Hunter旅店入住,进房间的那一刻,纳博科夫写了一系列镜子。镜子倒映出来都是门,这些门看似是Lo的出路,其实是a mirror of prison. 对于这点,我在读卡夫卡《城堡》的时候,就已经体会到。我当时写,“读《城堡》,好像是进入一个四面都是镜子的屋子,从哪一面看似乎都有无限的延拓。可是,当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地走到镜子跟前,才发现每一面镜像里的延拓都是绝路,是没有出路的无限可能。”等读到纳博科夫对于the Enchanted Hunter房间里那一系列的镜子描写时,我真是心花怒放,得意非凡:觉得自己跟大师的理解完全一致,自己太有灵性了哈!

对于“镜像”这样的写作手法,不知道纳博科夫是不是也受到卡夫卡的影响,不过他们俩的写法不完全一样。卡夫卡是完全平面的镜像关系,就是《城堡》中,巴纳巴斯是K的镜像,巴纳巴斯的遭遇就是K的遭遇;时间上,巴纳巴斯和K出现在同一个时间空间。但纳博科夫不一样。纳博科夫写Annabel是Lolita的precursor,在时间上是先于Lolita出现;在情感上,H.H.Lolita的感情是对Annabel的延续。卡夫卡用“镜像”是为了增加力度,为了证明K的遭遇并非偶然。纳博科夫用“镜像”是为了增加诗意,为了说明H.H.对Lolita的乱伦之爱是有感情和心理基础的。我读《城堡》读得要撞墙,还好把最精妙的地方给体会到了,容我再小小地自我得意一番。

不要看Lolita是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但故事推进极快,这也是我读后吃一惊的地方。H.H.12岁跟Annabel,结婚前跟一个卖身的nymphet,第一次结婚跟Valeria,婚后Valeria出轨,然后到美国,先是去北极参加心理治疗,后安排住到Lo家,Lo妈妈Charolette横在Lo和H.H.中间成为障碍,Charolette突然死掉......一系列的情节推进非常快,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来以为这种写心理分析应该很绕,故事性不强的。

最后让我想不到的是,纳博科夫写的时候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他先把后面一些情节写出来,再回到前面去补心理铺垫。纳博科夫原来也设想过用第三人称写,后来还是决定用第一人称。不过纳博科夫在改写Lolita电影剧本的时候,用了第三人称改写,算过了一把瘾。纳博科夫在起人物名字和地名的时候也极用心,到处都是隐喻。可惜啊,这些我完全不懂,隐喻的好处我是都没体会到。纳博科夫在Cornell的学生Alfred Appel编的注解版Lolita都有详细解释,我没花心思仔细去读。

================================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

1。 纳博科夫的雕像




2。 这就是纳博科夫住了二十多年的旅馆


3。 几张日内瓦和Montreux的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