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教会
(2009-03-03 12:29:14)
下一个
吃在教会
看到题目,一定会有人说:有没有搞错,教会不是敬拜神的地方吗?怎么让你给说的象个饭馆似的?
那你是不是没去过所谓北美华人教会?放眼望去,小到团契,中到查经班,大到教会,有不吃的吗?说的过分一点,不吃似乎无以为教矣。
民以食为天,已入了我们的血液,不吃,不算待客之道,吃的不隆重,显不出待客的真诚。北美的华人教会都有个从几户人家开始,长成,壮大的过程,开始,多又由这几乎人家,开放家庭给大家查经起。请人家来查经,总是客,不吃行吗?于是,平日小吃,曰茶点;节日大吃,曰爱宴。光吃请也有点于心难忍,各人带菜吧。于是,在爱宴你就能吃到各色美食,纵贯南北,横通东西,应有尽有。查经之余,便查菜谱,分享属灵体会之后,便交流煎炒烹炸心得,其乐融融,其乐融融。
吃,慢慢地就进入到教会的事奉行列,好象也有了目的和意义,好象不再是我们的民俗,而具备了属灵的含义。
接下来,大家能帮我想想,可不可以不吃?
好,先把有关吃与不吃的政策讨论放在一边,来看看吃,和由吃带来的"人生百面"。
教会,我们教会,是从一间说广东话的华人教会的国语团契而来的。广东人的吃是出名的,而这种教会的运作方式也就被带了过来。那是教会还很小的时候,每到爱宴,大伙带菜过来。问题来了,人不是每周都过来,一定有人不知道当天聚餐,人来而菜没来;也有人虽来,但菜带的少的;也有根本就是来吃的,本没想带菜的。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该是有几年吧,每到聚餐日,就在不断的数算,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菜,够吃不够吃,等等。直到人走菜净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敬拜都快变成"敬菜"了,此其一。
人来菜不来,人多来菜少来,群众的眼睛在这种事上偏偏又是雪亮的,于是,就有了成见,就有了隔阂。在加上餐后的收拾,餐中小孩子的照料,控制减少本来就不多的食物的浪费,都是产生彼此论断的极佳土壤,此其二。
没有聚餐,大家整几句属灵的术语,面子上都很光鲜,都很"神的儿女"。一顿聚餐下来,原形毕现,患得患失的有,比东比西的有,挑三检四的有,袖手旁观的也有。几年下来,深知,原来聚餐,也是反映我们灵命的镜子。
神学兜的并不转的弟兄,可带来供十几人吃的饭食;祷告说不了几句的姐妹,每每餐后洗碗,一洗就是几年。而属灵的事情都让别人"作"了。
所以,应象不停止聚会一样,不停止聚餐,让它来起点吃以外的作用,弟兄姐妹们,意下如何?
教会的吃还蔓延到教会其他的事工上,首推一例,查经班。我曾参加打理过一个校园查经班,建立时,我没在那,鼎盛时有六七十人参加查经,后来主领的牧师离开,查经班人就少了下来。等到我去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了,这到不是什么临危受命,完全是我就住在那校园附近,走路五分钟,而且,主领的人毕业就要走了。
查经班周五下班后开始,提供晚饭,然后查到九点。我去了后,问:不吃行不?答曰:不行,不吃没人来。再问:来的是为吃,还是为查经?答曰:甭管为什么,反正不吃就是没人来。我抬杠的劲上来了:酒好尚不怕巷子深,难道神的真道还不如饭食更有魅力?一上纲上线至如此,众皆哑然。
体会一:在教会如你在话语上占了至高点,别人拿你没法。
但是,我也就是说说,抬抬杠,并没真不让吃。
幸好。
查经继续,查罗马书,从三个人查到了三十个人,又查到了五十个人。始终也没试过没饭行不行,但我们都知道,有时有饭也不行。查经班人又多了,弄饭也需要更多的人,弄饭的人慢慢也能带查经了,越来越多的人由查经班而加入教会,越来越多反馈回来的消息说从查经班出去的人成了那里教会的主要同工。我一直在想,是饭的功劳,还是神的心意?
体会二:好象对的事情不一定对,别太拿自己对的意见当回事。
说回到吃,你是拿它当手段,去拉人,还是真的出于对参加者的关爱为他们提供方便,表面上看不出来,但神知道。
弟兄姐妹们,如果我们的爱心能和"工作"有一个切割,是不是更能体会神的恩典和祝福?
吃在任何华人的群组活动中都不可或缺,在华人教会的活动中,吃也占了不小的比重。往往组织一场布道会,办一次退修会,搞一个福音营,除去讲员,吃就是花经历最到的事工。
既然如此,就应在饭食的准备上有更多"属灵"的思考。当然不会有什么"属灵菜谱"(忽然想到心灵鸡汤),而是说对吃的应是爱的体现,而不是招揽的手段;对作的,更应是学作忠心仆人的好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