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挺好>为什么这样写海华?

(2019-04-03 10:59:20) 下一个

1.明哲因为错过陪上司social导致被辞退,是电视剧加的,书里并没有.为什么这么加呢?反映了现在国内人对国外的社会关系的认知,就是他们认为,美国也是讲关系的,中国人也是要去混关系的,并且还非常艰难,因为没有同学亲朋好友.反映了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突然发现自己比这些留学人员还有钱的沾沾自喜.如此沾沾自喜,主要还是对自己富起来的身份不适应.

2.书里的背景,是7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也就是90年出国的那批人的故事.而不是2010年出国的人,所以物价收入都是按那个旧时代的.而国内部分,为了吸引90/00后观众的需要,国内部分使用的都是现在的物价,但美国部分基本还是当年的薪金,所以对比显得更强烈(在美工薪阶层华人显得更拮据). 

3. 不过呢,大家虽然也确实需要通过融入本地社会而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可是真的拿绿卡早的人应该早已经没问题了.是那些刚刚出国的,在国内曾经有权有势的人,出了国没权没势了,的强烈不适应,有逃跑官商的后悔.也有未逃跑之人的顾虑,有吃不到葡萄的酸鄙视,当然,也有有识之士敏感的觉察和思考.当然,海外华人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也是真实的.发展速度没有国内快,也是真实的.海华也要能正面这些问题.

4.1关于明哲失去工作,原书里面是说,苏母逝世时,正赶上企业正要裁员人心慌慌的时候,苏明哲非要请假加回国,吴非劝阻无效.,写这个情节是讲明哲的为人,他为了苏家做什么都行,一点不顾小家是否会因此喝西北风.并不是说他的公司是因为这个原因开除他的,原书中对于公司辞了他的解释是,他回来发现整个部门全都被裁了.应该对应的是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刺破.包括外派中国的岗位需要懂业务的华人回国,都是那个时代的事.现在早已经不同.

4.2 吴非心中认为奔丧会影响公司留人时候的选择,反映了女性在外面谨小慎微生怕风吹草动的华人心态.你当然可以说现在的在美华人没有这个心态,但当年的华人是没有现在的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那时候都是出去的人周济国内的人,自己孤身一人在外面节衣缩食支援国内,国外收入国内支出.和现在出国都自费,有钱人的子女才出去,在外面花销全部名牌,国内收入国外支出,是完全不同的.那一代人在公司面前生怕被裁,和今天全民创业,风气背景都不同.

所以原书中虽然并不是因为奔丧失去工作,但是依然强烈的写下了吴非对明哲回国奔丧的强烈不同意,是因为两者分别有各自的因果.

 

5.吃中餐的事,90年代出国的人还很少,那时候确实是学生吃不起,或者舍不得吃的吧.因为那时候自己少吃一顿,国内家里可以奢侈好多顿.而且那时候中餐馆也少,材料都难得,不像现在国际物流都顺畅,而且大量中餐馆而且都有外卖了.当年是没有网约车的,当年没有车就没法回郊区的家.这些都是新鲜事物呢.十几年前都没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土豆发芽 回复 悄悄话 “对应的是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
什么啊。吴非不是对明玉说了吗?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
Quarx 回复 悄悄话 编故事呗。
xiangpi 回复 悄悄话 对明哲的看法是回国奔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还算人子吗?吴非似乎缺乏教养,无理取闹,完全不顾人伦道德,夸大老公失去工作的风险。退一万步,再难,老公只有一个妈。这个大嫂相当的自私。
登录后才可评论.