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月20日 - 溥仪满洲国称帝
1934年1月20日,伪满洲国国务会议决定拥戴溥仪为“满洲国”皇帝。
伪满洲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日本人炮制伪满洲国是蓄谋已久,处心积虑的。早在1927年6月东京的东方会议上,由时任首相的田中起草的《田中奏折》中便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31年4月,日本参谋部曾提出分三个阶段逐步吞并中国东北,即第一阶段,扶植卖国集团,成立亲日政权;第二阶段,建立“脱离中国本土”的“独立国”,即扶植傀儡政权;第三阶段,吞并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版图。“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先后起草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满蒙共和国统治大纲草案》、《满蒙自由国建设纲领》、《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等。这些方案基本点是:第一,使满蒙完全脱离中国本土。第二,一手统一满蒙。第三,表面上由中国统治,但实质上要掌握在日方手中,至少要掌握军事、外交和交通的实权。
据此计划和安排,日本一手策划了伪满洲国的成立和溥仪登基。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9日,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粉墨登场,就任“执政”,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称“新京”。伪满洲国成立后,根据事先的安排,溥仪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日满议定书》这一卖国条约,使得日本侵略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控制了伪满洲国。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年号康德。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帝国主义就借此对中国东北实行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首先,对中国东北实行划小省份、分而治之的策略,对地方政权机构多次进行改组。1934年10月,日伪将辽、吉、黑、热(热河省)4省划为10省,即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滨江省、三江省、间岛省、安东省、锦州省、黑河省;又将内蒙兴安省(伪满建制)的4个分省,提升为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东省、兴安北省,总计14个省。1937年后,再置东安、北安、四平省等,增至19省1个特别市。其次,采取“内部统辖”手段,在伪皇帝身边设“御用挂”,指导和监视溥仪行动。任命日本人担任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控制伪国务院的一切活动。推行“次长制”,由日本人担任各部副职,掌握实权。而这一切皆听命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主宰伪满洲国的太上皇。在它的操纵下,一系列残害东北人民的《国家防卫法》、《治安警察法》、《暂行保甲法》、《暂行惩治叛徒法》、《暂行惩治盗匪法》、《思想矫正法》等法西斯法律,在长春炮制出笼,并从长春推行到东北各地,长春市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从溥仪“登基称帝”的伪皇宫,到伪国务院及其所属“八大部”,即治安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特别是日本关东军大本营,均设置在长春,形成了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8日凌晨,举行了伪满皇帝退位仪式,溥仪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诏书”念了两分钟,伪满洲国草草收场,傀儡小朝廷存在了近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