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沙叶新:谁杀了黛安娜?
(2007-08-30 22:34:51)
下一个
沙叶新按:黛安娜去世10周年了,10年前她去世不久,我就写过一篇文章,现重新发在我的博客上,做为悼念。2007年8、29。
戴安娜,这个美如天仙的女人,自从20岁与查里斯王子结婚,成了白金汉宫里最年轻的王妃之后,在短短的16年内,她一直是传媒注意的焦点。
她不是戴卓尔,不是江青,她从未掌握过政权,从未改变过或影响过历史的进程;在任何重大历史事件中她几乎都未留下过什么痕迹,用历史人物来衡量她,她就显得太平凡、太平凡了。她也不是玛丽莲·梦露,不是乔治·桑,她好像并不具有什么突出的文学艺术才华,在人类的各种文化积累上她似乎也没有什么重要建树;与任何一个稍有影响的女演员和女作家相比,她都没有什么值得自豪之处。她更不是居里夫人,不是吴健雄……她不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当初,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时,她真的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并不显赫的女人,一个温和、善良的女人,一个有着与常人一样的优点和缺点的女人。她超越常人的只是她具有女人最大的资本,这就是她的美丽,惊人的美丽;同时上帝还给了她一个宝贵的机会,使她实现了千千万万女人最大的梦想——嫁给白马王子;她果真嫁给了一个王子,嫁给了一个也骑白马也坐名牌轿车的真正的王子。她虽不是事业成功的女人,但嫁给查理斯王子是她最大的成功!
因此戴安娜一朝选在君王侧,她就立即成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女人,成了传媒的来源,成了传媒的中心,成了传媒的宠儿,成了传媒的猎物,当然也就成了传媒的商品。戴安娜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她在不久之前就说过:“在我婚后的十五、六年后的今天,传媒仍定性我为商品,而且恒久有价有市。”16年来有关她的每一条消息都可能成为全世界大小报纸的头版头条,她的每一张照片都可能使摄影记者立即成为百万富翁。据报载,英国《星期日镜报》出价25万英镑买下半个月前戴安娜和她情人法朗兹在地中海渡假时拥吻的照片。照片刊出后,《镜报》销量大增,当天就添印20万份。英国很多小报也各以10万英镑买下照片的版权。她的死,就更成了传媒的摇钱树,一张她现场毙命的照片已经叫价到100万美元!
戴安娜这个名字本来就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但传媒却比上帝更会创造神话。已经神化了的戴安娜的形象并不是耶和华创造的,而是无冕之皇们塑造出来的。是神通广大、威力无穷的传媒才使得的戴安娜比任何政界女性都拥有最广大的臣民,才使得戴安娜比任何艺坛女星都拥有最广大的追星族。不是戴安娜制造了新闻,而是新闻制造了戴安娜。
戴安娜这个被制造出来的女神,最后也牺牲在她的制造者的手中。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已清楚看到是无冕之皇用无形之刀杀害了戴安娜,在巴黎阿尔玛桥隧道里对戴安娜座车穷追不舍的那些“狗仔队”正是追杀戴安娜的追魂刀。戴安娜的弟弟曾说:“我常想,戴安娜迟早会有一天被传媒杀死。”果然,戴安娜是被传媒杀死了!
西方传媒恶劣的职业操守,已经引起人们的愤怒。一些政府正打算制定有关的法规来限制传媒对人们隐私的非法揭露。果如此,戴安娜的血还算没有全部白流。历史常常就是这么残酷,往往需要血的代价才能使人记取教训。
在巴黎萨尔帕特里埃医院门口有位哀悼戴安娜的女士,她一方面大力谴责传媒对戴安娜的杀害,同时她也承认她从不放过传媒对戴安娜任何一件事情的报道,因而对戴安娜的隐私知之甚详,津津乐道。在香港,一个叫玛利亚的小姐从小就视戴安娜为偶像,凡有戴安娜的新闻消息她都一一剪贴保存,对每一张戴安娜的照片都能说出拍摄年月以及背景故事。她们是传媒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媒的市场。先是传媒营造了市场,市场又反过来刺激了传媒。恶性的循环,疯狂的互动,使得戴安娜越来越受到更大的伤害。在谴责传媒的同时,这些戴安娜的发烧友、追星族们有没有想到自己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是传媒是主凶,那帮凶又是谁呢?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戴安娜的死在全世界都引起震惊,各大媒体都在当天并且都争取在第一时间来报道这场悲剧的种种。而中国大陆则比较冷静,对戴安娜的死,就像报道常见的一场火灾、一次空难一样。不过中国以前也很少报道戴安娜的隐私,这次则更多地报道了戴安娜生前的慈善活动。应该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传媒从没参与对戴安娜的谋杀,在这里既无主凶,也无帮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现行的新闻制度,就并非一无是处了。
我没见过戴安娜,但我见过戴安娜的婆母——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那是在女皇访问上海时,我作为客人被邀请到皇家邮轮上与女皇见面的。我和女皇握了一次手,交谈了两句话,也算是与皇家有那么一点点缘份。因此,我对戴安娜王妃的不幸遇难深表哀悼。
1997、9、2凌晨 上海善作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