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4日 - 蒋介石刺陶成章
陶成章
1912 年 1 月 14 日, 蒋介石 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除掉了孙中山最主要的政敌,多年后他在日记中记录: “ 余之诛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意。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 ”
当时,陶成章经常在公开或私下场合批评孙,孙无可奈何。陈英士密令蒋介石刺杀陶成章,陶获知消息后躲到医院里装病,结果还是被蒋发现后杀掉,从而做了一件孙中山所不能做、更不能言的大事,因此蒋在日后日记中提到: “ 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可他定心有所感。 ”
1922 年,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变,炮轰总统府,蒋介石接到孙中山电报后,不顾一切跑到 “ 永丰舰 ” 上相陪,孙说,有介石在,所以我就很放心了。
1924 年,孙中山任命蒋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开始培养嫡系部队。蒋屡次在演讲时称, “ 我是靠 500 条枪起家的 ” ,诸多研究者对此一知半解,甚至一些黄埔学生都不知所以。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军校根本没枪,他想办法找到一个开兵工厂的朋友,借了 500 条枪。那时廖仲恺与蒋几乎每天都在商量如何筹款,有一次实在没有办法,就找汪精卫的太太借钱,然后特别言明利息加倍等等。
蒋介石最初追随孙中山时,仅仅为广东陈炯明部队中的一个参谋长,其官阶、资历,均无法与许崇智、陈炯明等人相比,可在短短 10 年之内,就跃升为国民党最高领袖与军事统帅,而且凌驾于国民政府内部的实力派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之上,除了政治手腕的运作,是否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对蒋日记及相关史料的研究表明,这与蒋的特殊背景有关。蒋是同盟会中极少数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军人,无论谁主政,都要仰仗他军事上的长才。另外,蒋博得孙中山的信任,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蒋帮孙中山除掉了最主要的政敌陶成章。从此孙对蒋有不可言传的特殊情结,而蒋早已是孙属意的接班人选。
——————————————————————————
附录:王政:《刺陶》
1912年1月陶成章因病疗养于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被刺客狙击,弹中胸部。1月14日,因医治无效而卒,年仅35岁。
关于刺客到底是谁?李敖与汪荣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列举了四条证据来证明蒋介石参与了谋杀。其一,吴敬恒于一九六四年出版的《蒋总统年表》大本线装书,有"公怒杀之"的记载;其二,"毛思诚编写的《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早已不讳言杀陶;其三,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中正自述事略》残稿,记录了蒋介石杀陶的借口,并有"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的语句;其四,"蒋介石的学生,并且做了八年侍从秘书的邓文仪,在所写《蒋主席》一书,第八章标题赫然就是'枪杀陶成章'五个大字。"李敖等并不只是想证明蒋介石杀没杀陶成章,而是推理出孙中山是背后的主谋。理由就是孙中山在筹划革命的时候拿了日本的钱,这个内幕作为把柄被陶成章抓到了。其实,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孙中山一直接受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各种支持,在当时就早被人熟知。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浙江会稽人。1900年,图谋暗杀西太后,未果。1904年10月,在上海与蔡元培等人创立光复会。1906年,四处联络,准备起义,自任苏浙皖闽赣五省大都督。1907年1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留日会员浙江分会会长。后来,因与孙中山不合,1910年在东京又成立光复会,推章太炎为会长,自任副会长。武昌起义后,从南洋回到上海,筹划光复杭州。浙江光复后被推举为省临时参议会议长。著作有《浙案纪略》、《中华民族力务消长史》等。
在被暗杀之前,光复会会员杨镇毅去医院看望过他。杨镇毅就刺杀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广慈医院围墙很低,辛亥十一月十二日(1911年12月31日)深夜,两个刺客从矮墙跳进来,用手枪向他射击,陶猝不及防,身中数弹,当场牺牲了。这一夜月色微明,刺客跳出去,医院里有人亲眼见两个黑影,逃得很快,转眼就不知去向了。"他的口述结论是:"这件凶杀案,当时广慈医院曾有详细记录,事后总司令部侦知凶手,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是湖州人(姓名记不起来),凶杀谋主光复会方面咸指为沪军都督陈其美,但后来却不了了之。那个湖州人后来被总部捕获,判处死刑。陶案发生后,孙中山即电陈其美,令其保护章太炎。时太炎住哈同花园。" 杨镇毅的口述有几点疑问:首先是日期,《蒋介石评传》说,刺杀行动的时间是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四日深夜二时,《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2年1月14日条目也有记载,"光复会首要陶成章在上海被刺死(翌日孙总统电唁并缉凶)",可见杨镇毅的记忆有误;其二,"身中数弹"的说法也没有根据,孙中山在1月15日致陈其美电中说,"枪中颈、腹部,凶手逃走,陶君遂于是日身死",而在陶被刺的第二日,杨镇毅又去医院看望陶,得知了事件经过,也应该知道陶中弹的具体情况;其三,"事后总司令部侦知凶手,一个是蒋介石"的说法没有任何举证。蹊跷的是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即辞职东渡日本.......
1916年8月,孙中山亲自莅临绍兴东湖陶社祭奠,称陶"奔走革命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题"气壮山河"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